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剩经”和《非诚勿扰》

2012-06-27陆春祥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12年6期
关键词:孟非留洋非诚勿扰

陆春祥

有位拿到多个文凭的留洋女孩子,参加了二十多次相亲节目,却被人嘲笑成“文凭无用论”的典型。于是,这个女孩发誓:要写一本“剩经”,以剩女的视角解读相亲中的各色男人。

已经有专家出来辟谣了:所谓“剩女”,其实是个伪命题,真正的现状应该是男多于女,“剩男”才是我们这个社会要面对的窘状。

广西武鸣农民梁积华,读了关于“二胎政策”的文章后,给《南方周末》去信说:

我所在的生产小组,三十年来人数基本稳定在二百左右,对比一下三个十年的剩男剩女数,也许能说明农村受男女比例失调的影响远大于城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剩男,三个,剩女,没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剩男,十五个,剩女,没有;

二十一世纪初,剩男,二十个,剩女,没有。

有些剩男迫于无奈,娶了弱智、精神病等“剩女”为妻,而剩男中的部分人已成家无望。

看来,“必剩客”、“剩斗士”、“齐天大剩”等等剩女们都跑到城市里去了。

《非诚勿扰》 的主持人孟非说,节目组两年来报名的人数近八十万,成功牵手的只有四五百对,真正走进婚姻的只有数十对,去年才有了一对节目宝宝。

如果孟非说的这个数字是真实的(应该真实),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诸如此类的“相亲”节目了。从效果看,它们基本上已经不是什么相亲节目,因为我们随便搞个联欢会,成功的概率也要远远高于这些节目,它只是一个平台,一个青年男女都想去展示自己的娱乐平台。只不过是以相亲的面目出现而已。

《非诚勿扰》的一位点评嘉宾乐嘉说:“每个人就是一本书,你如果很少看书,就把每期的《非诚勿扰》当成一篇短篇小说,姑且看之。”

原来如此。

当那些花枝招展或青春勃发的年轻男女,鱼贯出现在观众面前时,无论是二十四选一,还是五十选十,十再选一,我都有一个疑惑:姑娘们为什么这么客气,对“高富帅”这么推让,都想把好的留给其他人?难道都是利他主义者?她们不是来相亲的吗?应该是典型的利己主义者才对!原来,她们都懂一个简单的道理:有些人看起来很真实,很适合自己,但都是表面的,或者说表面真实的往往不真实,一个人的内心,在短时间内很难探寻到真谛,几分钟或十几分钟要想决定自己的一生,确实有高风险。大家都认为很般配,却不长久;大家都认为不靠谱,却厮守恒久。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还有爱情婚姻以外的东西在维系着爱情婚姻。

从这个角度说,《非诚勿扰》要高出其他相亲节目一大截,他们已经不完全把它当作相亲节目了,他们在节目中有意识地注入了许多非相亲的元素。

这当然离不开主持人孟非。

我设想这篇文章的结尾有两个:

一、留洋女孩子没花多长时间就写成了一本“剩经”,因为素材太多,太典型,不仅有血有肉,还有各类斗剩攻略,一时大火。最终,女孩成功“脱剩”。

二、有一天,孟非到了天堂。上帝问:“你来了?”孟非说:“我来了。”上帝又问:“你来了,《非诚勿扰》怎么办?”

我写结尾二是冒一定风险的,孟非本人绝对会不高兴:这不是咒他吗?江苏卫视也可能不高兴:这不是藐视他们吗?他们除了孟非难道就没有别的人才了吗?

所以,我还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写第三个结尾:中山大学有一门公共选修课叫《人类遗传学》,没有人报;改成《哈利·波特与遗传学》,马上受到热捧。同理类推,恋爱什么的被包装成《非诚勿扰》或者《爱情连连看》,也只是一时的时髦,终究还是娱乐。爱情过的是日子,本质不会变的。

【原载2012年5月26日《今晚报·今晚副刊》】

猜你喜欢

孟非留洋非诚勿扰
中国足球留洋路艰辛曲折
聚焦中国公路自行车车手留洋之路
《非诚勿扰》创办人周莉被查
《非诚勿扰》告白策略之语用分析
Research survey and review of the effect of 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s on the uric acid metabolism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留洋现状调查
中国告诫日本“非诚勿扰”
一个你所不知道的孟非
垫高自己的智慧
两个光头一台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