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利用“微博”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2012-07-09方红梅陈云
方红梅 陈云
摘要: 微博是一种新兴的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现象,深受学生喜爱。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好这一新平台,与时俱进地推进大学生学生管理工作。本文在研究微博与学生生活和微博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微博进行学生管理的层级结构和一些具体实施方法,以利用微博创设高职院校思想教育新平台,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和教导学生。
关键词: 高职院校微博学生管理校园文化
1.引言
目前,各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门户网站,然而由于主要侧重于校务管理对学生生活涉及较少,很难聚合“90后”的大学生群体。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时常,在深夜,我们看到仍有学生不知疲倦地挂着QQ;我们也看到“上网流量和上课时间成正比”。忧心之时,我们需要重视如何利用网络新媒体这一新兴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2009年8月,微博开始进入我国上网人群的视野。2009年的《社会蓝皮书》评价微博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走在校园里,总能看到学生们专注地盯着手机屏幕,手指在手机键盘上飞舞,这是“围脖”席卷校园的真实写照。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学校生活和教与学的活动中形成的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校园内的一切物化形态。为此,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利用好微博平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
2.微博的基本特征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即时传播、获取、分享信息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和个人电脑发布140字内的文字信息,传播内容还可以是图像、视频和声音文件等。
2.1微博的简易性
微博对于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没有太高的要求,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抒发心情。现代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可能写长篇大论的博客有些困难,但是写几句话表达心情是能够做到的。
当前,国内两大微博平台——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其用户大部分是年轻人群。在论坛上发帖,在博客上写博文,对版主或博主的文字功底和知识背景要求比较高。而微博则随性得多,偶尔一个灵感、一阵感伤,只言片语简洁明了。
对某微博感兴趣,只需添加“关注”,就能即时接收被“关注”者信息。需要将接收的信息广播给收听自己微博的粉丝,只要直接按@,就可以将该信息转发给任何人。
2.2微博的即时性
根据测算,出现一个事件,微博在第一时间就有反应,而微博用户看到一条微博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回复。发布信息后,系统会自动将其转发到每个关注你微博的微博上,并且可以实时接收你关注的其他人微博上发布的信息。
微博打通了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间的壁垒,实现了个人电脑与手机等无线终端设备的融合,使信息的传播速度比其他媒体更便捷、更迅速。2013年手机网民将首次超过互联网网民。在我国现有的经济情况下,人手一台电脑很难做到,但是人手一部手机是完全可能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通讯行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降低资费,尤其在上网流量费用上表现突出。因此,由早期的手机上网流量费用高而放弃手机这一网络终端的客户人群渐渐加入手机网民行列。“90后”“00后”更是热衷于无线网络。微博可以和手机绑定,并且不需要消耗流量。
2.3微博的交流性
“微博的最大吸引力之一在于一种交流感”。利用微博进行信息传播有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种形式,内容除了文字以外还可以是图片和视频等。通过微博,任何人都可以很容易地参与到事件的制造与传播中,可以关注感兴趣的任何人和任何问题,就算是和名人交流,交流过程也是平等的。
微博就像一个超级QQ群,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即时、宽广的社区服务。用户可以随时发发感慨,随时联系朋友,融入志同道合的圈子。
3.微博对学生管理的效用分析
冷冷冬日,出门戴上围脖,倍感温暖。人们将微博爱称为“围脖”,出门带上手机看看微博,随时关注亲人、朋友,心也暖洋洋。“今天你织‘围脖了吗?”一时间成为时尚的话题。织“围脖”,实际就是用互联网编织一个人际交往圈。由个人微博到班级微博再到学校层面的微博,织成一个巨大的无形校园文化网。
3.1利用微博进行班级建设和管理
建立班级微博,可以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可以相对畅所欲言的平台,记录下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让欢声笑语充满着生活的每一个时间和每一个角落。
班级微博可以由班干部队伍负责,具体可以分为专业视野、班级动向和个人风采三个版块。
3.1.1专业视野。可以推荐一些时新的文章,关注专业领域名人的微博,了解专业发展动态,为专业学习和就业提供方向。
同时,微博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课外快速有效的交流平台。上课前,学生可以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发布到微博,同学可以互相交流,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在合适的时机,给他们相应的提示。有了对“课前学习困难”的关注,教师在上课时就可以着重讲解难点部分的内容。上课后,学生可以在微博上发布学习心得或遗留问题,通过微博关注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可以增进师生互动,在不知不觉中促进教学相长。
3.1.2班级动向。可以实时播报班级和班级成员获奖情况、开展活动情况。班级微博是班级对外展现的窗口。平时,班级成员很难聚集时,班干部或者班主任就会选择用QQ群发通知。但是,这样也会出现通知很难到位的情况。有些学生抱怨“就知道在群里发通知,又不是每天守着电脑等通知”。此时,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能实现即时双向互动交流。即使毕业了,用微博还可以跟踪到同学们毕业以后的思想、就业等变化。
3.1.3个人风采。即班级成员个人微博。微博生活,给象牙塔中的大学生架起了一座连接课堂与世界的桥梁。大学生自主支配的课余时间比较多,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各异。微博的即时性能让每位同学随时随地分享经历和感想。因此,通过关注和被关注能加深同学之间的感情,还可以注意到自己原本没有发现的知识从而拓宽知识面。
3.2利用微博开展学工部门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微博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积极解答同学们的疑惑,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官方微博也是学生了解学校学生工作动态的一个窗口,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对有关的学校学生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3.2.1“明”里微博。指学工部门的官方微博,应定位为:学校对内进行校务管理和教育活动,对外开展公众教育服务的新平台,尤其要贴近校园生活,能够为广大同学答疑解惑。
微博内容的传播属于一种被动传播,在这个信息聚合分享的平台上,被关注决定传播效果,他人对你感兴趣他才看,不感兴趣就取消对你的关注。你关注了哪些对象决定了你能获取的信息,关注你的人则又决定了你发布的信息能够传播多远。
若学工系统微博上的信息大多是学校的一些官方新闻和通知,那么它的关注度就会很低。只有学生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因此可以选拔学生通讯人员,让他们负责平时的更新维护工作。学生通讯人员以学生的角度发现并发布学生感兴趣的新闻,但同时学校需要对这些新闻事件加以导向,达到进行德育教育、宣扬学校校园文化的目的。
例如,学校要开展“摈除陋习”的讨论。一般的做法是,将纸质通知下发到各班级,将电子版的通知挂到学工部门的网站上。然后收集学生学习的情况,比如写标语、演讲之类。这样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很少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学生一般都是被动参加。可以启动微博讨论这个论题。学生群体中,除了干部外,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在群体中的影响也很大,一言一行都受到他人的追随,可以说是学生中的意见领袖。因此,由他们组织讨论能更好地发动学生参与。当然,教师必须在此过程中进行引导。
3.2.2“暗”里微博。指学生工作者开通个人微博关注学生动态。微博是一个全部公开的平台,信息的传播是可逆的,即使两者间没有任何的“关注”关系,他的粉丝也可以跨过他跟我直接交流。微博的这种特性,给学生部门的“幕后”工作提供了可行性。例如,“隐”粉丝的身份,可以使学生工作者挖掘到学生思想的变化,预防某些不利事情的发生。
3.3利用微博营造校园网络文化
微博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校园文化,有别于传统的校园文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有着更大的影响力。利用各个层面的官方微博将学生们零散的已经开通的个人微博“编织”起来,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
就目前高职院校组成体系来看,微博文化可以由以下四级构成:个人微博—班级微博—系部微博—学工部门微博(学校层面)。
百花齐放的班级微博可以推进班级内部和班级之间的交流。同一专业不同年级之间、同一年级不同专业之间都可以通过互动交流聚合成一个个活跃的团体,为提高以后学校实践性活动的参与度做铺垫,从而营造生机勃勃的校园氛围。
4.结语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自身的虚拟性常常会造成错觉,缺乏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要做到面对面的管理与“微博管理”双管齐下。仅仅使用“微博管理”是万万不行的,固守老一套的管理模式也是不行的,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好“微博”互动、共享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更好地服务、引导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世群.“微波炉”加热教育——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教育技,2010.08.
[2]林书兵,徐晓东.微博客及其教育应用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03.
[3]孙宜山.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1.
[4]密甜甜.论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技信息,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