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房直子幻想小说的色彩感受及审美意识
2012-07-09韩彩虹
韩彩虹
摘要: 作者根据日本人对青色的独特感受,以及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安房直子的幻想小说在意象的色彩、声音,作品的内容、主题等方面的特点,提出安房直子的幻想小说是本质上的青色体系故事。她用一种洞察生命美丽与哀愁的诗意文字,在现实与纯美幻想的交织融合中,尽显物哀与闲寂之美。
关键词: 安房直子幻想小说色彩感受审美意识
日本民族因为受所生活的岛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对缤纷的色彩有着超过其他民族的独特而细腻感受。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安房直子(Naoko-Awa)曾坦言迷恋蓝色,凡属于蓝色体系的故事,总能写得很顺利、很轻松。实际上,她创作的幻想小说,不应仅从色彩感极强的文学形象上,单纯地划分为:蓝色体系、橘黄色体系、绿色体系、粉红色体系故事等。在她的作品中,颇具秋天况味的声音的描摹,温情、死亡、爱、怀念等主题的传达,从作者独有的“童话森林”中,被领出的纯洁而又孤独的人物(东西),以及和多彩幻想缠绵交织的淡淡忧愁,都使人在读后既感到生命的诗意和温情,又感到一种挥之不去而又难以言传的悲哀和寂寥。而这些对人生世相的感悟、传达又微妙细腻、和谐沉静地统一起来,传达出日本文学所独有的物哀、闲寂之美,使安房直子的作品成为本质上的青色体系故事。
1.对自然、生活的色彩感受
带有浓重人情味的对自然的敏感和亲和是日本文学的一个突出特点。这种对自然美的感受首先体现在对自然色彩的感受。安房直子的作品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颜色。她用细腻、丰盈的心灵去体味自然,体味人生,揣摩心象,用空灵、细腻的语言描摹、传达出一个个色彩感极强的意象。
蓝色的桔梗花田、撒着金粉的夕阳、黄色的丝围巾,银孔雀、白鹦鹉、朝霞颜色的红鲷鱼……如果说这些意象还很现实化,没有脱离普通人的凡心、凡眼的体察的活,那么《萤火虫》中飞雪似的落花般飞舞,闪着蓝光的萤火虫;《有天窗的屋子》中,那朵被“我”在月夜悄悄摘下的魅幻般银色的辛夷花影;《花香小镇》里水流一般朝天涌去的橙色自行车……则在现实的物象中,注入了作者太多的独特感受和奇异想象。
日语“青”这个词,包括从青、绿、蓝至灰等很宽泛的色系。在日本人看来青色是大自然的生命之色,是他们繁衍生息的环境之色,是他们的精神、心灵之色,是日本之色。青是包含青、绿、蓝等的无限色的组合,这样的色的组合,使得这一色调在本来的特性上变得更加微妙,更加意蕴无穷。安房直子说过,有时激发她写作的仅仅是蓝的或绿的颜色。她对色彩有着奇妙的、细腻的感受。《在日暮时分的客人》中,安房直子借黑猫之口,谈了有着细微差别的红色带给人的不同感觉:带了点橘黄色的红里头,有着盛夏的晃眼和痛苦,是太阳的颜色;带了点桃红的红色,会飘着野玫瑰、梅花一样小花的亲切的、甜甜的味道,让人如误入花田,喜不自禁;紫红色让人觉得自己仿佛是坐在了葡萄酒的瓶底,醒来时会听到曼陀铃让人泪流满面的声音;劈柴炉火的颜色,会让寒冷而悲伤的人感到安宁和亲切。她对作品中文学意象色彩的选择或赋予,不仅仅是遵从物象的自然存在规律,更是自觉遵从了日本人独特的色彩审美情趣,表现出了日本民族特质的文化性格和对生命、人生的感悟。
安房直子作品中的文学意象虽然具有彩虹般奇妙而又斑斓的色彩,但在每篇作品中,这些意象又共同传达着一种调和的青色感觉,这是来自作者心灵深处的感觉,是真实的人生的感觉。这就在色彩感受上和作品弥漫的物心合一的对悲哀、同情的温暖咏叹的主旋律极其和谐一致。在《遥远的野玫瑰村》中,作者围绕红的、白的野玫瑰这个中心意象,铺染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在山谷的一个小村里,住着一位开杂货店的老奶奶。她从来就是一个人生活,但常常会和客人、村人滔滔不绝地说起住在遥远的野玫瑰村的儿子一家。每当说起幻想中的儿子、孙子的时候,老奶奶的脸颊就会变成玫瑰色。终于,在一个初春的黄昏,小狗獾幻化成的少女,来看望奶奶了,她还带来了寄卖的野玫瑰堂肥皂。老奶奶的生活充满了期待,一个人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乐呵呵的。她又带来了两个弟弟来看望奶奶,她们一起做豆沙糯米团,让奶奶度过了一个几十年没有过的热闹、快乐的晚上。但在老奶奶家留宿的时候,咒语失灵了,小狗獾现了原形。她们(小狗獾们)觉得老奶奶发觉了秘密,不好意思再来了。老奶奶日夜盼望,一天傍晚,她追赶着玫瑰色的肥皂泡,来到了小狗獾的住处——遥远的野玫瑰村。她真诚地告诉她的“孙儿们”:“用不着不好意思啊。我早就知道你们是狗獾了。可是,我根本就不在乎。”在回家的时候,老奶奶一点不觉得累,连提着的灯笼的火也闪耀着玫瑰色。这是一个温暖的玫瑰红色的故事,但又如此真实深刻地揭示了生命孤独的本质,给人一种平凡而又深邃、神秘而又和谐的青色感觉。
2.动静结合传达出的“闲寂”美
“闲寂”(きび)在日语中的含义是恬静、寂寥、古雅。叶渭渠、唐月梅解释为:“主要是表达一种以悲哀和静寂为底流的枯淡和朴素的美,一种寂寥和孤绝的美。”安房直子作品表面上看颇具动感,那是因为她善于捕捉和描摹声音。
自然界的各种音籁,像蓝色水滴的“啪哒”声,沙漠里沙暴的“呜—呜—”的咆哮声,绿孔雀的“布呜—布呜—”的叫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声响,像“哒哒哒”的脚步声,“叮叮当当”的手腕上银手链的响声,“嘎吱”的开门声,“呼哧呼哧”的喘气声,都被她生动真实地描摹出来。她作品中的幻想世界也充满了各种奇妙的声音。《夫人的耳环》中,有魔力的鲸会发出如同吹过森林的风一样的深深的叹息声;《响板》中的悬铃木树精会敲出诱使人不停跳舞的咔嗒、咔哒的响板声;《声音的树林》中,那片魔幻树林绝不仅仅是风吹过的时候发出沙沙的响声,它们会模仿误入森林的布谷鸟、公鸡、小女孩等,发出“谷、谷—谷、喔、喔—喔”,“睡吧睡吧”等声音。
就连常人看似极静(无声)的事物或现象,也被安房直子赋予了声音。如夕阳下山的“霎、霎、霎霎”声,本不发声的雌蝉的“啾—啾—”的梦之声……在《秋天的声音》中,安房直子借助神奇的幻想,让一位耳聋得连电话铃声都听不见的老人,通过小口琴、小竖琴等乐器,不可思议地听到了山中风的和弦、洒下的月光声、天上的星星一起摇响的“当啷”声、星星和花的笑声。
安房直子作品中的声音还是有魔力的。《绿蝶》、《银孔雀》、《声音的森林》、《响板》等都是这样的作品。《谁也不知道的声音》中的穷渔夫良太不仅借“咚咚”的鼓声宣泄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憧憬,还打动了老海龟,让海龟甘愿放弃漫长而无聊的一百多年的生命,帮助良太唤回了沉睡在他的梦中世界的少女。
安房直子笔下的声音还是一幅幅生动可感的图画。她善于通过联想或想象,运用多个比喻、排比句式,让一个较抽象的声音具体化,达到多重声响、多个画面叠加的艺术效果。例如《秋天的风铃》:
我凝望着风铃。我那珍贵的玻璃风铃,在秋风中“丁零丁零”地响着。
一闭上眼睛,它就让我想起了星星闪闪烁烁的声音。星星们一闪一闪地从天而降,一个接着一个,简直就仿佛是小小的银色的花瓣……不久,那声音变成了少女的笑声,玻璃球裂开了似的清脆的笑声—
女孩子为什么总能那样天真、欢快地笑呢?我曾经奇怪地想。
也许说不定,一个个心里都藏着铃铛吧?被风一吹,才会笑的吧。
从整体上看,安房直子的作品描写的是传递人生虚幻感和万物流转“无常”感的声音。这使得她的作品总像是弥漫着静静的、寂寞的感觉,弥漫着微妙的闲寂之美。她以静观自然的心,静观人生,靠情感、想象力去把握生命的律动。她以日本人特有的敏感纤细和简约淡泊,启迪人们多聆听生命的咏叹、心灵的咏叹,对生命多些回顾和回味。就像《花香小镇》中所说的那样:无论是谁,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小提琴。当你充满甜蜜而又忧伤的怀念和眷恋的时候,心中就会突然充满那种悲喜交集的小提琴的啜泣声。
3.积极的无常感
安房直子的作品具有非常浓厚的日本文化底蕴。这不仅表现在充溢始终的对人生、对生命本质的深沉、执著的思索上,还表现在物哀(もののあわれ、物の哀れ)、闲寂等日本传统文化精神及审美意识上。物哀是由物生发的悲哀与同情感情的浑然一体。“物哀美”是一种感觉式的美,它难以凭理智、理性来判断,而要靠直觉、靠心来感受,即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到。
正像日本许多作家所认为的那样,“美即无常,无常即美”,“残缺不全,反倒有着迷人的生命力”,对于个体的人来说,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常住之世、常住之地、常住之家,颠沛流离、变化不定才是生命的证明。安房直子更以女性的敏感、细腻指出,生命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深刻地感知人的孤独命运和死亡的无情。从这个意义上讲,安房直子笔下的人生是有缺憾的悲剧的人生。她着力表现的是浸润了“物哀美”及“闲寂美”的自然世相。
《萤火虫》中,泪眼汪汪的男孩一郎,饱尝了和妹妹生离的痛苦,在萤火虫飞舞的夏夜,他追逐着那片蓝光,也追逐着想象中妹妹的最后姿影。《桔梗的女儿》中,独自住在山中的小房子里,耕一片小小田地的母亲,割舍不掉对贸然出走的儿子的惦念,她把自己最喜欢的桔梗花,作为媳妇给儿子送来,她想让儿子好好干活,记住家乡。《花椒娃娃》、《黄昏的向日葵》、《黄昏海的故事》、《火影的梦》等都充满了爱的憧憬、爱的执著。但人性自身的弱点、情感的难以捉摸、人生的阴差阳错等因素,又使爱情变得绝望而寂寥,这些反而更凸显了人生的缺憾和悲剧美况味。
安房直子说过:在我的心中,有一小块我想把它称之为“童话森林”的小小的地方,整天想着它都成了我的癖好,那片森林,一片漆黑,总是有风“呼呼”地吹过。不过,像月光似的,常常会有微弱的光照进来,能模模糊糊地看得见里头的东西。不知是什么原因,住在里头的,几乎都是孤独、纯洁、笨手笨脚而又不善于处事的东西。我经常会领一个出来,作为现在要写的作品的主人公。
的确,安房直子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在生命的历程中都有自身的难以释然的悲哀。《狐狸的窗户》中的“我”﹙猎人﹚、小狐狸,遭遇的是和亲人幽冥相隔、丧失家园的不幸;《熊之火》中的男人小森承受的是弱肉强食的生存重压,以及亲情的羁绊和挣脱的难言痛苦;《红色的鱼》中的雪枝始终在同情、善良等品质与无边欲望的纠缠中,难以自拔;《手绢上的花田》中的邮递员一家最终在贪婪中迷失了自我;《黄围巾》、《秋天的声音》等中的老人所感受的是生命不可抗拒的衰老来临的无奈与悲凉。
人的存在的悲哀还表现在人类对梦想的执著和现实生活中梦想的难以实现上。《银孔雀》、《原野尽头的国度》、《遥远的野玫瑰村》、《玫瑰和小鸟》等都是关于梦的美丽和悲哀的作品。只不过《遥远的野玫瑰村》展现的是儿孙绕膝的温馨的家之梦、亲情之梦;《原野尽头的国度》、《玫瑰和小鸟》展现的是少女渴望美丽的青春之梦;《银孔雀》展现的是事业有成、王国复兴的男人之梦;《系围裙的母鸡》展现的是知恩图报、真诚关爱的纯洁的爱之梦。
安房直子不仅有一颗能理解人性的悲哀和软弱的心灵,更以女性所特有的柔韧,传达人生的温暖和对未来的向往。她的作品中还有缱绻的爱和无尽的温情。《海之馆的比目鱼》描述的是一个不走运的青年得到名叫“海之馆的比目鱼”的帮助,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厨师,有了自己的店,娶了一个温柔妻子的幸福的故事。在这里作者相信或者是期盼,一个人只要诚实、努力地去生活,幸福就一定会降临到他的头上。安房直子更借助幻想,在现实与幻想的融合无间中,让亲切的人情味在凄婉的悲哀中水晶般展开。《夏天的梦》中,在地里待了六七年,好不容易羽化,开始了地上的生活也不会叫的雌蝉的寂寞生命,深深地震撼了老山毛榉树,于是他化作老人,让在广大而寂寞的世界踽踽独行的人间青年暂时“耳鸣”,通过回忆童年时和邻居哑女孩的温馨情感,获得心灵的休憩,获得与生存中遭遇的悲哀、不幸抗争的力量。
安房直子又让作品中的形象既体会了人世的苦难,又在共同的苦难中相遇而产生了亲切与达观。《蓝色的线》中的孤女千代尝尽了孤独和梦碎的痛苦,她最终遇到了周一——一个幼时被母亲遗弃,在成长中又失去唯一可以依靠的姐姐的男青年。他们化作白色小鸟,编织着蓝色的爱巢。《熊之火》中的母熊从山顶到山脚烧了一条火路,来和人间的爱人相见,于是那条道上,就像锁链一样开满了红色的天上之花。
安房直子的幻想小说以女性优雅纯美的方式,以深沉温润的青的色彩美意识,和谐细腻地形成物哀、闲寂之美,展现了日本民族特色的对自然和人生的洞察和了悟。
参考文献:
[1]安房直子著.彭懿译花香小镇[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2]安房直子著.彭懿译遥远的野玫瑰村[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3]安房直子著.彭懿译风与树的歌[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4]安房直子著.彭懿译黄昏海的故事[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5]安房直子著.彭懿译银孔雀[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6]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