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分析

2012-07-02魏伟

当代医学 2012年29期
关键词:缺血性程度年龄

魏伟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已渐渐成为一个十分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因素。目前,脑卒中预后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普遍重视,在国外已经作了大量相关研究证明了很多因素与预后存在关系,比如年龄、性别及实验室的一些指标。不过在国内对于脑卒中预后的相关研究并不多,在很多研究中都并未对出血性脑卒中及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区别对待[1]。本文回顾性分析50例连续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脑卒中预后的主要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8月~2010年3月在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50例(男29例,女21例)连续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45~79岁,平均56.45岁;诊断标准为WHO制定标准,并且全部患者都通过头颅CT检验确诊。患者入围标准:发病时间≤14d,年龄≤18岁。排除标准:同时患有血液疾病、恶性肿瘤、胶原病、严重的心、肝、肺等系统疾病的患者,具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的患者,患有出血性脑卒中及瘤卒中的患者。

1.2 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来进行对既往史和实验室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研究分析国内外缺血性脑卒中案例,探讨影响该病预后的因素,并结合患者的常规记录,主要有性别、年龄、吸烟史、冠心病史、脑卒中史、并发症、Glasgow评分等记录。假如发生过1次以上卒中,应该以首次卒中情况登记。研究之前应该预实验,为了更好的确保数据真实,需要定期由研究小组人员对登记表做好复查工作。

1.3 随访 在患者接受治疗后,笔者进行了最长时间达46个月的随访,随访的方式主要为电话随访以及信访。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核实个人史及既往史,改良分值评定。在随访过程之中,需有另一名研究人员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抽样式复查。假如2名随访者预后分类不相同,那么需要由研究人员进行决定。

2 结果

不符合纳入标准者11例,排除4例,资料不完全患者8例。对患者进行随访的最长时间为46个月,最终纳入分析的患者27例,其中预后良好患者15例(占55.6%),预后不良患者12例(44.4%)。

笔者对随访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并评分,评分依据如下:年龄≤60得0分,>60得1分;Glasgow得分<11得0分,≥11得1分;NIHSS得分≤3得0分,4~15得1分,>15得2分;白细胞数量≤10×109/L得0分,>10×109/L得1分;血糖浓度≤5.8mmol/L得0分,>5.8mmol/L得1分;尿素氮浓度≤7.2mmol/L得0分,>7.2mmol/L得1分;肌酐≤125μmol/L得0分,>125μmol/L得1分;纤维蛋白原≤4.0g/L得0分,>4.0g/L得1分;收缩压≤140mmHg得0分,>140mmHg得1分;

OCSP分型为多分类无序变量,进入模型时采用亚变量。在进行回归分析时,需逐步剔除性别、收缩压、白细胞计数、血糖、尿素氮、肌酐、纤维蛋白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并发症、Glasgow分值、OCSP分型这些因素,通过筛选的方式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最后,笔者得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有脑卒中史、NIHSS评分高4项(见表1)。

表1 影响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主要因素

3 讨论

从当前形势来看,国内关于脑卒中预后也作了一部分研究,但大多数是对存活组与死亡组进行了分析,或是一次性只研究某一项影响因素[2]。同时,在很多研究中并未对出血性脑卒中及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区别对待,但此二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却大有差别[3]。另外,本组资料研究表明高龄严重影响着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可以说是主要因素,一般年龄越大的患者,机体功能越差,预后不良的发生几率越大,而且恢复较差。

此次样本虽然来源于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是从病例的各个情况分析,反映出其代表性较强,虽然有部分研究对象有资料不全的现象,但由于调查时间长且跨度较大,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使资料不全者与分析组之间的均衡性较好,所以没有明显影响到整个研究工作。笔者对研究工作制定了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尤其是对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同时笔者还对相关调查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调查使用双录入,并且实施了有效性核对,所以使得结论更加可靠。

脑卒中是目前最严重的致残疾病之一,患者通常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就是脑卒中发病程度。事实上,在脑卒中研究过程中,衡量其严重程度存在着很多评分标准,比如欧洲脑卒中评分、NHISS评分、加拿大脑卒中评分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NIHSS评分,它不仅能够很好的反映脑卒中的严重程度,还能够有效提出预测信息。评分越高,那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就越严重,其预后就越差[4]。

此次研究分析了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高龄、受教育程度低、有脑卒中史、NIHSS评分高,这些因素还需要在以后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1]Kammersgaard LP,Jorgensen HS,Reith J,et al.Short-and long-term prognosis for very old stroke patients. The Copenhagen Stroke Study[J].Age Ageing,2004,33(2):149-154.

[2]陈望春,万慧.缺血性脑卒中分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1(1):93-98.

[3]鞠奕,王拥军.缺血性事件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7,23(7):78-80.

[4]李冬梅.120例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连续性护理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0):117-118.

猜你喜欢

缺血性程度年龄
变小的年龄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年龄歧视
算年龄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