APP下载

物流景气指标体系设置与指标分类研究

2012-07-12吴海建

统计与决策 2012年6期
关键词:景气先行增加值

吴海建,郭 茜

(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北京101149)

0 引言

物流景气是对物流业发展状况的一种综合性描述,反映物流业整体活跃程度。物流景气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用于描绘、测定和预测物流业景气波动周期和景气波动趋势指标组成的有机体,是测度物流业景气波动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指标体系涵盖的是否全面、层次结构是否清晰合理,直接关系到物流景气评估质量的好坏。从指标包括的内容上看,物流景气指标体系包括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单项指标是反映物流业某一个环节经济景气状态的指标,比如铁路货运量,公路货运量等,综合指标是相对比较全面地反映经济景气的指标,如采购经理人指数。从指标时滞关系上看,物流景气指标体系包括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从评价范围上看,物流景气指标体系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指标体系,宏观体系反映整个全国物流业景气情况,中微观体系区域物流景气情况,微观体系反映企业物流景气情况。本文设置的景气指标体系旨在反映宏观层面物流景气情况。

1 物流景气指标体系理论依据与原则

1.1 理论基础

设置物流景气指标的理论基础十分广泛,涉猎经济、统计、物流等多学科的综合,其核心理论基础应属经济周期理论。该理论将周期变动归结为“冲击——传导机制模式”,即把经济周期波动归因于冲击因素与传导机制的作用。[1]冲击因素可分为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外生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人口因素、体制和政策因素、货币因素、技术因素、心理因素以及其它因素;内生因素包括投资因素、消费因素、价格因素等。

1.2 设计原则

(1)重要性原则。所选指标必须对物流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能代表经济与物流活动的一个领域以及其发展内容的变化特征。

(2)一致性原则。物流业发展具有波动性,选取的指标应能反映物流发展变化的周期性特征,并且其波动周期应与总体景气波动基本一致,具有稳定的峰、谷对应关系。

(3)稳定性原则。物流景气指标的统计数据能定期地及时发布出来,而且统计口径、统计方法稳定、统计资料具有很好的可比性,确保及时、准确地做出物流景气预警预报。

(4)全面性原则。物流业发展是由市场主体与客体、市场行为等多种要素相互制约、促进、关联共同作用的结果,所选景气指标应能够对物流业发展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正确判断。

(5)灵敏性原则。物流景气指标与物流业发展变化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即要求指标既能超前于实际波动,又能及时、准确、科学地反映系统的变化情况。

(6)可操作性原则。设置物流景气指标最终目的是编制物流景气指数,因此要求景气指标要实用而且可操作,选取指标要考虑指标数值的可获取性及其量化的难易度与准确性。

2 物流景气指标体系内容

物流景气指标体系既要有物流总量的景气评价,还要有物流业内部结构的景气评价。物流总量的增长如果缺乏结构的优化,物流业发展将不具备可持续性。忽视物流业内部结构的评价,物流总量的评价也是不完整的。

物流景气指标体系的内容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在现有研究成果中具有可行性的景气指标体系分别是杜潇潇等[2]设计的物流市场景气预警指标体系,包括社会物流总值、社会物流总成本、物流产业增加值、物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货物周转量、经济依存度、物流产业从业人数;刘潇设计的城市物流景气指标体系,包括社会物流总费用、物流业增加值、社会物流总额、货运量、物流需求系数、交通运输与仓储业增加值、社会物流总收入、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述两组指标体系从总量上测定了物流业景气程度,但是缺少结构上的度量。此外,诸如交通运输与仓储业增加值这类指标只反应了部分物流活动,无法全面反映整个物流环节的景气程度。

根据指标体系设置的理论依据和原则,物流景气指标体系主要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衡量景气情况。投入指标包括社会物流总费用、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物流用主要设施、运输费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产出指标包括社会物流总额、物流需求系数、物流业增加值、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货运周转量、货运量、货物运输平均运距。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每年定期发布上述指标数值,并且指标统计口径与物流业界定完全一致,全面覆盖了物流业全部行业。因此该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全面性,具备使用其它数据源构建的统计指标体系无法企及的优势。

3 景气指标分类

由各景气指标之间存在时差关系,在景气循环中,所有物流景气指标不可能同时达到高峰或低谷,总有先后之分。物流景气指标体系包含的指标可以分为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区分三种指标的基本方法是,先确定基准景气循环;然后将景气指标与基准循环进行对照,以确定其类别。

3.1 确定物流基准景气循环

由于基准景气循环以及景气指标的分类要求指标序列剔除季节变动、不规则变动和长期趋势,所以在分析之前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物流景气指标体系中包含的指标均为年度数据,不需要考虑季节波动,可以计算各指标的环比发展速度剔除长期趋势,以下分析均使用各指标的环比发展速度。

物流景气指数指标体系包含的14个指标中,物流业增加值是重要物流指标,视其为基准循环的指标。图1显示物流业增加值与GDP的增长率变化幅度具有较强的共变性,二者之间相关系数为0.88,属于高度相关,因此物流业增加值增长率反映物流业基准循环与宏观经济波动周期基本一致。从图1可以看出,物流业发展有三个转折点,即1993年、1997年和2002年。物流业在1992年至1993年处于上升阶段,1993年至1997年处于下降阶段,1997年至2008年处于上升阶段。

图1 物流业增加值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关系

根据物流业增加值这一指标从物流景气指标体系中挑选出与其变化基本一致的同步指标,具体操作为计算物流业增加值与其余指标之间的一阶相关系数,结果如表1所示。物流业增加值与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费用、运输费用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这三个指标初步定为同步指标。

表1 物流业增加值与待选景气指标一阶自相关系数

为了进一步修正景气循环,需要利用同步指标构造基准波动指数这一综合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HIC(t)为基准波动指数,di(t)是第i个指标t时刻的取值,Wi为第i个指标的权数一般采用相关系数或专家评分,N为指标的个数。

根据四个指标的简单相关系数计算指标权数Wi如表2所示。

表2 同步指标权数表

表3 基准波动指数计算表

1992年至2008年四个同步指标环比发展速度代入HIC(t)计算公式,得到各年基准波动指数如表3。图2显示由同步指标计算得到修正后的基准循环与基准指标显示的基准循环基本一致,仅在1998年这一转折点与图1存在差异。确定基准波动指数的波动样式后,以此为参照系,分别测定各备选指标的波动时差,在此基础上对指标进行筛选。

图2 HIC(t)修正后的基准循环

3.2 物流景气指标筛选

物流景气指数筛选主要依据测算个指标与基准循环的时差。在现实经济中,要找到一个完全符合标准的筛选方法几乎不可能,因此,常常采用数学方法和主观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区分景气指标的类别。常用方法有谷峰对应法、时差相关法、KL信息量发、马场法、聚类法以及三角函数法。本文将选用时差相关法、K-L信息量法、聚类分析法和谷峰对应法从物流景气指标体系中筛选出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

3.2.1 时差相关法

时差相关法的理论基础是计算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该方法以一个重要的能够敏感地反映当前经济活动的经济指标作为基准指标,一般选择同步指标作为基准指标。笔者认为在确定基准循环时计算的HIC(t)比单独指标更好地反映基准变化趋势,因此选用HIC(t)为基准指标。根据各指标增长速度,计算各指标与HIC(t)先行1期、先行2期、先行3期、先行4期、同期、滞后1期、滞后2期、滞后3期、滞后4期的相关系数。根据相关系数最大值对应的时间,将物流景气指标分为三类,其中同步指标4个,先行指标7个、滞后指标5个,结果如表4所示。

3.2.2 K-L信息量法

首先对物流景气指数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基准指标Y,标准化处理后的序列记为:

被选择的指标X={X1,X2,…,Xn}标准化处理后序列记为:

根据标准化后的序列计算K-L信息量为:

l被称为时差或延迟数,l取负值表示超前,取正值表示滞后;L是最大延迟数。当计算出2L+1个K-L信息量后,从这Kl值中选出一个最小值Kl作为被选指标X关于基准指标Y的K-L信息量,其对应的延迟算子就是被选指标最适当的超前或滞后时期。K-L信息量越小,越接近于0,说明指标X与基准指标Y越接近。

计算物流景气指标与基准指标(物流业增加值)之间先行1期、先行2期、先行3期、先行4期、同期、滞后1期、滞后2期、滞后3期、滞后4期的K-L信息量。根据K-L信息量最小值对应的时期,将物流景气指标分为8个同步指标和8个滞后指标。从分析结果上看,K-L信息量法只能将指标区分2种,结果如表4所示,分析结果并不理想。

3.2.3 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主要根据各指标之间的相似程度将其归为不同类别,以此确定指标所属类型。聚类分析包括Q型和R型两种。本文对指标进行聚类,属于R型聚类。根据历年物流景气指标体系数据,利用离差平方和系统聚类法,计算各指标之间的夹角余弦,对指标进行分类,结果如图3所示。将指标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同步指标:x1,x3,x5,x6;第二类先行指标:x9;第三类滞后指标:x2,x4,x7,x8,x10,x11,x12,x13,x14,x15,x16。

3.2.4 谷峰对应法

图3 景气指标系统聚类

谷峰对应法相对于上述方法来说是一个比较直观的方法,主要通过比较转折点的位置来确定指标的类别,一般可以通过比较转折点法和画图比较两种方法,相比之下画图法更具直观性。选择HIC(t)作为反映当前经济活动的一致指标为基准指标,将该指标与被选指标画在一张图上,比较峰、谷的对应状况。

将各被选指标发展速度与HIC(t)绘制谷峰对应图,图4-1,4-3,4-5,4-6显示各指标与HIC(t)有较强的一致性,可以判断它们是同步指标。图4-9,4-12显示各指标总是先于HIC(t)到达波峰和波谷,因此他们属于先行指标。图4-10,4-13,4-15,4-16显示各指标总是滞后于HIC(t)到达波峰和波谷,因此他们属于滞后指标。此外,图4-2,4-4,4-7,4-8显示各指标与HIC(t)变化周期的对应关系不明显,这些指标的类别暂且待定。

图4 基准指标与被选指标谷峰对应图

3.3 四种筛选方法综合比较

以上四种方法将物流景气指标分为同步、滞后和先行三种类别,由于方法不同导致筛选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还需要将四种分类结果综合起来,进行最终判定。为了能够顾及四种方法的分类结果,在确定指标最终类别时,依据众数原则即如果四种方法中,出现最多的类别,则为最终类别,分类结果见表4。

表4 物流景气指标最终分类结果

4 结论

物流景气指标体系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遵循合理的设计原则,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挑选反映物流业发展的指标,并在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数据对我国物流景气指标进行了分类,为测算物流景气指数提供了必要支撑。

[1] 刘朝阳.经济运行先行指标选择的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2006,(7).

[2] 杜潇潇.李云清,李根柱.关于建立物流市场景气预警系统的研究[J].物流技术,2006,(8).

[3] 魏众.申金升.张智文.石定寰.物流运输景气指数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8).

[4] 高铁梅.等中国钢铁工业景气指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11).

[5] 唐光海.基于产业景气指数的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实证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8,(7).

[6] 毕大川.刘树成主编.经济周期与景气预警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景气先行增加值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下半年黄羽鸡或迎景气周期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健康养生“手”先行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2018年2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8.38
2018年3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7.82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2018年2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8.38
黔货出山 遵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