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姚江多功能堤防治理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关于传统水利向城市水利转变的思考
2012-07-11黄科琪
张 芳 黄科琪 金 羽 宋 娟
(1.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宁波 315192;2.宁波市水利局,浙江宁波 315000)
1 姚江基本情况
姚江,又称余姚江,发源于大岚镇夏家岭龙角山。1959年在宁波市区建姚江大闸,姚江由赶潮河流转变为内河,自此,姚江成为淡水河道,水流平缓,成为两岸生活生产重要的水源地。姚江平原西部相对开阔,地势相对较高;东部沿姚江南北两岸有山丘分列,形成一条狭长带状洼地,姚江河面宽约150~280m,水域辽阔,两岸植被丰富,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姚江自江北余姚界至机场路,根据周边区块开发程度,呈现不同风貌。绕城高速以西段姚江两岸以农业发展为主,山峦、村庄、田野、湖泊、河流、花草构成了最自然的田园风光,两岸城市规划也将此规划为生态保护区、水乡农业保护区(见图1)。绕城高速以东,姚江两岸将成为宁波市未来城市建设的中心,尤其是姚江北岸将成为江北新城核心区所在地,将打造成为城市专业副中心。
图1
姚江不但自然风光优美,而且孕育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以河姆渡遗址为标志的史前姚江文化;以大小西坝为核心的姚江运河文化;以城山渡、半浦渡为代表的古渡口文化;以梁祝传说为核心的民间文化;以西河闸潺浦闸为代表的古现代水利文化。有位学者这样赞美姚江:“在浙江,没有一条江河具有如此辉煌的历史;在江南,没有一条江河具有如此悠久的文明;在中国,没有一条江河具有如此浪漫的情思——这就是姚江,孕育了和滋润着宁波的姚江。”
2 生态姚江治理总体思路
在以往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工程的水利功能和任务,忽略了其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的另一要求,工程建设型式单一、河岸硬质,与周边开发建设不协调。随着水利治理思路的转变,城市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应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应在满足基本的防洪供水安全的前提下,兼顾生态要求、景观要求,实现其多功能性。
姚江水流平缓、水源丰富,是生态姚江建设的根本。自然风光优美,为生态姚江建设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历史文化丰富,为生态姚江建设提供了发展的韵味。因此生态姚江堤防治理的基本思路是在满足防洪安全、蓄水安全、航运安全要求的前提下,突破传统堤防工程建设的局限性,从发挥河流自然生态、人文景观、提升城市形象等综合功能的角度出发,以自然生态为根本,以人文景观为依托,建设一条满足水利功能任务、景观功能任务、人文保护任务的多功能江河。姚江堤线、岸线布局与防洪堤、护岸选型紧紧围绕“自然生态、人文景观”的规划理念,顺应自然规律,保护姚江水生态环境。
3 姚江生态防洪堤规划与设计
3.1 姚江堤防功能分区
所谓堤防功能分区,是指根据两岸周边现状与规划发展为背景,划分出不同堤段,各堤段堤防设计过程中除满足防洪堤建设标准外,堤防选型选材与周边开发建设相协调,相融合,呈现不同堤防类型。
姚江沿线根据两岸发展,分为自然原生段(体现姚江山水风貌),农田风光体验段(体现姚江两岸农业发展),滨江生活休憩段(体现沿江城市发展),沿江公园休闲段(体现姚江亲水休闲功能)。
图2
3.2 堤线、岸线布置
姚江为甬江支流之一,流域集水面积约1934km2(不含北排面积),是宁波市重要的泄洪河道之一,其堤距则以满足防洪要求为主,在个别堤段适当退堤,保证河道行洪要求。堤线力求平顺,对原有堤岸实行“宽处不缩窄,窄处要拓宽”的原则,使堤线走向尽量符合洪水主流方向,以减少冲刷和淤积。
以往岸线布局多以堤线布局为主,根据防洪堤形式和堤防断面设计要求,按照堤顶与岸顶的距离布置岸线,这种布局方式,往往需要改变现有自然岸线,局部地区需要开挖边滩,局部地区又需要填筑部分河道,岸线与堤线基本平行,趋于“直线化”,人工痕迹明显,缺少了自然蜿蜒的岸线变化。因此姚江岸线布置突破原有规划思路,在江面较宽河段,则保留原有岸线,适当修正,充分挖掘姚江自身的自然美学价值。在江面较窄河段,则利用河埠头、观江平台等,打破直线形岸线,营造“百步一变”的岸线多变性。
在岸线、堤线布置的基础上,增加沿江漫步系统建设,即根据沿江自然风光和景观布点,沿线布置自行车道、人行道等,增加堤防的功能性。
3.3 堤身、岸墙选型选材
防洪堤型式为堤岸分离式,岸墙则采用亲水性较好的斜坡式为主,局部堤段则根据河底高程、现状岸墙条件等采用墙式护岸。姚江防洪堤整体设计中在基本堤防形式的基础上,结合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改变,演变出渡口型、河埠头型、观江平台型、台阶型、双直立型等。
防洪堤选材中,则遵循自然生态的要求,主材为天然石材或者生态材料为主,根据堤防不同节点的任务和要求不同,选择不同的建筑材料。
护脚采用抛石,防止河底局部冲刷,稳固堤防。护坡采用生态多孔混凝土材料为主,防止船行波对护岸的冲刷,局部地区采用块石与植被防冲。在非城市景观段选择灌木替代护栏。堤身以混凝土防渗心墙堤设计为主,迎水面结合周边城市建设需要,采用绿化、小品布置等方法。岸墙、堤顶道路布置中人行道路为自然的汀步,自行车漫步道路则采用彩色沥青,减少混凝土应用。
图3
4 姚江沿江景观布局
挖掘姚江沿线历史人文,将其概括提炼,然后再以抽象写实等手段表现出来,是姚江“水景观”建设的主要措施。姚江景观布局以人文和自然两大脉络为主线,自上而下布置重要沿江景观。
人文脉络——以时间为序,自西向东,由以城山渡、半浦渡为核心的古渡口文化演变至宁波现代水利文化,并通过水文化博水览区将下姚江的文化脉络进行浓缩展现。“城山夕照”、“半浦印象”表现宁波古渡口文化;“小西潮涌”表现运河的民间文化;“大西含情引客步”表现运河的官场文化;“水文化公园”系统的展示姚江文化。
自然脉络——以需求为主线,融合区域环境发展现状及规划需求,将景观造景手法和水利基础设施结合,利用现有条件完善水利工程的硬件缺陷,为姚江两岸的生态发育提供最基本的实物条件。以城市建设开发程度和次序为基准,上游展示沿江自然风光,下游展示沿江城市风光。
5 结 论
水利现代化建设是宁波市水利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水利现代化涵盖范围广,其中最主要的是水利建设观念的变化,突破水利工程单任务的规划思路,更加强调体系完备、功能全面、关系协调等方面。在强化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的基础上,推进“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改善-水景观建设-水文化传承”一体化,打造亲水环境,建设多功能的水利工程。
姚江堤防整治,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传统水利规划建设的思路中,增加了城市发展对于水利发展的需求。将姚江堤防建设定义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它不再是一条简单的泄洪蓄水河道,而是宁波的水文化长廊,三江六岸深度开发拓展区,集水生态修复、山水风光旅游、大运河保护开发为一体的生态宁波建设标志性区段。
[1]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哲学分析水利发展研究.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2003(10)
[2]张金如.走向现代水利和生态水利.人民论坛.(2003年第11期)
[3]陆鼎言.略论水利生态与生态水利.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2004.10)
[4]沈 坚,杜河清.创造满足工程需要的多自然性河流.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