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楼文化与乡村资源契合的休闲农业旅游探析——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石桥村旅游开发构想

2012-07-10许一芳

中国农业信息 2012年22期
关键词:石桥土楼民宿

林 岭,许一芳

(1.闽江学院地理科学系,福州 350108;2.福建省农业区划研究所,福州 350003)

福建土楼以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的特点进入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南靖县书洋镇石桥村土楼民居虽然没有被列为 “申遗”中的土楼群,但由于其独特的客家古民居风光,早在2003年就成为福建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2009年入选 “中国景观村落”。随着土楼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发展,石桥村也逐渐进入游客们的心里。该文仅就其旅游开发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1 石桥村的旅游区位条件

石桥村位于南靖县的西南部,南面与平和县相邻,西面与永定县一山之隔,东、北面与该县的船场镇、梅林镇相连接。石桥村行政管辖隶属书洋镇,距离镇上约14km,有公路与之相通。书洋镇境内交通便捷,有省道山梅公路和规划中的古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著名的“土楼之乡”,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福建土楼代表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就位于该镇境内。总体看,石桥村距漳州、厦门、龙岩等主要客源地较近,又是处在永定、南靖主要土楼景区之间,原生态的土楼保护较好,具有一定的旅游区位优势。

2 石桥村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

2.1 欣欣向荣的土楼旅游带来的发展契机

福建土楼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研价值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特别是2008年7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了 《世界遗产名录》,从此土楼向全世界展示了它的风采。在入选 “世遗”的 “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中,南靖占其中的 “两群两楼”共20座土楼,是名副其实的土楼故里。土楼申遗成功,带来了土楼旅游发展新的契机,进而带动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根据南靖县政府网站公开的县发改局的统计报告表明,2006年南靖县全年共接待游客40.8万人次,2008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人次,达到130多万人次, 2009~2011年,每年旅游接待人数都在160万人以上,这主要是土楼旅游为龙头带来的结果。石桥村土楼群虽然没有被列入 “申遗”行列,但由于其独特性和空间临近效应,石桥村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2009年入选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负责举办的第二批 “中国景观村落” (迄今为止,全国共有41个中国景观村落),成为南靖土楼旅游的又一去处。在土楼旅游带动下,南靖县政府在 《南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到2015年全县年接待游客量要突破500万人次,境外游客比例达20%以上,旅游总收入比2010年翻三番的旅游经济发展目标,这也是对石桥村旅游开发的巨大推动。

2.2 方兴未艾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旅游启动了无限商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乡村区域为载体,以乡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农业资源为依托,以农民或农民与企业相结合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旅游正在我国迅速发展。正是由于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是以农民、农村、农业为载体,对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很重视,近年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都对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旅游局、农业部等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全国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

事实上,福建省政府早在2007年4月就制定了 《加快海峡西岸乡村旅游发展若干意见》,提出了 “通过发展海峡西岸乡村旅游,建成一批主题鲜明、交通便捷、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2011年10月出台的 《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省力争实现 “十百千万”目标,即培育10个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县,500个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休闲农业企业,2 000个比较规范经营的各类休闲农业点,10 000个 “农家乐”。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正在福建省农村蓬勃发展,2011年3月南靖县入选首批 “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作为南靖县四个 “中国景观村落”之一的石桥村,无疑是迎来了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大好商机。

3 石桥村旅游开发构想

3.1 合理定位——借力土楼差异化开发

如上述分析,石桥村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尤其是保护相对较好的原生态土楼在当今土楼旅游热中有着一定的魅力。石桥村应当积极跻身于南靖县的土楼旅游之中,因为近年来南靖县的土楼旅游已在国内外形成品牌和初具规模,加盟其中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同时石桥村又要避免与周边 (如河坑村、塔村等)的旅游产品雷同,要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扩大知名度。因此,石桥村的旅游开发定位应该是:既要借力土楼,更要差异化开发,无论是旅游主题的选择、还是旅游产品的策划设计,都要立足自身优势,以差异化开发为核心,与周边地区形成错位发展,使石桥村成为南靖县旅游业的新增长极。

3.2 主题选择——突出休闲农业旅游

“对旅游地的开发而言,主题在更多情况下表现为一种无法直接触摸的规划设计理念和价值观,它需要借助各种形式的旅游产品和项目才能让旅游者感知。而旅游主题的选择,则需要对诸多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后确定”。在差异化开发原则的指导下,我们认为,影响石桥村旅游开发主题选择的众多因素中,当地的自然环境特质和历史文化基础最为重要,其表现形式就是山野田园与客家土楼民居在空间布局上的交融,而最能体现这种区域特征价值的旅游项目就是休闲农业旅游。

休闲农业旅游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发展相对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萌芽,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休闲农业旅游是以农村、农业、农民为载体,以城市游客为目标,以休闲度假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的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业态。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不是简单的转换,而是把农业中 (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具有旅游资源部分的功能进行整合、发掘和利用,使其充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个性化需求。它既是旅游业发展的新走向,也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对于石桥村而言,其旅游的差异化开发就是要突出休闲农业旅游。

3.3 产品策划——注重休憩度假和体验功能

休闲农业旅游的客源,主要是近距离的城市居民为主 (当然形成品牌不排除较远距离的游客),旅游方式以家庭、个人或朋友组合为主的自主性旅游为主。在节假日,城市上班族们来游憩放松度假;而非节假日,一些退休人员和商务人员 (业务洽谈和会议)来休闲消遣,休闲农业旅游已经不仅仅是观光农业旅游,它已成为城市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策划关键是要充分体现休憩度假和体验功能,即 “静” “动”兼备。 “静”是休憩度假的节点, “静”是能让游客悠然恬静的空间和场所——田园的恬静和农家的安祥;“动”是体验功能的具体表现,对于休闲农业旅游而言,则主要是农事活动、农家生活的再现。要做到 “动”的项目寓于 “静”的景观之中,这样才能满足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能满足城市居民对科学文化认知的更高要求,还能延长游憩时间,增加旅游消费。

基于上述对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策划理念的认识,我们认为石桥村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设计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设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 “主题农业园”。 “主题农业园”是休闲农业旅游的基本载体,也是主打产品。对于石桥村来讲,富有特色的 “主题农业园”可以成为其旅游差异化开发的标志性体现。石桥村 “主题农业园”的特色可以向具有四季观赏性的 “农业景园”、以参与性为主的 “农事活动园”和以求知学习为主的 “智慧 (数字)农业示范园”方向发展。目前石桥村已具备了建设“主题农业园”的自然条件和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只要科学规划、合理设计,以特色主题农业园的建设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并争取建设成为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

二是打造田园牧歌式的 “土楼农家民宿”产品。“民宿”源于日本,20世纪80年代在台湾开始发展,“民宿”实际上就是为游客提供的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利用的是自用住宅的空闲房间,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因其平民化、平价化、亲民化而广受游客之喜好,现已发展成为 “民宿”产业,成为台湾一个新兴的乡村旅游经济产业。石桥村若能利用保存较好的原生态土楼民居,引入台湾的 “民宿”经营理念,让游客白天在 “主题农业园”享受田园美景、经历各种农耕活动、探索智慧农业的奥秘,夜晚回到土楼民宿,享用客家风味、细品土楼文化,这些 “乡居岁月”的 “民宿味”可以使游客感到真正的度假、休憩。

三是深入挖掘当地民俗和饮食文化。石桥村作为历史文化名村的优势,应该在休闲农业旅游产品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也是增强产品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石桥村的民俗风情一方面在 “土楼农家民宿”中体现,另一方面还要重点策划设计 “民俗节事产品”,以当地每年的重大民俗活动为载体 (如 “作大福”习俗),进一步挖掘其内涵,融入旅游新元素,同时结合客家饮食文化中的经典内容,使之成为极具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

猜你喜欢

石桥土楼民宿
“美味”的土楼
神话般的南靖土楼
孪生院子民宿
论碳审计主体
东胡林民宿
石桥的传说
悠悠水乡 七溪石桥
你是民宿达人吗
永定客家土楼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