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装剧,路向何方?

2012-07-12□刘

戏剧之家 2012年1期
关键词:古装剧影视剧历史

□刘 玲

古装剧已经红火近30年了,其间最红火的是1990至本世纪初的清宫戏。先是清宫戏,后是汉唐戏、秦始皇戏,一部一部都被深挖广打,就像是榨历史的油水。榨了这么年,终于榨干净了,挖掘干净了,人们也开始厌倦了。观众之所以厌倦,就在于这些电视剧复制率太高,重复来重复去,实在无可看之处。既然是古装戏,很多都有历史背景,但由于各种各样的“戏说”、“秘史”、“传奇”等把戏,弄得老百姓既无法看清历史,更无法知道哪一出哪一部是真的。同一个历史人物,既可以被这样演,又可以被那样演。就是再不思考的人也会思考一下:历史上的某人某事我们该信哪个版本?于是,为了跳出“写实”的窠臼,另辟蹊径,当下新世纪的古装剧干脆给你来个穿越,让你如做梦一样,梦幻一回,神游一回,也让你干脆就跳出来,不再追问上面的追问。

去年热播剧《宫》,跳入我眼帘也是很偶然的。本来对古装戏已经可看可不看的我,忽然看见杨幂的灵巧表演,时空交错的突兀感,就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更想看看导演是如何设计这部戏的以及这样的戏和以往的古装戏有什么不同。

《宫》确是吸引我的,我完完整整看了两遍,但到第三遍就再也不想看了。第一遍,好奇,好奇时空还可以穿越。感动,感动古今之人爱情的痴恋;感叹,感叹人生不过一个瞬间,争来斗去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第二遍,重温,重温第一遍的细节。之后不再去看,为何?因为,观此剧成败——成也穿越,败也穿越。成,在于时空转换的奇异,败,在于穿越不过就是个表现手法而已。借助穿越,主人公可以置身事外,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看透这一点,你就会发现了无可看之处。两遍之后,感觉似乎也没有值得回味的地方,凡是解不开的疙瘩都让穿越给化解了。穿越剧比一般古装戏更假的地方,在于你更加犯不着替古人担忧。抽出了这个骨架,你会感觉穿越剧更加空洞、更加轻飘,轻飘得连观者自己都轻飘。感觉自己更加阿Q,遇到挫折,会在心里穿越一下,快慰一下,似乎没什么事可以难倒自己。看《宫》剧,可以说狠狠自恋了一把、自信了一把。应该说,在技术层面上,如此“穿越”不仅是当下技术理念的呈现,更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可以极大、极张扬地满足人们望梅止渴、贫富悬殊导致的某些欲望。

然而,在意义层面上,穿越剧当然更假了。传统古装剧是历史的(或现实)的迷雾,穿越剧则更加迷雾化了。原本那些“戏说”、“外传”、“后传”、“秘史”之类的古装戏已经够假的了,它们架空历史,编造历史,宫闱处处争宠、人人勾心斗角,让人审美疲劳,其历史价值、审美价值轻薄如纸,而穿越剧则更胜一筹。古装剧的毛病它不仅没避开,更严重的是,又加了一层时空颠倒的穿越,因此其意义、其价值更加轻如鸿毛了。所谓穿越,无非就是现代高科技技术支撑下人无所不能的幻想方式,和科幻类没多大区别。它极大地满足了你的快感,是一类彻彻底底的绝对快感,借用齐泽克的说法,就是“快感大转移”。在穿越的镜像中,主人公就是上帝的角色,与他有利,他处于其中,与他不利,他抽身走掉。他既可以置身事内,又可以逃身事外。实际上,就拿《宫》这部戏来说,所谓的穿越并不怎么稀奇。早在《西游记》里,孙悟空一个筋斗云,翻到天上,天上一天,地上就是一年。只是《西游记》本来就是神魔幻想,人们就是看个热闹,不会当真。但历史剧就不同,人们本能上还是想当真的。

当然,我们也理解剧作者的意思,即以今人的视角去看待历史。不仅以今人的视角去看待历史,而且让今人回复到那个年代,亲历亲为体验历史、思考历史。然而,历史经不起折腾,历史是固定的,过于多元、多义或多法的阐释会抹杀历史的本有意义。穿越剧就是如此,在重新阐释历史、解读历史上,比一般传统剧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你把“穿越”抽空之后,什么也没有了,简直就是闹剧,因为它的原因和结果都以穿越始,也以穿越终。穿越既是欲望本身,也是欲望的原因,而且还是欲望的结局。这就是穿越剧的噱头。古装剧现在看来,不过是鸡肋,或者是打牙祭的,无论演得多么神乎其神,给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假的。观众看之,无非消磨时间。但如果将古装剧都拍成历史剧,似乎老百姓也不愿意看,看着累。古装剧如何走出泥淖,走出令人生厌的迷境呢?

古装剧其实完全可以制作得好。要制作得好,首先是要注意题材的挖掘,要挖掘一些具有较长远历史价值、现实意义的题材。现在的古装剧,要么是风流艳史,要么是宫廷斗争,要么就是文人加武侠,真正有价值的不多。艳情、艳史、争斗无非就是吸引人眼球,稍微披点历史的外衣,还让你信以为真,还可以此为镜来窥视自己、观摩自己,得到一种自窥的快感。在这样的收视率的驱动下,也为了穷尽观众的欲望(更多是恶的欲望)。尤其是2011-2012年两年间的电视剧可谓狠狠地恶了一把。除了《宫》之外,《步步惊心》、《美人心计》以及《宫心计》等,一部比一部“工于心计”。人与人之间缺乏最起码的人际关怀,道德关怀,每个人都对他人步步为营,真如存在主义者萨特所言“他人即地狱”。这类电视剧在如今人情淡漠、社会关系极为复杂的情况下,是能引起人的某些程度的、甚至是隐秘的共鸣,但这类电视剧看得多了,让人难免有后背发凉之感,会越发对人不信任,对善、美没希望。那么,这类电视剧是不是在立意上出现了偏颇?一味去展示那种阴暗面,而又不加批判、不给希望、不给出路的做法是不是可以收敛一些呢?

其次,是具体制作或技术性、知识性问题。从大家作为笑谈的新拍《红楼梦》、《水浒传》到形形色色的古装剧,有穿帮镜头、模糊历史的不在少数。有些是拍摄期间不注意,出现了一些现代人生活的场景、用品,比如《水浒传》。有些是根本不尊重原著,尊重历史,演员服装、化妆怪异,不像生活本身,而像戏曲角色,比如新《红楼梦》。当然新《红楼梦》作为一种闹剧,在此已不值一提。我们要说的是,其余的古装剧更是各种稀奇古怪的事都有。当下的古装剧,篡改历史、编造历史、胡乱嫁接历史的太多了,场景、服装、语言、对白不符合历史语境的也太多了。这些常识性的错误从编剧到导演、到演员都在犯,细节上的漏洞举不胜举。原因何在?第一,古装剧制作者基本不愿意下功夫去研究历史,更不愿意讲究一些细节,于是表现得不伦不类,演员们无非就是穿着古人的衣服办着现代人的事。第二,古装剧制作者传统文化、历史知识素养太浅,缺乏全面系统、必要的历史常识或知识。不是他不愿意下功夫去研究,而是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第三,态度问题。视听艺术本身就是个平面、浅显艺术,它要追求市场效应,要尽早占领市场,所以那些慢功细活自然没人愿意去做。

再者,古装剧往往偏于或喜好于搞大制作、大背景。大制作、大背景的影视剧因为其历史性强,所以给人的先入之见就是观察历史。观众在看的时候,不仅在看剧情,也在于体察历史。这类影视剧如果不在意技术或常识上的问题,容易失去基本的真实性。因此,古装剧其实没必要大部头地去搞大剧,完全可以搞小制作的剧本,也可以淡化背景,没必要台台清宫,处处汉唐。

古装剧演了近30年,它的繁荣期、鼎盛期已经过了,古装剧的转型成为当下影视剧创作的重心。如何将这类影视剧拍的有声有色,也是门学问。这门学问要想做得好,就得沉下心来,踏实认真去做,对历史负责,对今人负责。在内容上,尊重历史,让观众要信以为真;在制作理念上,要注意细节的真实。虽然所有艺术都是虚构的,但虚构得有个对象、有个限域。真正好的艺术,不在于要不要虚构,而在于虚构之后却使人信以为真。

不管怎样,靠浅表的噱头取胜的影视剧随着大众文化水平的提升,会越来越没有市场,不从根本上下功夫,仅得一时之利,毕竟不会长久。

猜你喜欢

古装剧影视剧历史
Costume dramas gain more popularity overseas 中国古装剧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
中国古装剧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新历史
找找古装剧的“茬”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