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发展前景探究
2012-07-10段萱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数字图书馆;前景
摘 要:文章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的由来,并详细分析了图书馆的功能和类型,剖析了影响数字图书馆未来发展前景的几个因素。
收稿日期:2012-04-21
作者简介:段萱(1983-),福州大学图书馆。随着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视频技术、光盘技术等信息数字化领域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数字图书馆的诞生。数字图书馆是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必然趋势,并逐渐成为国际高科技竞争中新的制高点和评价一个国家民族信息基础建设的重要标志。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入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实验实施阶段,相较这些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数字图书馆从研究到建设起步都相对较晚,因此与国外的大规模数字图书馆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文中笔者简单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的由来及其特征、功能、类型,对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和类型加以着重分析,并对影响数字图书馆未发展前景的几个因素进行详细剖析,不足之处,请予斧正。
1 数字图书馆概述及特征
回顾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它最早萌芽于档案馆,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客观上劳动者不需要太多知识,因此,当时只有用来储存铭文和卜辞的档案馆,完全没有传播文化知识的用途。到了农业经济时期,人们的生产依靠气候和土地,加上封建统治对文化知识的垄断,所以当时只出现了一些对统治阶级有教育职能的藏书楼。随着工业经济的兴起,图书馆的位置在社会结构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需要一批同时具有劳动技能和文化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因此,更多的人需要利用图书馆来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技能水平。于是出现了具有社会教育职能和传播意义的近代图书馆。为了迅速组织、整理和传递文献信息,一些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出现在图书馆的应用之中,图书馆成了各种文献信息的传递中心,为人类的人文、经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传统图书馆从此转化为现代图书馆。但随着纸质资源日益的减少以及电子资源的日趋重要,尤其是1978年,美国图书馆学家兰开斯特提出《走向无纸信息社会》以后,似乎所有人都觉得“图书馆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周文俊教授也强调说:“当某一种文献的载体不能负荷起繁重的交流活动时,它必将脱离交流的舞台,让位于新的载体,从而以一种历史文献的身份存在”,“无纸化社会”、“图书馆走向衰落”、“后印刷时期”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真正适合当今时代的“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而且,数字图书馆有“用户界面”、“网络和通讯”、“ 数据库管理、信息资源、检索系统以及附加的咨询系统”三个模块组成(数字图书馆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真正实现现代意义上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梦想。
图1 数字图书馆概念模型“数字图书馆”是在1988年被美国学者伍尔夫提出的。数字图书馆更强调“库”,是开放式的软硬件集成的平台,通过借助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及产品的集成,将各种数据文献进行数字化,并与现代的计算机网络相结合,推行网上服务。现代“数字图书馆”具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含义包括数字商务平台、数字化平台、数字教育平台、数字娱乐平台、数字情报中心等;狭义指的是对传统图书馆进行的数字化。
数字图书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基于网络技术建立数据信息系统,将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载体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储存,并以信息网络化的形式进行相互连接,从而提供给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人使用。
2 数字图书馆的功能与类型
数字图书馆也即是应用和管理数字信息的一种机制。通过借助数字图书馆这个平台,将大量文献信息进行数字化,并将它们有效的组织在一起,实现网上服务。
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几点功能:①各种载体数字化。一些文化遗产需要特别保护,善本、珍本需要进行数字化等等,针对各种载体所需要处理的信息,可以借助扫描仪实现数字化处理,如果是一些彩色图像,也可借助数码相机的技术,实现对一些高分辨率真彩色的图像获取。对于录音、录像、缩微制品、电影胶卷等同样可通过相应技术进行数字化处理。②数据信息的管理和存储。目前,数字图书馆基本都以客户机/服务器的模式实现网上服务功能。信息传递的核心由客户机、图书馆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三部分构成。其中图书馆服务器负责管理数据信息的索引、目录以及查询,对象服务器负责管理被数字化的对象也即是各种不同类型载体的原文献。客户发送数据请求,且对象数据被客户所接收以后,就实现了数字图书馆数据中的数据传送。③组织有效的信息访问和查询功能。具有更有效的多媒体资料查询策略和文本数据库查询技术。访问和查询技术不再局限在文本文件,功能、内容、分类导向以及查询工具均扩展到了多媒体信息的服务,可以实现图像颜色、纹理、形态等更优化的查询。④信息资源的传送以及发布。数字图书馆在多媒体网络的环境下,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传输。网络协议负责将不同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的数据资源实现相互传输的问题。⑤信息资源的版权保护以及管理。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是一个全开放式的访问环境,安全作为管理的重点,数字图书馆系统中涉及的加密技术,以及数据的记账、检测等功能均保障了数字图书馆的资源版权不被滥用。
目前数字图书馆包括三种基本类型。①特种馆藏型。它将自己的特种馆藏(如声音、图片、音乐、视频等)或珍藏(如古籍、珍藏、善本等)的资料数字化以后,给用户提供网上共享的服务。②服务主导型。最典型的如国内外一些高校数字图书馆模式等,这种模式提供的服务资源通常包括三部分:图书馆本身特种珍藏数字化后的资源信息;商用的在线数据库或电子出版物;Intenet中有用的文献资源信息。它们往往通过统一的数字端口界面向用户提供服务。③商用文献型。这种模型的数字图书馆通常不但具有索引的数据库而且还会具备全文对象的数据库,主要将这些文献资料,包括全文的期刊、电子书、杂志等,提供给出版社、文献服务公司等,属于一种商用的文献型数字图书馆。
3 数字图书馆发展前景
3.1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概括
数字图书馆目前已成了国际上研究的热点和重要课题,很多国家在从事相关研究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也有一些国家将其列为国家信息建设的基础项目,并专门成立了相关组织机构,尤其是作为数字图书馆发源地的美国,目前已拥有了6个国家级数字图书馆试验基地和8个数字图书馆研究中心。随着近几年的努力,国内的数字图书馆事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国内的超星图书馆(http://www. ssreader.com)、中国数字图书馆(http://www.library.com)、上海数字图书馆(http://www.digilib.sh.cn)等一批优秀的数字图书馆。
3.2 数字图书馆发展前景
根据我们人类的经验,科技的发展从无出现逆转的现象。从20世纪科技信息的发展带给人类的深远影响来看,或许我们可以预测未来5年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但却无法估量10年后的成效。不过可以预测的是影响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将会发生重大突破。
3.2.1 数字化海量存储
目前,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已经成了新时代的潮流,且在国际图书馆界达成了共识。唯有尽快将馆藏的资源信息数字化并将其提供给广大读者进行使用,图书馆才得以在信息时代下继续生存。数字化海量存储成了世界范围达成的共识。截止到2007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将提供约31万页(1900-1910年)的报纸全文在线浏览。截至到2010年9月,我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保存量也达到460TB。
3.2.2 关键技术的引进
这一过程是发展中国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数字图书馆工程项目方面率先实施了各种类型的工程,这为其他国家在发展本国的数字图书馆事业过程中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阶段性成果。发展中国家应抓准这个机会,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将本国的数字图书馆技术推陈出新。实现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高标准。这些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数字化的技术,还包括存储、压缩、还原技术等标准。第二,数据仓库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它是解决信息海量存储以及分类存储的关键。第三,知识挖掘、管理、和表现技术,这些技术实现了海量信息的深度处理。第四,网络在线服务技术,如网上娱乐、网上教育,这是传统图书馆无法具备的服务功能。第五,智能化和个性化的人机交互,可以满足特定信息的定制以及有效检索的服务。
3.2.3 资源的共享与合作
“共享”是信息时代全球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唯有馆藏资源信息的数字化,才可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的共享。因此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在全球范围事先将人才、设施、资源、技术等进行综合考虑,并施以团结合作,这样才能使信息时代下的数字图书馆工程达到国际水平。
4 小结
数字图书馆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情报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新时代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直接显示。因此,作为图书情报事业工作者研究其发展和前景的历史意义重大。目前国内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离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发展理论和实践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在互联网时代里,拥有它,就相当于拥有了战场上最重要的武器。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发展机遇,坚持不懈的努力,将数字图书馆作为我国实施知识创新战略以及科教兴国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沙金泰等.你应该知道的科技常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
[2] 朱卫东,无锡云.21世纪图书馆发展前景展望[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1(1):7-10.
[3] H.Helen and T.Tyler, “An Architecture for Scalable, High-Performance Digital Library,” 1051-9173/95, C 1995 IEEE(光盘).
[4] 徐伟革.浅析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09-111.
[5] Berry, John W. (USA),“Digital Libraries: New Initiatives with World-wide Implications,” IFLA ''95 Proceedings BOOKLET 0 1995(8).
[6] Hadney, H.M. et al(1994,May), “Digital Library: Gross Structure and Requirement”.IBM Research Report RJ9840.
[7] Carol Hawk, “OhioLINR: Implementing Integrated Library Service Access Institutional Boundaries” The Public Access Computer System Review 6, No.2, 1995.
[8] 吴凡.数字图书馆发展与展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23):42-43.
[9] 张冬梅.21世纪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2(1):75—77.
[10] 袁豪杰,颜先卓.现代信息检索与利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11] 刘峰.数字图书馆,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利器[J]. 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信息,2001(2):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