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鸿新疆风格钢琴作品《新疆舞曲》的分析探讨
2012-07-12石敦岗
□石敦岗
一、前言
在历史长河里,我国的新疆到处青山绿草,陡峻的山峰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美丽的地方促成了天籁之乐,产生一部部美妙的交响。“乐器之王”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是钢琴,钢琴是西欧国家的主要乐器之一,我们能将少数民族风情用西方乐器动听地演奏出来,这说明我们伟大民族的音乐也逐步迈开了走向世界的步伐。在新疆的伊利地区主要是哈萨克族人民驻扎的地方,在这个充满乐音的民族里,在宽阔的草原上除了四处奔腾的马就是一首首动听的歌。著名的郭志鸿教授就是依据哈萨克民族的风俗风格把《新疆舞曲》创作出来,此曲闻名中外,传遍大江南北。
二、《新疆舞曲》源自于《加尔加尔》
《新疆舞曲》源自于哈萨克民歌《加尔加尔》,《加尔加尔》把哈萨克民族歌曲的热情以及优美特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它在音调的起始就利用了五度跳进,具有呼唤性,还把五度跳进当作整个曲子的核心。在哈萨克民族音乐里面,音乐旋律的级别进退和四五度的跳进出现很多,其旋律高低起伏急促,变化较大。故而演奏歌曲的速度及欢快程度是民族歌曲的特色所在。在《加尔加尔》中,全曲主要是四个乐句组成的单乐段框架,其中还增多了降四级音,组成了哈萨克民族音乐的特殊风俗习惯,整个曲子速度欢快,可以让人感觉到跳跃的愉悦心情。
三、关于《新疆舞曲》的音乐学分析探讨
1.《新疆舞曲》的旋律。
因为《新疆舞曲》是由哈萨克民族歌曲《加尔加尔》改编而来,它的主要内容都被改编修饰得多彩多姿。谱一里面陈述的为第一部分的第一旋律乐段部分,它的主题也在这里精彩呈现,《新疆舞曲》的编写都是根据《加尔加尔》,其旋律多采纳了反复的手法。该舞曲从开始就蕴含着活跃跳动的优美旋律,与此同时,也能把欢快的舞蹈缤纷的场面充分地体现出来。谱里面从11小节至18小节都是郭志鸿教授经典创作之处,主要表现在弱拍节奏的加重音里面的和弦,这也是新疆的民族歌曲特色的地方。见谱一:
其中,第一部分当中的第二乐段主要采取了离调模进的手法来作曲,从第19小节到至22小节,其表现功效是A大调的音品,而在23至26小节中则是的E大调的音品。曲子的变更交换曲调以及音区,就形成欢快旋律,波澜起伏,使得曲子演奏的声音会显得愈发的活泼跳动。见谱二:
现在我们说说第一部分里面涉及的第三乐段在低音区的表现,因为左手重点表现以及和弦不停地活泼跳动在右手的音区,所以会让全曲更好地把音响效果演奏出来。伴奏织体千变万化进而使得主题都会一次次新鲜地再度体现。在谱三第46这小节直接与下一行紧密的连接,转入曲子的中部。见谱三:
曲子中部里面第二乐段又出现了前面乐段的欢愉的情调,这种情调也是我国新疆的舞蹈特点的要素。乐段用较弱的力度开始,仿似轻轻从远处飘来的舞步清脆声,从远到近显得氛围越来越起劲,曲调的旋律以及音响的效果都丰富体现出来。开始由bB大调切入,在第69小节就开始变为A大调。全乐段就是采取主和弦以及属和弦相互更替。
在曲子中,再现部里第一乐段是回应了第一部分的第三乐段,又转回D大调了,第二乐段的旋律和弦跟单音的互相交替,它的音区宽广,直到下个乐段依然用八度交替连接,把整段曲子不断推至高潮。第二乐段的每个小节都一气呵成,强劲地结束了和弦音律,让全曲子停留在交响热烈的优美节奏。
2.《新疆舞曲》的调式与和声。
《新疆舞曲》是在小动机调式慢慢转变,在和声上呈现清晰而又简单,并且乐音的调子以及旋律更替而形成形象丰富的曲子。它的主题先是D大调,在第二乐段后,主题也掺入了A大调、E大调、还有G大调,整个曲子偶尔也会变回D大调等等。总之,全曲在音调上,变化多端,凸显出的主题取得了美妙的音响效果。例如,在第1个小节出现的主和弦,它包含了五度和四度相互叠置,拥有了中式音乐五声音调的特色。
3.《新疆舞曲》的节拍与节奏。
哈萨克民族歌曲都具有自由变化的优势,使得整个曲子节拍节奏跌宕起伏,达到十分动人的效果,作者对《新疆舞曲》整首曲子的节拍和节奏都规整地呈现。其第一部分都是四四拍,节奏愉悦跳动,而它的第二个部分当中的第一个乐段不断地采取五四拍和四四拍相互更换,使得演奏者演奏中得以体现优美的旋律,在第二个乐段的最后一小节有转变到跳跃的四四拍。使得了整首曲子的节拍变化多端,旋律显得抒情万分。
4.《新疆舞曲》的速度与力度。
《新疆舞曲》整体速度先快再慢接着快,作者又在不同的部分做出了许多细微的改变。很显然地可以看出,此曲第一个部分的速度基本上没发生多大的起伏,但是它在力度的表现上具有十分鲜明的表现。两个小节作为引子先让左手方面表现舞蹈的节奏型音调,它的力度明显增强,可它的主题从开始,在音调上就慢慢地减弱,使得曲子在两个相同的乐段都表现出先强后弱的格局。《新疆舞曲》在第二个乐段就开始慢慢地用弱奏巧妙地把舞蹈者婀娜多姿的姿态活灵活现的勾勒出来,在第三个乐段,鲜明地显示了左手出现在高音区上的和弦音。我们都知道,《新疆舞曲》在第二个部分的第一个乐段当中,连续的使用轻轻缓和的弱音演奏,只是稍微在第二个乐段上把速度慢慢地一点点的提高,使得力度一层一层的渐进。在第三个部分有改变使速度转回到第一个乐段的速度,再接着就缓缓地改变更强度以及酝酿性的突然爆发,到了最后的部分急板就由弱奏开始一直增加到非常强直至收尾,达到万籁之音的效果。
5.《新疆舞曲》的织体以及声部的层次。
在《新疆舞曲》第一个部分的右手的旋律都是附点节奏的音律,其左手则是用半分解为切分音程转变成带有装饰的活跃性的音程,接着变为节奏型而音程却替换成和弦式伴奏,从整曲观之,其左手先由低音区域再渐渐跨越到右手中高音区域,全曲音区的跨幅宽广,使得音色不断丰富地更替。该曲的第二部分首先是右手弹奏的长线条吟唱,而左手就是从低音区要么跨到高音区某一个简单音,要么转变为和弦轻音伴奏,优美迷人的意境便被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新疆舞曲》的第三个部分先是从右手的和弦以及与左手的单音两者间进行相互交替,一直利用了八度六连音,逐渐转入右手,不断增加变奏的特色音调,演奏时左右手之间相互把密集音型呈现出来,直接把人的激动心情推向高潮。
四、总结
此文对郭志鸿教授依据哈萨克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新疆舞曲》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探究了其出处和其音乐性。许多音乐家觉得,由中国传统民族民歌改编而成的作品,假如单单选择教科书描述的西方作品去进行探究,用传统的笔法是达不到最佳效果的。我们唯有把作品的音乐学从不同角度综合全面的分析,才可以把作品的内涵呈现出来,深刻地蕴含民族的风格特色,最后才有益于我国传统民族风情的钢琴大作的探究、演奏以及创作。
[1]姚巍伟.郭志鸿钢琴音乐的民族化风格研究[J].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33-46.
[2]王育华.中国钢琴作品中民族乐器音色的运用及演奏[J].音乐探索,2008:15-16.
[3]黄嘉清.飞舞的旋律——孙以强钢琴曲《春舞》分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55-59.
[4]张飞.黑白键上跃动的新疆风情——浅析丁善德两首《新疆舞曲》[J].钢琴艺术,2009(3):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