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的影响1)
2012-07-05唐大晅郭维琴
李 慧,唐大晅,郭维琴
心力衰竭(心衰)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对其他主要心血管病治疗效果的改善,使冠心病、高血压以及其他患者生存时间延长,心衰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心衰患者数量的增加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负担,美国每年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医疗费用高达279亿美元[1]。现代医学尽管对心衰的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认识,但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仍明显高于同期心血管疾病病死率[2],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仍难免因心衰而致残或死亡。我校著名心血管专家郭维琴教授的经验方心衰合剂已在临床广泛使用,在改善心功能以及中医症状方面有显著效果,本研究旨在观察其对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参照Framingham诊断标准[3]。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18岁;病程>3个月;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Ⅳ级患者。排除标准: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有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肺系疾病史且急性发作的患者;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严重内分泌疾病患者;心瓣膜疾病、心包疾病、限制性(浸润性)心肌病、梗阻性心肌病、心肌炎等;精神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3 一般资料 共入选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男28例,女3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冠心病27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肺心病1例;年龄(74.5±9.1)岁;男14例,女16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7例,Ⅲ级11例,Ⅳ级12例。对照组30例,其中冠心病27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年龄(76.5±7.1)岁;男14例,女16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9例,Ⅲ级5例,Ⅳ级16例。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发病当日及15d后采用真空EDTA抗凝管抽取2mL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浓度;评价心功能分级采用GE公司VIVID-I超声心动仪;采用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推荐的标准方法行心脏相关指标测量: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行超声检查,经心尖四腔心切面,以二维的改良Simpson法测射血分数(EF)。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治疗前NT-proBNP浓度、EF、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后,两组NT-proBN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F、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NT-proBNP浓度、EF、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x±s)
3 讨 论
心衰合剂组方为党参、黄芪、桑白皮、葶苈子、猪茯苓、泽兰、车前子。如脾虚明显者加用白术;血瘀明显者加用丹参、红花、鬼箭羽;阴虚者加用麦冬、五味子等;肺部感染者加鱼腥草、浙贝、黄芩等;纳差者加鸡内金、半夏曲、炒莱菔子等;大便干燥者加瓜蒌、生白术、熟军等;便溏者加苍术、白术。已有基础的实验研究证明,心衰合剂能明显改善心衰大鼠的心功能,对改善心肌重塑有显著效果。病理形态学观察,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左室心肌细胞水肿、肥厚减轻,肌纤维断裂处炎症较轻,细胞排列较整齐;肝脏微血管扩张,瘀血较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减少;肺间质水肿、瘀血明显好转[4]。也有临床研究证实[5],心衰合剂对心衰患者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具有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中医症状的作用。
目前认为血浆脑利钠肽(BNP)测定有助于心衰诊断和预后判断。血浆高水平BNP预示严重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的发生。血浆BNP水平下降提示预后改善。NT-proBNP是BNP激素原分裂后没有活性的N-末端片段,比BNP半衰期更长、更稳定,其浓度可反映短暂时间内新合成的而不是贮存的BNP释放,因此更能反映BNP通路的激活[6]。本研究是首次对心衰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影响的研究,经研究后发现在西药标准治疗基础之上加用心衰合剂可以明显降低NT-proBNP浓度,但EF和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观察时间较短以及病人病情较重有关,但却说明NT-proBNP较EF和NYHA敏感性更高,提示NT-proBNP是一个很好的评价中药治疗慢性心衰疗效的指标。
[1]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05Update[M].Dallas,TX: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05:1-5.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8):450.
[3] Mckee PA,Castell WP,Mcnamara PM,etal.The natural history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The Framingham study[J].N Engl J Med,1971,285(26):1441.
[4] 张友堂.心衰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
[5] 张莹.郭维琴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及心衰合剂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6]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2007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12(35):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