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式的附会

2012-06-27吴非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12年12期
关键词:吴非某年某月人生大事

吴非

在某地看一雕塑,一旁有人介绍,说高××米象征什么,底边长××米表示什么,右下的三朵花各代表什么,前面的四个墩则有两种解释……转过身,是一座碑,那人又指来指去:碑高××米是纪念某年某月某日生,底座高××米是纪念享寿,浪花是代表走过曲折的道路……听了这些介绍,索然无味。设计物体,要是有这么一大堆规矩,艺术又成了什么?公元1911年1月1日生,就变成11.11米还是0.1111米?得过三次奖就铸三朵花,要是得过五十八次奖还当真铸五十八朵花吗?什么都去附会一下的话,人的想象也就戴上了镣铐,艺术也只能成为代号了。

形式,可以是一种美,也可以是一种庸俗和机械的丑,任何事物一旦进入庸俗模仿的套路,就让人生厌了。现代文明社会,犯不着留谜去给后人猜。活了八十五岁,就造八十五级台阶,出过三部名著就砌三根石柱,那么结过四次婚怎么办?照说也是人生大事,是挂四个灯笼还是雕四只狮子?真要附会起来是没有止境的。

这里只是说因循附会的弊端,不是指具体的人。形式,有一定的用处,但过分追求,就成了生活的重负。

造一座桥,修一条路,未始不是为求便利,是利其用,谁也没见过造一座桥是为了纪念,修一条大路是为了摆阔的。什么都要去求“意义”,那意义也就很渺茫。譬如这篇短文共写了多少字,并没什么重要,主要是看内容。然而一旦被某些考据家牵强,就有可能被强作是“别有用心”,这个数字暗示着什么或有什么象征意义,代表了什么主义,在我自己或可全然不知,但完全有可能在某一天,被人认为是我的心机,附会出一大堆不可理喻的故事来。

【原载2012年11月2日《今晚报·今晚副刊》】

猜你喜欢

吴非某年某月人生大事
某年某月
《人生大事》8·5登陆北美
《人生大事》朱一龙
恋爱遭遇不婚族,怎么办?(一)
骆驼之死
微评
“母校错了”
一个姑娘混职埸
一个姑娘混职场
一个姑娘混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