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大公路滑坡稳定分析及治理技术
2012-06-30何方
何 方
(湖南省公路管理局,湖南长沙 410000)
滑坡是山区公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往往对公路运营造成严重安全隐患。引起滑坡的因素很多,因此滑坡处理技术也很多,下面介绍浏大公路k31+380处滑坡稳定分析及治理技术。
1 项目简介
浏大公路k31+380山体滑坡,地处浏大公路k31+260~k31+440为路堑式高边坡,东端北侧东接江西境约1 km,属丘陵地带,边坡依山脊走势而生,北高南低,相对高差约80~120 m,植被稀疏,坡脚40°~50°。原边坡已设置了挡墙、截水沟、草皮等简易防护,经过2002年和2009年滑坡后,挡墙已出现裂痕,部分地段已坍塌,近期由于地质与气候等因素作用,致使坡体不断变形,坡体出现明显的坍塌,位移、滑动面大,特别是k31+380处,滑动、位移尤为突出,出现极其严重的险情,对公路运营和周边居民生产生活形成重大安全隐患。
2 地质水文情况
2.1 地层岩性
经过地质勘察和物理勘察,结合现场路勘,k31+380边坡此处地质情况非常复杂,坡体的断层多,山体下可能存在采空区。该处边坡内部岩层由新及老为:
1)第四系全新统:
人工杂填土:褐红色、灰褐色,松散-稍密状态,以碎石、煤屑为主,含水量在50%左右,厚度0~1.1 m,分布在边坡表层。
土夹石:褐黄色,稍密-中密状态,以石英砂岩和页岩为主,含水量在70%左右,厚度3.2~8.4 m,系坡积成因。
2)第四系更新统:
块石:灰褐色,稍密-中密状态,以石英砂岩和页岩为主,含水量多大于70%,厚度0.7~5.9 m,系坡积、残积成因。
3)三叠系上统:
页岩:全-强风化层,灰色、褐灰色,岩石较软,遇水浸泡表层易软化,手易折断,成碎片状、土桩状,分布在滑坡东部,厚度0~3.2 m。
石英砂岩:强风化岩层,褐黄色、灰白色,砂粒结构,中厚层角砾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石坚硬,遇水浸泡后呈散状,场内均有分布,厚度0~7.2 m。
煤层:黑色,鳞片状结构,岩石富水性较好,胶结较弱,岩石较软,含硅质岩角砾,仅分布在滑坡体东部,厚度0~12.5 m。
2.2 区域地质构造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区域附近无大的区域构造通过,受其影响而产生的次级褶皱,在滑坡体附近有所表现,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总体走向120°~150°,倾角21°~35°。软质岩层有明显挤压擦痕,无较大的断裂构造。
2.3 水文地质条件
边坡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中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边坡北部以石英砂岩为主,含水性弱,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多在9.8 m以上,东南部下伏煤层,富水性较好,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多在2.3~4.8 m之间,且附近多处泉水出露,出露泉水最大流量为10 L/s。
区段以大气补水为主,地下水随季节变化不均,水交替迅速,直接排泄于溪沟,由于煤系地层的强富水性,对边坡的稳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 滑坡成因及稳定分析
k31+380地质非常复杂,坡体断层面多,强度低,容易产生滑坡。煤系地层主要分布在边坡东南地势较低地段,强度低,富水性好,周边可见人工采挖的痕迹,在覆盖层的自重和地下水的侵蚀等多重作用下,沿岩石界面和侵蚀产生滑动,其附近可见泉水露头和边坡坍塌现象。由于软弱夹层和岩石分界面等综合作用,本区域存在深层(第三系)主控滑动面,另外第四系内部,及第三系与第四系分界面存在浅层滑动。受不均匀风化的影响,边坡北部险峻山崖经常有崩塌落石,最大直径达5 m,滚动距离可延绵几公里,落石巨大的冲量能破坏边坡的稳定。
滑坡剩余下滑力采用传递系数法,把整个边坡分成四段,见图1。
图1 传递系数法计算剩余下滑力
计算滑坡推力时应考虑的荷载:滑体重力、滑坡体上建筑物产生的附加荷载、地下水产生的荷载(包括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动荷载(如汽车荷载)等永久荷载,以及地震水平作用力、作用在滑体上的施工临时荷载。
根据《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以及岩土室内试验资料、极限平衡反算值、工程地质类比经验数据,结合原位测试数据,确定主要的岩土力学指标如表1。
表1 主要的岩土力学指标
根据现场滑坡区地形、地质资料及目前边坡的稳定情况,选取k31+380作为典型的横断面计算,滑坡的安全系数为0.896,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规定:滑坡体计算的稳定系数Fs小于1.15,与当前滑坡体的状态比较吻合,处于不稳定状态。当抗滑安全系数设定为1.1时,经计算得出设计支挡结构所承受的推力为774 kN/m。
4 处理方案
治理工程的设计在贯彻安全、合理、经济的设计原则,保证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寻求方便施工、对环境影响小、最经济的结构形式。
滑坡治理方案为先削坡,减小下滑力,再以“抗滑桩+格构锚杆+截排水+裂缝封填+人字形骨架护坡+树根桩加固坡脚+修复已建挡墙”治理(见图2),削方时,应从上往下分层分段开挖。削坡后,设置两级平台宽5.0 m,下部为格构锚杆支护,上部为人字形骨架护坡支护,一级平台设置抗滑桩,并设置树根桩稳固坡脚后,再对下部挡墙进行修复。
抗滑桩为矩形截面,采用人工挖孔桩,尺寸1.6 m ×2.0 m,桩心距 4.0 m,桩长L=20.0 m。
锚杆采用Ф28的螺纹钢,长度为15 m,骨架为C25钢筋混凝土。
截水沟分为 A型和 B型,A型水沟尺寸600 mm×450 mm,布设于滑坡体内,B型水沟尺寸600 mm×600 mm,布设于滑坡体周界以外。滑坡体深层排水采取用软式透水管将地下水引排出滑坡体。
采用人字形骨架植草进行护坡和加固,滑坡体坡面采用人字形片石骨架护坡,纵横间距为2.5 m×3.5 m,M7.5 砂浆浆砌片石砌筑,网格骨架间铺设草皮或种植灌木等绿化护坡,以防雨水冲刷,保证坡体表层土体的稳定,消除其对道路与居民安置区的威胁。
对坡体裂缝进行封闭。挡墙变形破坏严重处,应拆除重建,其余部分挡墙轻微变形裂缝采用1∶1纯水泥浆灌浆嵌补加固,对路面破损较严重处进行修复。
图2 滑坡处理方案图
5 处理效果
虽然滑坡体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按上述施工方法施工现已安全治理结束。经过一个雨季的考验,通过对抗滑桩固定和滑坡体深部位移监测,没有明显位移突变,治理措施有效地抑制滑坡体变形失稳,达到预期的效果。
[1]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
[2]JTJ 064-98,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
[3]马惠民,王恭先,周德培.山区调高速公路高边坡病害防治实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浏大公路k31+260~k31+440段路基边坡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及滑坡处治设计[Z].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