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牡丹江农垦区城镇化三部曲

2012-07-10

民生周刊 2012年36期
关键词:牡丹江管理局农场

□ 本刊记者 郭 鹏

牡丹江农垦区城镇化三部曲

□ 本刊记者 郭 鹏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新形势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任务。黑龙江农垦区作为农业战线的“国家队”,作为国家“城乡一体化”的初始试验区,已经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本期“科学发展 保障民生”系列报道聚焦黑龙江农垦牡丹江管理局,本刊记者实地走访,感受农场巨变。

喜迎十八大,稻田来表达。图/关显昌

初秋的八月,在黑龙江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八五六农场第九管理区的稻田里,当地摄影协会会员在十多米高的吊车上对15亩水田中用黑稻子种出的“喜迎十八大”字样进行拍摄。

“喜迎十八大”字样是牡丹江管理局为了优化资源布局、科学谋划发展,在2012年制定“三线一区”发展格局中的田园风光展示线之一。

田园风光展示线以430万亩水稻种植为重点,南北贯穿当壁镇、兴凯湖、兴凯水城等六大景区和6个水稻种植大场,打造种在景中、游在田间、耕作似画、稻香宜人的现代化大农业田园美景。

在牡丹江管理局,稻田里的美景让人心醉,小城市的建设让人心动。

一部曲:城镇建设

“十七大”以来,牡丹江管理局始终按照黑龙江农垦总局制定的“抓城、强工、带农”的发展方针,围绕现代化大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奋进着。管理局坚持生态、人文、和谐的发展理念,扩建新城区、改建老城区,集聚文化与艺术元素,加快“路、树、住”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撤队并区推进城镇化进程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据介绍,从2008年到2011年,牡丹江管理局住宅建设总面积达400多万平方米,是建局60年来总和的两倍。共有4.5万户居民搬进场部居住,城镇人均住宅面积32平方米。城镇化率由51.58%上升到82%……

今年,这里的建设仍在继续。管理局计划完成居民点整体搬迁22个,新建住宅77万平方米。其中危房改造8700套,廉租房560套。城镇人均住宅预计将达到35平方米。

南靠小兴凯湖,北临穆棱河的八五七农场,系国有大型农场。在八五七农场场部的朝阳花园小区里行走,与印象中的农场截然不同。

朝阳花园小区居城镇西南一隅,小区南侧是一块茂密的林地,北侧约有30米的绿化带,生态环境优雅,交通便利。

八五七农场宣传部部长孙道娴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该小区于2009年开工建设,单体二层楼21栋,户型为单体两户型,户均面积206平方米,小区内规划绿地率为43.23%。小区坚持花园式的高档住宅建设理念,注重满足舒适、安全、方便、私密等要求,体现了欧式后现代风格。小区还为居民营造了绿树掩映、曲径蜿蜒、鸟语花香、环境清幽、和谐舒适的生活空间,凸显管理局党委对这个农场“艺术之城”的定位。

像这样的高标准住宅小区,还有家和、家兴、兴凯湖等3个小区,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共102栋200余户。

2008年以来,八五七农场扎实推进居民点整体搬迁工作,加快农场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将距场部10公里以内的居民点全部迁至场部地区。在场部新建楼房144栋,新增住户2100户。截至2011年底,实现城镇化率84%。

2010年搬进朝阳花园小区的卢宝君一家,是从六连最后搬进八五七场部的一批职工之一,他们家花了35万元购买了一套240平方米的房子。孙道娴说当时小区的售价是1400元一平方米,完全是按成本价卖给搬上来的职工和地方居民,小区和街道的绿化成本也全是场里承担。她还告诉记者,由于八五七农场如今建设得越来越好,农场附近的杨木乡有80多户农民都来场部买房。他们看上的就是农场的交通好、医疗好、教育好与文化好。

卢宝君家今年一共种了200多亩水稻,农忙时和儿子卢涛骑着摩托车下地,闲时经营。卢涛在场部开了一家手机店,现在他们一家每年的收入能达到20多万元,而当初撤队并区时他们一家还有些顾虑。

“一个农民能住楼么?住了楼会不会耽误种地?”卢宝君当时的顾虑现在全被打消了。

记者采访获悉,在农场刚推进撤队并区时,有些居民对政策的意义不是很了解,对农场给予的优惠政策也多少有些疑虑。经过各农场党委的积极宣传,居民重新认识了撤队并区的重要性。

在八五六农场,去年11月从连队搬进场部青禾一期的李龙告诉记者,他们搬上来以后,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他们减少了生活负担和经济压力。

八五六农场有个即将落成的项目,青禾二期。这个项目同样给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供热方面,对于新型住宅、多层楼住户,农场在现有热费补贴10.5元/平方米基础上,再分四年期按照每年5、10、15、20元/平方米补贴,第四年后20元/平方米补贴标准不变。对于高层住户,农场在现有热费补贴10.5元/平方米基础上,再分五年期按照每年5、10、15、20、25元/平方米补贴,第五年后25元/平方米补贴标准不变。

多种优惠政策之下,农场的楼多了,人也多了。

黑龙江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党委书记赵广民曾说:“我们要让城镇建设得具有审美价值,让楼房成为艺术结晶,让每个小区都能‘演奏’出优美的乐章。”

二部曲:文化乐章

人多了,文化建设自然得跟上。

为了让老百姓在更高层次上享受城镇化的累累硕果,牡丹江管理局的几个农场各显神通,纷纷打造自己的文化盛宴。

据统计,2011年,牡丹江管理局建成双老文化活动中心6个,新建、改建职工医院、中小学校等公益性建设项目31个,建设农村公路158公里,用于供热、给排水、道路绿化、小区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5亿元。管理局直接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达150人,志愿者达600人。

在八五七农场的敬老中心,记者看到各栋建筑之间用日光回廊连接,设有单人房、双人房、套房、特护房等,共137张床位。敬老中心按照现代养老的国际标准设计,设有护理与救护中心、食堂与娱乐健身中心、多功能厅等配套服务设施;各楼层设有棋牌室、电子阅览室、书画室、台球室、乒乓球室、健身室等活动场所。“中心投入运营后,致力于为老年人营造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和谐家园,已经成为垦区最大的集膳宿、护理、康乐、基本医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具有现实适应性和科学前瞻性的养老机构,并成为垦区社会化养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今年7月23日刚从四连搬到敬老中心的五保户马慧林说:“做梦也没想到会搬到这里过上这样的老年生活”。马慧林老人79岁了,老两口每月工资仅1700元。

他告诉记者,两个月前有人建议他去敬老中心申请个名额,没想到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申请就通过了。中心考虑到他的现有条件,只收取两位老人每月1400元的费用。

住进敬老中心,马慧林和其他几十位老人过上了温暖幸福的生活。

黑龙江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局长于金友多次说到:“农场党委就是要为老百姓着想,对老百姓充满感情,尤其是要照顾弱势群体,多投入一些也是应该的。”

与此同时,牡丹江管理局将打造“北大荒文化之都”定为文化发展的目标。截至2011年,管理局共建设文化馆14个,文化广场19个,纪念馆、场史馆、博物馆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170个,文艺排练室23个,文化公园16个,基层文化活动场所246个,大型LED彩色显示屏12个。

“我们广场的LED价值400万元,但是它用对了地方。价格是很贵,可居民是这笔开销的最大的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大家都说这钱花得值。”八五六农场宣传部长吴晓梅感慨道。

三年下来,改变的不只是局直、场部的环境,还有职工群众的精神风貌。广场、公园、文化中心等一批公共场所的建设,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也为生活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新鲜元素。依托这些场所,大众文化与北大荒文化实现了交融,锻造出垦区特有的广场文化、廉政文化与社区文化。

黑龙江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宁安农场垦一文化广场。图/刘晓红

近年来,牡丹江管理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水兴城、以山兴城、以游兴城、以城促游”和“互为推动、互为依存、互为兴旺”的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新理念,全力打造生态旅游版块。

8月17日晚,记者在牡丹江管理局局直现场观看了农垦当壁镇兴凯湖旅游度假区俄罗斯风情演出。这场名为《兴凯湖梦幻之旅》的活动已经在多个农场进行了展演,参加演出的演员全部是俄罗斯人,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形式把异国风情传播开来。在带给观众视觉、听觉享受的同时,也让农场的文化建设完全转化为居民生产生活的一部分。

三部曲:生态经济

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农场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极。

近年来,牡丹江管理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水兴城、以山兴城、以游兴城、以城促游”和“互为推动、互为依存、互为兴旺”的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新理念,全力打造生态旅游版块。

据了解,2011年牡丹江管理局旅游人数80万人次,收入1.5亿元。今年预计将达到100万人,旅游收入预计达到2亿元。

其中,八五一零农场按照管理局的统一规划,突出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两大特色,以全面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为中心任务,大力实施精品带动战略,发展新型旅游业态,打造区域性旅游中心,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农场以“旅游区与管理区联动”,带动城镇建设与相关产业发展的理念,确定了“两区”一体化发展战略,精心打造两个“城”——场部地区生态小城镇,当壁镇地区滨水旅游名镇。

据介绍,坐落在八五一零农场第十管理区的农垦当壁镇兴凯湖旅游渡假区是4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垦区生态旅游的窗口和名片。可以说,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的发展,当壁镇渡假区彻底的蜕变了。

多栋“星”级标准、风格迥异的高档住宅,在当壁镇度假区内拔地而起。高级接待中心和一处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的水上乐园,也成功塑造了“中国第一界湖”滨水旅游名镇的形象。数据显示,当壁镇2011年旅游人数达到45万人次,旅游收入1600万元。

为了完成管理局制定的建设生态旅游强局、旅游经济大局的战略目标,当壁镇度假区实施了多项措施。

其中,2011年当壁镇度假区举办了首届“牡丹江管局旅游产业节暨兴凯湖白鱼节”,旅游节采取旅游精品推介会与文艺汇演、团体操、图片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度假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的基本要素,合理有效开发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实现旅游与贸易同步发展。

当地居民李宜香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就在当地旅行社工作。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当壁镇的旅游业也带动周边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发展。

据统计,周边有80余户商家入驻当壁镇旅游渡假区从事旅游相关产业,旅游正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新门路。

(关显昌对本文亦有贡献)

□ 编辑 严碧华 □ 美编 阎 瑾

猜你喜欢

牡丹江管理局农场
论迟子建小说的人文情怀
农场假期
贡献更多“牡丹江力量” 书写更精彩的“牡丹江篇章”
农场
牡丹江流域自然地理敏感区划分研究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组建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的通知
一号农场
山西省禹门口水利工程管理局简介
长江航务管理局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