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龙玉米栽培 “四化一高”集成配套技术

2012-07-10任建峰

中国农业信息 2012年22期
关键词:黄龙玉米产量

任建峰

(陕西黄龙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黄龙 715700)

黄龙玉米栽培 “四化一高”技术,即: “良种化种植、机械化耕作、配方化施肥、化学化除草、高密度种植”集成配套技术是在总结该县玉米传统栽培经验和连年进行玉米新品种实验、不同栽培模式实验、玉米新品种展示、3414肥效实验的基础上,根据该县自然环境、耕地条件及玉米种植水平实际,研制此技术。

1 黄龙县玉米生产概况

黄龙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位于陕西省中北部,延安市东南缘,平均海拔1 100m,年均降雨量602ml,无霜期186天,是玉米生产优生区。全县农业人口3.2万人,耕地面积1.6万hm2。2011年玉米种植面积0.88万hm2,玉米总产8万 t,人均玉米种植0.27hm2,人均生产玉米2 500kg。每年除在该县种植玉米外,还有50多户农民在周边县承包0.1万hm2土地种植玉米,带动了周边县玉米产业的发展,黄龙玉米生产技术先进,高投入、高密度、高产量、高效益在省内都很有名气。

2 关键技术

2.1 良种化种植

优良玉米杂交种的应用起着关键性作用。黄龙农民种玉米非常重视选用优良品种,只要有新品种,黄龙人都会大胆实验试种,近10年来,先后引进试种和推广100多个玉米优良品种,特别是通过专利品牌良种的示范推广,使农民在良种生产中尝到了甜头。每次品种的更新换代都使黄龙玉米产量大幅度的提高,据估计品种在玉米增产中的作用约占20%~30% (数字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教授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2 机械化耕作

玉米种植机械化作业,明显降低了玉米生产成本,促进玉米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机械化耕作使黄龙玉米大面积种植易如反掌,也是高产高效的一个重要手段。玉米生产从整地、施肥、播种、除草、收获、脱粒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特别是整地到播种,一般短短10天左右 (4月 20~30日)全县 0.88万 hm2全部播种结束,提高了玉米生产的整体度和规模化程度。据农民讲过去靠牲口耕地一家人种几十亩地往往要成月的时间,且播种质量低,出苗参差不齐,产量和经济效益都很低,而现在的农民种地就像庄园主一样,谁家的地种的越多,地主人越不用干活,都是靠机器和雇人,自己要做的事就是 “春季开车买农资,秋季开心点票子”。

2.3 配方化施肥

该县玉米种植实践证明,增施化肥是玉米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2005年至今利用粮食自给工程项目的土壤检测器和设备,先后在全县各个玉米产区,对2 500个土样进行化验和分析,并根据土壤分析结果及玉米需肥规律,开出施肥建议卡2 500份,还和省市土肥检测部门配合,为黄龙玉米生产专门配制了玉米专用复合肥,充分满足了玉米生长对中氮、磷、钾的需求。玉米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是该县施肥方式大有改进,过去每667m2地施 “三黑三白”即 “三袋过磷酸钙、三袋碳酸氢铵”费工费时,需要大量人力,而且肥料利用率很低,现在每667m2地是40~60kg玉米专用肥+20kg尿素,播种时随机播一次性深施,化肥利用率高。

2.4 化学除草剂

该县常用的玉米除草剂有玉农思、玉草净、玉爽、宣化乙阿等玉米专用除草剂。具体使用技术要掌握好“早、湿、量、好”4点:早指用药早,土壤处理剂的作用是封闭杂草,用药尽可能在杂草出土前或杂草2~3叶期;湿指土壤用药前,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从而保证药剂很快到达杂草的吸收部位;量指适当的用药量,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如杂草过大,应增加用药量的20%,同时增加同比例的对水量;好指喷药技术要好,喷药要均匀,不要重喷或漏喷。

2.5 高密度种植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耐密抗倒伏玉米杂交种的应用和施肥量的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也不断的在提高。过去等距离种植,每667m2地留4 000株苗都感到满地是苗,而且株行距不明显,通风透光不良,玉米植株易倒伏且产量低、品质差,现在应用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宽行80cm,窄行40cm,株距20~23cm,通风透光良好,作物光和利用率高,且有效株5 000株以上,改善了果穗的结实性,提高单株生产率,无倒伏,便于机械收获。

3 技术措施

3.1 产量指标及构成因素

(1)产量指标:中等肥力地每 667m2产 850~900kg,高肥力地每667m2产900~1 000kg。

(2)产量构成因素,中等肥力每667m2收获株数4 500~5 000株,高肥力收获株数5 000~5 500株,单株生产力 160~200g。

3.2 播前准备

(1)选好地块:选择交通方便,肥力上等,集中连片的地块。

(2)精细整地:在清除前茬作物根茬和地膜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墒情,结合深施底肥机械深耕翻,耕翻深度20~25cm,随即耙耱收墒,清除末腐烂的前作根茬与残膜,达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碎,上虚下实。

3.3 防治土壤和有机肥中的害虫

在耕地之前,每667m2用地虫克1.5kg或50%辛硫磷乳油0.1kg,拌炒熟的麸皮后骨子2~3kg制成毒饵,均匀洒在地表;结合耕地深翻入土壤,拌制和撒施毒饵时,要戴橡胶手套和口罩,以确保安全。

3.4 种子处理

一般要选用包衣种子;未包衣的种子要提前精选、去除霉粒、破粒、不饱满和杂质,晾晒2~3天,播种前用药剂拌种。

3.5 推荐品种

选用中熟 (春播115~125天)、高产,抗病 (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矮花叶病和粗缩病等主要病害)、耐旱,抗倒伏的杂交种,如郑单958、榆单9号等。

3.6 播期

当土壤5~10cm处温度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以4月下旬为宜,争取在4月30日前播种完毕。

3.7 播种方式

采用宽窄行种植,这种种植方式有利于通风透光,便于管理。宽行80cm,窄行40cm。株距20~23cm。

3.8 田间管理

(1)及时间苗,定苗。幼苗3~4叶时间苗,5~6叶时按留苗密度定苗,除去弱苗、小苗、病苗,发现缺株时,可在相邻株留双株来补缺,比移栽补种要好。

(2)除草与去蘖。定苗后,及时中耕,松土保墒,化学除草,幼苗分蘖时,及时彻底去掉。

(3)施肥。底肥:每667m2施玉米专用肥40~60kg+20kg尿素、锌、硼肥各1kg作底肥一次深施;追肥:拔节至喇叭口期趁墒每667m2追尿素15kg。

3.9 防治病虫害

玉米病虫害防治要坚持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坚持早防治,及时彻底的原则。危害春玉米的虫害主要有地老虎、玉米螟、粘虫和红蜘蛛等。病害除大,小斑病外,主要是丝黑穗病,以及2012年大面积发生的病毒病(矮花叶病和粗缩病毒病)。防治玉米螟可于冬前处理秸秆消灭越冬幼虫,生长期内用呋喃丹颗粒加少许细沙放入 “喇叭口”内防治,同时可联防粘虫。粘虫用聚酯类农药防治。红蜘蛛用爱诺螨清2 000~3 000倍液。

3.10 适时晚获

一般在10月30日以后收获,从而使籽粒完全成熟,提高品质,增加产量。

猜你喜欢

黄龙玉米产量
等价转化
收玉米啦!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夏粮再获丰收 产量再创新高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特约撰稿专家 黄龙光 编审
我的玉米送给你
黄龙河川道
黄龙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