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兽医专业名词的规范使用
2012-06-29武旭峰
武旭峰,王 丽
(1.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 100125;2.中国奶业协会,北京 100192)
目前,在兽医专业书刊、文献中,经常能够看到专业名词使用不规范的情况,尤其是在教材和专业期刊中涉及的专业名词比较广泛,这种现象更是常见。专业名词是科技传播和学术交流的载体,科学、规范的使用专业名词既有利于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同时也是衡量科技书刊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1 兽医专业名词使用存在的问题
常见的兽医专业名词不规范使用可以大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1 使用了错别字
这种情况主要是在名词中出现了错别字,包括形近字、音近字,如安瓿写为安瓶,黄疸写为黄疽,腹泻写为腹泄,努责写为怒责等。尤其常见的是有些音近字常常被乱用,其实用哪个字都是有原因的,如美蓝的“蓝”是指颜色,不能写为“美兰”,而革兰染色中的“革兰”是音译名词的公认用法,不能写成“革蓝”;糖原中的“原”有前体的意思,不能写为“糖元”,而神经元的“元”有单元、单位的意思,不能写成“神经原”。
1.2 使用了旧称、俗称、惯称或者口头语
随着兽医学科的不断发展,许多以往使用的名词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已经不适合使用,被新的名词代替,如鼻窦改为鼻旁窦或副鼻窦,红血球改为红细胞。
在长期的兽医诊疗和科研实践中,有很多专业名词的名称也在不断变化,而且有很多俗称、惯称,如真性鸡瘟、倒嚼等。还有一些是在工作实践中广泛使用的口头语,如发烧、嗉子。而俗称、惯称和口头语,在正式出版的书刊中不应该使用。
另外,病原、疾病和药物名称各自还有一些具体原因容易造成不规范使用的现象。
1.2.1 病原名称
(1)因分类学发生了变化,病原名称随之变化,如禽嗜血杆菌划归巴氏杆菌属,名称改为禽巴氏杆菌;化脓棒状杆菌划归放线菌属,名称改为化脓放线菌。
(2)一些病原的旧称已经不再使用,如魏氏梭菌已改为产气荚膜梭菌,边虫已改为边缘无浆体或边缘乏质体等。
1.2.2 疾病名称
(1)有些病名是根据病原名称命名的,如果病原名称发生了变化,病名也应该相应改变,如弓形体病改为弓形虫病,焦虫病改为梨形虫病。
(2)有些原来使用的病名不能准确的反映疾病的实质,需要修改,如心肌梗塞改为心肌梗死,肝硬变改为肝硬化等。
(3)使用了已经废弃不用的旧称,如恐水病为狂犬病的旧称,大颌病为放线菌病的旧称。
1.2.3 药物名称
(1)使用了药物商品名。药物名称应该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通用名,不应该使用商品名称,如用“喘痢平”(中牧集团产品)和“易速达”(辉瑞动保产品)代替头孢噻呋晶体注射液等。
(2)中文音译名称没有使用公认、统一的字,如阿司匹林写成阿斯匹林,芬苯达唑写成芬苯哒唑等。
(3)使用了旧称或俗称,如支原净已改为泰妙菌素。
1.3 全称和简称混用或同物异名混用
在同一文献或上下文中,名词的使用应统一,或使用全称,或使用简称,不能全称、简称或别称交替出现,如中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布鲁菌和布氏杆菌,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日本脑炎、乙脑。另一种情况是,有的事物有不同的名称,应确定其中一个统一使用,不应同时出现,如支原体和霉形体,鼻旁窦和副鼻窦。
1.4 相近名词辨析不清
如横膈、膈肌可以简称为膈,是特定名词,不能写成横隔、隔肌,而鼻纵隔不能写为鼻纵膈;心率是指心跳的速率,而心律是指心跳的节律,不能混用。
1.5 根据外国人名音译的名词中“氏”字的用法
目前一般的原则是,使用姓氏中文全称的不加“氏”字,使用姓氏中文简称的加“氏”字,如布鲁菌和布氏杆菌,瑞特染色和瑞氏染色。
2 一些常见容易混淆名词的辨析及推荐用法
2.1 淤血与瘀血
“淤血”又称静脉性充血,是指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引起的循环障碍;“瘀血”为中医术语,是指血液滞留或凝结于体内引起的病变,包括溢出于经脉外而瘀积,也包括血脉运行受阻而滞留与经脉腔内。“瘀斑”、“瘀点”则是指因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导致皮肤、黏膜或浆膜的出血,无论中医和西医均用“瘀”。
2.2 防治、防制和防控
“防治”的基本意思即预防和治疗,而“防制”则为预防和控制之意。前者属于常用名词,一般的词典都有词条解释;后者在辞书中一般查不到,属于专业中使用的特殊名词。在以往的兽医学文献中这两个词的使用比较混乱,好多人分不清楚。目前,普遍的共识是用“防控”取代“防制”,如禽流感防控。
2.3 症、征和证
“症”,指疾病的泛称,如炎症;或者中兽医指动物腹内形成结块的某种狭义疾病,如结症。“征”,指疾病可作为诊治依据的表现和情况等,如体征。“证”,中兽医指疾病过程中病机本质的概括,如热证。一般来说,中兽医学使用“症”和“证”,很少使用“征”;西兽医学使用“症”和“征”,很少用“证”。容易出现误用的有以下几个词(括号中为错误的用法):辨(辩)证(症)论治,综合征(症),适应证(症),禁忌证(症)。
2.4 水疱与水泡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水疱是指浆液在表皮里或表皮下聚积而形成的小隆起,属于病理变化;水泡是指气体在液体内部或表面形成的球状或半球状体。前者如口蹄疫、水疱性口炎时口部黏膜表现的症状,后者如细胞发生水泡变性时形成的结构,二者不可混淆使用。
2.5 霉形体与支原体
按照拉丁文 Mycoplasma的原意,应该译为霉形体更准确,但是在我国,支原体之名沿用已久,目前在兽医书刊和文献中使用较多。原则上,二者均属规范名词,均可使用,但应避免在同一文章或图书中同时使用,造成混乱。
2.6 分枝杆菌与结核杆菌
分枝杆菌对动物有致病性的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旧称人型结核杆菌)、牛分枝杆菌(旧称牛型结核杆菌)、禽分枝杆菌(旧称禽型结核杆菌)和副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目前最常见的不规范用法是本意是分枝杆菌而以结核杆菌代替,结果是造成以偏概全或者引起歧义。如在叙述某种抗菌药物的效果时表达为“本品对革兰阳性球菌、结核杆菌及支原体效果较好”,此处结核杆菌改为分枝杆菌更合适。所以,在使用“结核杆菌”一词时一定要分清楚本意是想表示分枝杆菌还是结核分枝杆菌。
另外,究竟应该使用“分枝”,还是使用“分支”,目前还有争议。很多学者建议使用“分支”,《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只有“分支”的词条,而没有“分枝”。但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经公布的《医学名词》中和《辞海》(1999年版)都使用的是“分枝”,《兽医微生物学》(第四版,陆承平主编)也是使用的“分枝”。因此,本文暂时统一使用“分枝”。
3 常见不规范名词举例及规范名词对照
部分常见不规范兽医专业名词及规范名词对照见表1~表6。
表1 错别字Table1 Typos
表2 一般名词Table2 General noun
表3 组织器官名称Table3 The name of tissue and organ
表4 病原名称Table4 The name of pathogen
注: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尤其是病毒的分类的变化比较快,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和文献写作中应经常关注最新的相关国际分类命名委员会公布的报告或者是新近出版的权威书籍,以便及时获取信息,避免出错。
表5 疾病名称Table5 The name of the disease
表6 药物及化学物质名称Table6 The name of drug and chemical substance
4 促进兽医专业名词的规范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要规范使用兽医专业名词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单义性原则,尽量做到一义一词和一词一义;科学性原则,做到表达准确、科学,名符其义;系统性原则,即在相关学科或领域中具有层次性、系统性;习惯性原则,即有些名词要符合约定俗成的习惯;国际性原则,要注意与国际接轨,尤其是使用汉语的国家和地区,以利于国际间和地区间交流。
促进兽医专业名词的规范需要各方面的努力,管理部门要做好审定,加大宣传,让人们对规范名词和已被淘汰的、不推荐使用的名词有明确的了解,认识到统一规范专业名词的重要性。编辑和出版部门要具有规范使用专业名词的意识,发挥把关和示范作用。作者和读者要勇于接受新事物,同时注重学习,自觉使用规范的专业名词。遇到难以确定的名词,可以查阅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名词书,或者登陆其网站查询。还可以查阅其他较有权威的工具书,如《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当二者不一致时,要使用名词书给出的名词。我国科技名词术语规范化起步相对较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经公布了《医学名词》,但是兽医学名词还没有公布,目前正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牵头编写、审定中。
以上论述是笔者在长期编辑工作中的积累和总结,但由于缺少广泛的讨论,同时个人知识毕竟有限,可能会存在谬误,仅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欢迎批评指正,只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汪 明.兽医寄生虫学[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胡苗苗,毛文明,郑俊海.常用医学名词术语的规范表达[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3(3):3.
[4]孟颖.编辑必须规范地应用科技名词[J].科技与出版,2007(3):39-40
[5]张玉芳.要规范使用医学名词术语[J].采·写·编,2000(1):54-55.
[6]朱建平.中医“瘀血”与西医“淤血”及其相关名词[J].中国科技术语,2007(6):44-48.
[7]左翠萍,杨禄明,赵 莉.动物医学规范名词的使用情况及问题[J].中国科技术语,2008(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