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动态性研究

2012-06-27辛春林

化工管理 2012年9期
关键词:相关者客体内涵

文/马 博 辛春林

一、企业社会责任主体与客体

从企业社会责任的构成解析,其内涵包括主体、客体以及责任关系。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首先要强调其客观性,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和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也存在确认的边界,主体、客体之间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不是人为主观臆造的;其次要强调其历史性,即企业社会责任产生并存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下,会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存在一定的变化,因此,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固定的,所以下文以时间渐进的方式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变化。

1.企业社会责任主体

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企业的管理者。企业的第一个层面表现为实体形态,如自然人一样,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实基础。企业是法律实体,是按照法律规定程序设立的,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独立的财产,并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组织。企业法人类似于自然人,是根据企业自身的意识来行动的独立的行为主体,这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此外,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均需要一定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办公场所、生产车间、机器设备、企业员工等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表现形式,企业具备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知识等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现实条件。企业的第二个层面是自由意志和行为选择的道德主体,即企业公民,拥有精神属性,理应承担自己所负的社会责任。没有行为能力是无法承担责任,没有意志自由,也很难承担责任,所以自由意志和行为选择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条件。

2.企业社会责任客体

企业社会责任的客体一般表现为利益相关者,实质是一个变化的范畴。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体质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也会有所不同。如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演变,由早期的慈善活动和其他社会福利活动发展到后来的保护环境等责任,使企业社会责任客体的范畴不断扩展。其客体虽然是一个动态的形式,但一般表现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而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是独立的理论体系,由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初期的发展没有相应的理论做支撑,所以其概念模糊不清,一度被众多学者所质疑,而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结合,极大推进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在企业所从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中,必然要与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利益主体发生关系,而客体也就是在这种关系互动的过程中产生,其中包括员工、股东、供应商、经销商、债权人、政府、社区和自然环境等。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范围

由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可以得出,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对客体产生的互动关系,称为企业社会责任关系,其中包含主体对主体的责任关系、主体对客体的责任关系,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也正是在主客体之间互动的关系过程中产生的。

企业社会责任主体对主体的关系,即企业对自己的责任,构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企业最基本的责任是保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一方面作为盈利性的组织,其经济责任的实现是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现实条件;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竞争的一部分,要符合社会竞争的基本法则,才能被社会中其他竞争者所承认,即实现法律责任,是企业合法存在于社会的根本保证。由主体对主体的关系,得出了企业社会责任最基本的责任,用卡罗尔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表示,如图1所示。

图1 金字塔模型

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关系构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对象(客体)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政府商业伙伴、社区和自然环境等。所以从一般意义上讲,企业对每个利益相关者作用的结果就产生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具体如表1所列。

从表1可以看出,企业作为社会责任的主体,对不同的客体作用的结果,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因为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客体,即利益相关者,每个客体对主体有不同的要求和期望,而企业社会责任过程就是主体不断实现客体的期望,这种期望是动态的,会随着时间、地域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客体对主体不断的反馈,就形成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机制。

表1 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关系

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作用的客体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几点:一是企业社会责任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时期,表现为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首先要界定时间和空间;二是企业社会责任主体承担的自愿性;三是正确区分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和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

猜你喜欢

相关者客体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挖掘习题的内涵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建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三层次结构分析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