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江堰平原灌区天然河道综合保护对策——以油子河为例

2012-06-30胡灵之吴章彬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2年10期
关键词:都江堰河流河道

胡灵之 吴章彬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水务局 611730)

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创于公元前256年,以规模巨大、布局合理、费省效宏、经久不衰而闻名于世,是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大型水利工程。它将成都平原孕育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渠改建设,灌区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灌区已建成干渠37条,分干渠60条,灌溉面积万亩以上支渠272条,总长7177 km。成都平原灌区属自流灌溉区域,主要由干、支、斗、农、毛五级渠道承担岷江水源的输送,同时这些人工渠道也具有防洪排涝的功能,为灌排兼用渠道。由于人工渠道开凿后,在渠改的基础上,形成了平整的条田,使得灌区内原有的天然河道逐渐丧失灌溉功能。一部分天然河道已废弃还耕,一部分天然河道因渠底下切,已无法满足调整后的农田引水灌溉,主要水环境功能是区间泄洪和纳污,当地将这些未废弃的天然河道俗称为“低槽河”。这些“低槽河”不像人工渠道那样成线形分布,而是蜿蜒曲折,且无引水源,污染较为严重,是名符其实的“无头河”[1~3]。

天然河道的退化与污染已被公认是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盲目填占河流、减少水面,盲目硬质化衬砌,大量工业、生活污水及面源污染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等使河流自净功能降低或丧失。因此,如何对天然河道进行有效保护,通过管理和工程措施进行原位修复,使河流重新回到健康状态已经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1 油子河概况

油子河位于都江堰灌区的腹心地带,至西向东流经郫县的安德、郫筒、团结等镇,最终汇入府河。现有河道总长28.8km,流域面积12.5km2,平均河道宽2.5~20m,平均比降2.0‰~4.5‰。

油子河古称郫江,是都江堰平原灌区的一条天然河道,属岷江内江水系,发源于内江走马河。《史记·河渠书》所载李冰“穿二江成都之中”,油子河即为其一;清朝乾隆时期编写的《蜀水考》中详细记载了当时成都平原的河流分布,油子河也被记录其中。古时油子河河面宽阔,曾通船筏,古河痕迹,至今可见。当时岷山的“梓柏大竹”,可由此水路运至成都。到清朝康熙年间,油子河下段还勉强能通木筏。川督年羹尧将毗河与油子河连通,形成了今天成都市的母亲河——锦江(府河)。因此,油子河除具备一定的泄洪排涝、净化稀释和保存生物多样性等水环境功能外,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水文化、旅游和经济等特殊功能。

2 河流现状及成因

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变迁,现在的油子河已失去了昔日的壮阔。河道日益萎缩,部分河道被改造为农田,现仅存成都市郫县境内十余公里,断面最窄处仅1.5m,河道淤积严重。一方面,油子河河道过洪能力逐年下降(见表1),较之2002年,2008年两个检测断面的最大过洪能力分别下降了15.6%和18.12%;另一方面,因水质下降,油子河水环境承载力随之减少,由此导致河道生态系统不同程度地退化,河流的自净功能面临巨大挑战。

表1 历年油子河河道最大过洪能力 单位:m3/s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部分河道流经城镇,经过曲流取直,河道平直,流速增加,而上、下游均未改造,泥砂容易在此沉积,影响行洪。

b.经“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水力侵蚀能力增强,易造成塌岸。

c.在河道上随意搭建的桥涵、房屋等人工建筑,使自然河流非连续化,流速、水深、水温及水流边界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d.在耕地调整后,上游河道的复耕,使得油子河成为季节河道,丰水期(每年7~9月)流量较大,枯水期时河道干涸,改变了原有丰枯的水文周期规律,多种多样的底栖生物遭到消灭或迁徙他处。

e.很多渠段两岸树木植被砍伐,河道受阳光直射,使河水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造成水生生物死亡。

f.两岸农田直逼河岸,所使用的除草剂、杀虫剂等迅速排入河中,造成一定的水体污染。

3 综合保护对策

对油子河的自净功能进行恢复,主要采用人工强制净化与河道自然净化有机结合的方式,以恢复河道蜿蜒型的基本形态,形成急流、缓流、弯道及浅滩相间的格局,深潭、浅滩交错的形势,旨在增强生境的异质性和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从而改善退化的淡水生态系统和恢复原有的景观特质和景观序列。

3.1 实行农村“一事一议”制度

四川省在2003年取消了“两工”制度,即传统的“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进行了综合农村税费改革,建立了更为完善的农村“一事一议”制度。油子河所流经的安德镇园田村,村民将河道清淤纳入日常农田水利的管理工作中,并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筹集资金,开展河道清淤。这种方式既体现了“村民自治、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减轻财政压力和农民负担,又能有效地防治淤泥堵塞河道和淤泥中有害物质的污染问题。

3.2 建设河岸生态恢复示范带工程

在河岸带种植风车草、芦苇、菖蒲等吸附能力强的水生植物,吸附水体及底土中的氮、磷等有机物,同时拦截滞留在河流中的悬浮物,净化河水水质和受污染的水体,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及增加生物多样性。通过分析测试,风车草、芦苇、菖蒲三种植物对水体中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等指标去除效果明显(见表2)。经治理,两个监测断面2010年7月的水质监测资料显示,油子河水质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Ⅲ类水质要求(见表3)。

表2 部分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单位:%

表3 治理后油子河水质监测结果(2010年7月)单位:mg/L

3.3 将部分河段改直增弯

在村集体用地能够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在现有较直的河道旁挖出弯曲河道,一方面增加河道曲度,改变河流的流速、流量,流域面积因弯而扩,弯曲的河道可以卸去河水的势能,增加河流自净能力;另一方面加宽河床,有利于雨季泄洪。

3.4 利用卵石筑堰提水曝氧

在河道里堆砌高于水面10~20 cm的卵石筑堰,利用鹅卵石提高水位,形成自然跌水,增加水体与氧气的接触,提高水体含氧量,促进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防止水质变差和发臭。另外,可以拦截水中垃圾,通过定期清理,改善河道淤堵情况。

4 结语

都江堰平原灌区主要由灌溉成都市、德阳市的平原内江老灌区和平原外江老灌区组成。灌区内天然河道众多,但绝大部分都未进行治理。目前郫县安德镇园田村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正在实施油子河自然功能恢复示范项目,从保护油子河建立的一系列措施来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效地恢复河流的自然功能,维持河流的水质清洁。同时,这些探索机制与措施是建立都江堰平原灌区天然河道保护对策的关键,也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水利建设新理念的推广应用。

1 刘树坤.中国生态水利建设[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157-176.

2 刘奇葆.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大规模推进四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J].中国水利,2009(3):1-3.

3 曹叔尤,刘兴年,黄尔,等.汶川地震灾区河道修复重建研究综述[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42(5):1-9.

4 张震宇,陈强富,张展羽,等.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模式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10):55-56,60.

5 董慧峪,强志民,李庭刚,等.污染河流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进展[J].环境科学学报,2010,30(8):1577-1582.

猜你喜欢

都江堰河流河道
拜水都江堰
都江堰2275周年大事记
——
李冰与都江堰
河流
河道里的垃圾
流放自己的河流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千古奇观——都江堰
某河河道演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