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2012-07-04贠霄
贠 霄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空间结构上必须经历城镇化过程,在产业结构上则必须经历工业化过程。在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工业化与城镇化犹如同胞兄弟同生同长,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容,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落实,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客观分析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及其存在问题,对加快新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辨析
(一)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一般认为,城镇化发展呈现典型的S型曲线(图1)。在城镇化的初级和中级阶段前期,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城镇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则呈现出正相关性。在城镇化的中级和高级阶段,服务业成为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在城镇化的初级和中级阶段,城镇化率明显低于工业化率;在城镇化的高级阶段,城镇化率则高于工业化率。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关系主要分为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高于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三种情况。
图1 城镇化发展的S型曲线
城镇化与工业化是密切相关的。一是工业化水平决定了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取决于工业化水平,工业化的发展必然带来城镇化的发展;二是城镇化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的发展。在工业化的前期阶段,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镇的数量将会逐渐增多,城镇的规模也将逐步扩大,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大。同时,城镇是工业的基本载体。城镇化的发展以及扩散和聚集效应的发挥,也为工业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要判定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需要确定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衡量指标。对城镇化水平的判定,一般多采用非农人口比重指标,即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该指标体现了人口在经济活动上的结构关系,较准确地把握了城镇化的经济意义和内在动因,反映了生产方式变革的广度和深度。当代经济学认为,只有非农人口占到总人口70%以上,才算最终实现了工业化。对于工业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则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选择:一是用工业增加值比重;二是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三是用人均GDP;四是用工业就业比重;五是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本文选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作为衡量工业化水平的指标。
(二)NU比为1.2的国际标准值法
对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量化测度,国际上应用广泛的是NU比。而NU比是指劳动力非农化率(非农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与城镇化率的比值。用NU比值的大小判定城镇化发展水平是否落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以及落后程度。如果NU比值小于1,则表明城镇里存在着一定的农业人口;如果NU比值大于1,则表明农村中存在着一定的非农业劳动力。当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较为协调时,NU比大致为1.2。
如果NU的比值小于1.2,则表示不但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者大部分聚集在城镇地区,而且有相当多的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者也聚集在城镇地区。这种情况表明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相比,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是超前发展了,则呈现出过度城镇化的形式。如果NU的比值大于1.2,则表示有相当数量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者滞留在农村地区,未能向城镇地区聚集,这种情况表明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相比,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是落后的。
二、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下面就用NU比为1.2的国际标准值法及《新疆统计年鉴(2010)》的统计数据对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判定,如图2及表1所示。
图2 新疆城镇化率、非农化率与NU标准的关系
表1 新疆城镇化率与NU标准及城镇化滞后程度的数量关系
表1反映了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现状。新疆的NU比从2000年以来一直都处在大于1.2的位置上,表明新疆的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2000—2003年NU比在不断地扩大;2003—2005年NU比值几乎保持不变;而2006—2009年NU比值由1.29减小到1.27,逐渐在缩小。新疆城镇化滞后程度由2000年的4.49%上涨到2005年的8.70%,这段时期城镇化滞后程度涨幅较大;而2006年城镇化滞后程度由7.49%下降到2009年的5.92%,这段时期城镇化滞后程度在逐渐地缩小。总体而言,新疆的城镇化滞后程度呈现出不断减小的趋势,但减小的幅度仍然有限。这表示新疆还有大量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仍然分散在农村地区。
(二)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1.长期实行重工业化优先发展战略
新疆城镇化建设滞后于工业化的原因主要是长期实行重工业化优先发展战略所致。但是重工业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对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因而吸纳劳动力就业人数比较少,存在一定的限制。新疆的工业主要以煤炭、石油和棉花等为原材料的上游产业为主,产业链较短,向中下游产业的延伸不够,对相关配套设施产业的带动力不足,没有形成规模产业集群。尽管现有的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劳动者的相对需求增幅仍然有限,新疆目前的工业经济对于劳动者容纳程度还不足以支撑起更大规模的城镇。
2.现有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
新疆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直接制约着小城镇的发展。新疆现有的19个县级市,大都是地区的行政中心而非经济活动中心,缺乏现代化的工业和服务业作支撑,对推动城镇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作用仍然有限。目前新疆大多数农村小城镇实际上只是小城镇的初级水平,与城镇化、规模化发展水平的要求相去甚远,严重制约了新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缺乏现代服务产业的支撑
现在新疆的第三产业主要以消费性服务产业为主,批发零售业和传统餐饮业仍然占主导地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严重落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工业化的现代化进程并未带动与此相关的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和物流等新型产业,城镇化的发展缺乏现代服务业的支撑。
三、促进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大力推动工业化的发展
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必须从发展工业开始寻求城镇化的根本推动力。新疆是资源富足的地区,应加大力度引进相关方面的技术并加强技术的自主开发,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主导产业,积极提升支柱产业。因此要加快对石化、天然气、煤炭、棉花和瓜果等新疆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以延伸这些产品的加工链。
(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滞后已成为制约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从根本原因入手,根据新疆要素禀赋结构的特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只有这样才能扩大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同时应兼顾第三产业中一些传统部门如零售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等发展,重点应加快金融、管理咨询、法律和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三)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
在新疆地域范围内,建成若干规模不等、性质不同而又相互依赖和制约的城镇体系,要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和中心,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中等城市为纽带,它们之间互为依托,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体。既要把乌鲁木齐市进一步做强做大,规划布局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的城市群体,又要在南北疆选择具有区位优势且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型城市迅速崛起为大型城市,逐步形成对周边地区具有强大辐射力的区域中心城市。这样必然带动城市群和城市圈的出现,从而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四)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城镇化的实质是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在新的发展阶段,新疆传统的农业增长模式不足以继续支持农民收入增长,因此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农业发展进入以需求约束为主的阶段时,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已不可能单纯依靠提高农产品价格和扩大生产规模,而必须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扩大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必须打破城乡隔绝,走工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的道路,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新疆外来流动人口较多,外来务工人员在城镇人口中占有一定比例,因此需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到新疆的社会保障体系中来。建立社会保障协调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为新疆的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协调发展解除后顾之忧并提供有力保障。
[1]叶裕民.中国城市化滞后的经济根源及对策思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5):1-6.
[2]钟水映,李晶.经济结构、城市结构与中国城市化发展[J].人口研究,2002(5).
[3]冯邦彦,马星.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及省际差异[J].经济经纬,2005(1):62 -65.
[4]田华,王宝民,李劲为.辽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问题分析[J].中国经济导刊,2011(17):43-44.
[5]杨发仁.新疆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04(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