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注重人文教育
2012-07-09傅文芳
傅文芳
摘要: 在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本文结合高职教育与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现状、原因、基本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基本内容
许多调查文章指出,有部分高职学生素质不高,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道德、情感方面的缺陷,其中有些人自私自利、追求享乐、损人利己、以邻为壑,嫉妒心强、心理脆弱,狂妄自大、眼高手低,宽以律己、严以责人,缺乏同情心、难以共事。如此种种,当然有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但究其根本,是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缺失,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警觉与思考。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缺失的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存在较大差距。
(一)“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越来越严重。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等多个方面。
有关高职院校学生人生意义的调查表明:7.2%的学生选择“人生在世,吃喝二事”,3.6%选择“过一天算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10.4%选择“人生就是一场悲剧”,20.1%选择“平生无大志,但求温饱足”,18%选择“人生就是追求金钱”,15.1%选择“人生就是追求权力,因为有权就有一切”,只有25.1%选择“人生的意义是为社会做贡献”。这说明具有正确人生观的学生比例太少,享乐主义、悲观厌世、金钱至上、权力意志主义、知足常乐人生观在学生中很有市场。
(二)教师本人的人文素养欠佳。相当数量的教师专业技术过硬,但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并不能教给学生更多的人文知识,更不用说在授课时融人文知识于专业教学过程中。
(三)人文素质教育考评机制缺失。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普遍缺少鼓励教师进行人文教育的激励机制。通过访谈发现,现在高职院校的院系体制建构,基本上依据学术领域的分工原则,教师以进行专业教学为其最主要的工作,而把参与人文教育活动视为时间和精力上的一种负担,所以人文教育就成为被忽视的一个环节。
(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缺少职业特点。许多高职不能针对学生的专业实际和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开展相应内容的人文教育,造成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缺失。学校对开展职业人文教育认识不足,缺乏整体规划和指导,所以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和课外活动没有体现出职业人文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与普通大学的学生社团趋同化,缺乏职业特色,学生活动以文体活动为主,没有体现出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
二、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领导重视不够。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缺乏对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认为人文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由社会大环境制约,把人文教育作为“软任务”而少有精力去抓,造成人文教育的边缘化和弱化。
(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职业教育学制只有三年时间,许多学校甚至只有两年时间在校学习,因而造成了课程设置时只注重专业课,忽视了人文课;只培养学生的技能,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不合理现象。
(三)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人格心理方面的养成过分依赖理论知识的传授,人文教育内容过多强调理论性。人文教育工作者过于寻求理论体系的完整和宏大,评价机制不与受教育者的切身利益相关联,只是倾向于解决一般的道德认知,忽视了人文教育的实践性。
(四)人文教育不能贴近高职生的生活,不能贴近社会发展的变化,不能够贴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校园里无论是课堂上“两课”教师的长篇大论,还是课堂下辅导员的滔滔不绝,大多是知识的传授和说教,理论宏大而收效甚微,造成“空对空”的尴尬局面。
三、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正确把握“人文”内涵。人文素质是指人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以及由这些知识内化而成的在精神面貌、道德修养等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的基本内容是人文知识,其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灵魂。
(二)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高职院校开展“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不能简单等同为普通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职业技术院校的学制较短,学生在校时间要接受大量的实践教育,不可能像本科院校那样设立更多通识教育的课程。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渐培育人文精神,然后借助于课堂外的隐性教育实现学生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的目标,这才是切合高职院校实际的人文教育之路。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就是要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使学生在开展学习、应用、创新技术的活动中或者是在探索人类精神,关注人的本性的人文社会活动中,能够受到两种精神指引,使得自身的专业技术同人文素养协调发展。
(三)围绕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开展人文教育。高职学生要做到乐岗敬业,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高等职业院校围绕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开展人文教育,其内容要针对未来从事行业职业的特点,重点开展与未来职业紧密相关的法律教育,诚信、责任、创业、敬业的教育,培育突出职业特点的人文素养。
(四)人文教育将与科技教育有机结合,满足学生成才的多元需求。首先,高职人文教育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入学时的素质分异并不一定导致终身职业分野,要鼓励和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制订各自的成才计划,努力学习,实现远大的人生理想。其次,高职教育的专业或工种的设置以社会职业分工为基础,较具体地反映了社会不同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应与科技教育有机结合,为高职学生倾向性潜能的发挥创造更多的机会,高职学生不同倾向性潜能的充分发挥必然导致其多元化成才。高职教育不是培养单纯的专业人,也不是培养单纯的职业人,而是培养完整的社会人。因此,高职教育不能忽视人文内涵,必须坚持做人、做事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既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特别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又要充分认识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价值追求的过程,应该同时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以追求人性的完美、培养健全的人格作为其最高目标。
(五)关注学生的主体性。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与内化自身存在的主体性,树立和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学生在尊重自己存在的同时,要尊重他人的存在,既要珍惜和热爱自己的生命,又要关爱和敬畏他人的生命,引导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善于从单调的工作环境中寻找乐趣,培养民主、平等的人际交往态度,增强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建立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
(六)道德教化。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和教育高职学生夯实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理论基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突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际关系理念,信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等职业道德规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七)心理疏导。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与身心发展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首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环境,确立适宜的奋斗目标;其次,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挫折,努力培养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增强挫折承受能力;再次,帮助学生树立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最后,引导学生培育创新精神,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孜孜不倦地钻研,力求有所创新,从而推动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叶肇芳.论职业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职教论坛,2000,(5).
[2]刘晓明.人文教育与高职培养目标[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3,16,(2):88-90.
[3]张立芬.谈高职院校合格人才培养的定位、标准和保障措施[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3,5,(3):75-76.
[4]刘太刚.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创新·实践[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5]杨柳.高职院校应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