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的哥思想者

2012-07-07刘雨濛

检察风云 2012年7期
关键词:张师傅老张小伙子

文/刘雨濛

的哥思想者

文/刘雨濛

与另一位“神奇的哥”臧勤相比,臧勤是“商人的哥”,而张松春是一位 “文人的哥”,他们代表了上海城市精神的不同侧面。对乘客来说,张松春更贴心、更温馨、更人性化。

凝固的是雕塑

不凝固的是思想

归类的是学问

不归类的是人生

仰视的是黄包车夫

不仰视的是匆匆过客

这些句子出自张松春的《观浦东联洋广场思想者雕塑有感》一诗。我们或许能从“黄包车夫”的字眼中猜测出作者的职业。他便是上海大众出租汽车公司(四分公司)的司机张松春。

初见张师傅,就被他爽朗的笑声打动了,口中乐此不疲地重复着生活真好,真有意思。不禁要问,是什么让这位年过半百的出租车司机有如此的劲头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进了张师傅的家中。

张师傅以“老张”自诩,我们也很乐意用这个能一下子拉近距离的称呼。老张首先带我们参观了他的“藏宝室”。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里,茶几上、书橱里,甚至是座椅上、地上到处摆满了形态各异的奇石,琳琅满目。墙上挂满了用字画框裱好的各大新闻媒体对老张的采访报道,老张戏言:“以前爱慕虚荣,每次都会把那些与自己有关的报道挂起来,现在这些都搁在一边了。”言语间,我们读得出老张对这些事情的淡泊。随后我们便来到了他的卧室里,在书桌前开始了我们今天的采访。

我们还未来得及坐下,老张就兴致勃勃地从床底下拖出来两大箱子的硬皮本,其中一箱是留言簿,另一箱是日记本。老张一边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宝物”抱到床上,一边说道:“这里的每一本都是真实的,每一条留言都记录了一段有意思的旅程。”210×149mm规格96页的留言簿,老张目前已经有92本之多,这里面有的是中外乘客为老张留下的各式各样的话语,也有不会写字的小孩儿为这位张爷爷画的小人画。每一页都是那么生动活泼,真实感十足。攀谈起来,我们发现老张是真的不简单,他成功地扮演着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角色。

心理咨询师

每一段载客的旅程,都是一段温情融融的记忆。旅程的终点,是友情的起点。图为张松春与乘客的孩子吻别。

用老张自己的话来说,车厢就是一所社会大学堂,是他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咨询的基地。在这看似不起眼的空间里,老张与乘客们交流沟通着,用最短的时间拉近自己与乘客的距离,把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传播给他们。老张曾不止一次地被乘客们请去喝咖啡,也有不少乘客已经到达目的地,却仍然对这个移动着的小型心理诊所恋恋不舍,执意让老张继续开。

一个雨夜,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小伙子乘上了张松春的车。老张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判断,这个小伙子有心事。老张很有技巧地与他展开了攀谈,了解到小伙子现在与父亲断绝了父子关系,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交谈中,小伙子敞开了心扉,告诉老张因为家里不同意他与现在的女朋友交往。这个女朋友比自己大三岁,外地人,学历要比自己高很多……不经意间,小伙子已经到达了目的地,计价器上显示的是36元,可他丝毫没有下车之意,说道:“张师傅,麻烦您继续开,我还想和您聊聊。”后来路边出现了一家咖啡店,出乎老张的意料,小伙子请求老张下车与他到咖啡店继续聊。当小伙子到达目的地下车时,已是总计为136元的车费。老张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小伙子会心地笑着说:“张师傅,这没什么啊,我要是去看心理医生岂不是更贵。”

两周之后,老张接到了一位父亲的电话(如果乘客有需要,老张会在乘车发票上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电话正是来自那个小伙子的父亲,他在电话里面激动地向老张描述着他们全家人现在幸福和睦的生活,儿子和儿媳都很孝顺。老张的脸上流露出发自内心的成就感。此刻在我们面前接受采访的倒更像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他正在用最恰当的方式解决着“来访者”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老张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发生在除夕夜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芦潮港某公司的老总,上车时有点微醉,而且与老张的闲聊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虚浮的成就感。阅人无数的老张用这样一段话告诫着这位年轻的老总:“先生,我想要给你一个建议:希望您以后能够好自为之。官位要想走远要懂得自省,更要懂得取舍。当贪婪变得麻木时,就会出事情,然后你会很后悔。而你之前所提到的那些令自己很开心的事情只不过是像抽鸦片一样的快感……”一席话仿佛让这位老总醒了酒,因为在他周围,是没有什么人会对他说这样的话的。

与乘客交谈时的车厢,空气中仿佛有了魔力,它能够很快让乘客敞开心房,放心地向老张倾诉着自己的种种遭遇。我们相信在老张这小小的车厢里,他所传播的积极心理学或多或少会让每一个与老张交过心的乘客的生活中发生一些变化。老张也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里获得了最大化。

演说家

现在的老张并不是每天都出车,因为很多公司企业都争相邀请他去做演讲。老张曾于2010年分别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107.7调频上海站和国家证券中心的邀请,先后做了《学问在路上》和《服务更应是心灵的互动》的演讲。小绍兴餐饮公司、中宏人寿保险公司以及许多外地的企事业单位都争先恐后地想请老张为他们授课。

有一次,张松春跟随公司到四川参加了蓉城出租车公司的一次交流活动。前面的几个演讲人让听众有点昏昏沉沉。这时,轮到上台演讲的老张一上来就向听众们感慨道:“我恨死你们了!”在场的所有人都变得一头雾水,面面相觑。老张紧接着话锋一转:“成都的杜甫草堂闻名于全中国,如果台下在座各位有谁能把诗人杜甫描写蓉城的诗句讲给大家听,我会当场奖励他200元现金。”话音未落,会场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相互交流着。或许他们似曾耳闻,或许他们对此略知一二,但几乎没有人能够脱口全篇而出。老张抑扬顿挫地背诵道:“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这样的开场,怎能不吸引人呢?最终,老张用短短二十几分钟的演讲收获了八次雷鸣般的掌声。

学问家

我们问老张他平时闲暇之余都会干些什么,他告诉我们如果不出车,早晨起床后,他会理理阳台上的盆景,然后沏上一壶茶坐到书桌旁读读书。老张随手从书桌上拿来一本周国平的书,告诉我们:“迷上周国平就等于迷上了尼采。尼采不是曾经说过吗,‘人们往往躲藏在习俗舆论的背后,随大流地思考和行动,而不是快快乐乐地做自己。’而我认为人活着就必须要通过读书、做学问进行修行。”

老张把一个人从事工作的过程分为三大阶段,分别是谋生、职业、事业。他认为人们在解决完生存问题的基础上,进而要解决的便是灵魂的问题,这样方才能获得人格上的尊重以及实现其人生价值。随后老张引用了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里的原理继续向我们解释道:人们的欲望、贪婪和雄心,以及对财富、权力和地位的追逐,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赞许。所以老张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一种价值,通过与乘客之间的心灵沟通,使大家的心灵得到一种升华。

这些也许就是司机张松春与同公司的司机臧勤之间最大的区别所在,前者是“文人的哥”,后者是“商人的哥”。想从老张口中了解他们俩的不同之处时,一直侃侃而谈的老张忽然变得话少了起来,他不愿意对此做过多的评价。其实,两个人都是成功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老张也不过是始终坚持着自己对人生的一种信仰,不断地追问着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所以老张会很用心地将自己每天的心路历程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会剪报,并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新闻去思考、去感悟。这些已成为老张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风景在路上,学问在路上。

诗人

老张的书桌上还摆着一本海派作家马尚龙的新书《有些意思你从来不懂》,随后我们了解到老张与马老师的私交还不错,老张会把自己平时的一些所思所想第一时间与他进行交流。为此,我们特意采访了马尚龙先生。

提起老张,马尚龙禁不住地夸赞起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人。性格很开朗,对生活充满着无限的热情。闲暇之余,老张会把自己对生活中某一瞬间的感悟记录下来。马老师说,对于这些,我们不能仅仅将它们停留在文字的层面上,我们更多的是要关注在这其中所蕴藏的老张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老张就像是一个忙碌于世俗事务的智者,在生活的间隙,静静地思考着人生、思考着生存、思考着人间冷暖。

大多时候庸庸碌碌的我们,时常感叹岁月流逝之快,有欣喜,有无奈。年末之时,老张用自己的笔记录了他对时间的感受:“年末酒巡半唏嘘,光阴为题醉意微。席散不觉夜寒深,邀月韵步吟春归。”(《年末随感》)

徜徉于大街上,累了小憩一会儿,醒来,老张这样写道:“是时候了/不远处街巷的一方宁静……是的,一切都可以放下/浓缩甜美!那左前上空的路灯/再也没昔前的落寞/正守住虽然短暂却很惬意的梦境。”(《街头小睡》)

雨,总会给人以浪漫,周围的世界也会因为这样一种特殊的天气而变得更加诗情画意起来。“好像酝酿了很久/找一个适宜的时候倾诉。感觉我的聆听有了欣喜/宛如春的嫩芽/开始又一个轮回的成长返青/当然老天也很善解人意/从不计较互相的漫长倾诉……”(《雨中有感》)

读完老张的诗作,我们不禁要问:在现在这样一个起起伏伏、繁华喧闹的大千世界,谁还能够有这样的兴致于漫步后、在细雨中抒写出如此细腻的文字,我想,大概只有诗人可以吧。

编辑:陈畅鸣 charmingchin@163.com

猜你喜欢

张师傅老张小伙子
感谢老张
老张的猪会听锣
敲门
小伙子失明真凶是谁
反击
聪明的小伙子
喝红的
老张的手机
给乞丐发工资
神秘的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