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理试题中隐性信息的思维策略
2012-06-27浙江省杭州四中下沙校区310018李正佑
浙江省杭州四中下沙校区(310018)李正佑
隐性信息是相对于显性信息而言的,指试题中那些不直接给出的解题信息或者根据某些显性信息经过逻辑推理而获得的解题信息。设置隐性信息,暗布陷阱,往往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但任何隐性信息都有一定的信息载体,也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我们采用正确的思维策略,平常多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还是能够轻松地挖掘出试题中隐藏的信息,顺利解答的。下面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三种挖掘隐性信息的思维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知识联想,顺“藤”摸“瓜”
地理知识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根据试题提供的显性信息,顺着显示信息这条“藤”不断地进行分析、联想,就可以挖出隐藏在显性信息后面的、对解题有用的隐性信息。
【例1】读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完成(1)~(3)题。
(1)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漫滩 D.河流三角洲
(2)与黄河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3)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
C.荒漠化的治理 D.河流的综合整治
【解析】试题中的显性信息主要有“西北某地”、“农业区”“季节性河流”“聚落”“山脉”等。但从三个设问看,直接考查的显性信息很少,主要考查了考生根据显性的文字和图像信息挖掘隐性信息的能力。首先根据示意图中的显性信息:“山谷”“季节性河流”。联系“外力作用与地貌”这部分知识中的“河流冲出山谷,在山口形成典型的流水沉积地貌——冲积扇”,可判断第(1)题选A。黄河中下游平原和西北地区所处的纬度大致相当,但西北地区由于距海较远,降水少、晴天多,太阳光照强,成为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而水源不足成为其限制性因素,故第(2)题选B。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南方丘陵,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第(3)题选C。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解答区域类试题提供了知识联想的空间。平时复习时要注重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通过联想把相关的各知识点联系起来,构建思维导图,归纳和整理知识。
二、图图转换,图穷“匕”现
地图是高考试题的重要载体。解答时如果能把抽象的示意简图转化成平时复习时常见的示意图,有利于挖掘出图像中的隐性信息,快速解题。
【例2】读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回答(1)~(2)题。
(1)若阴影部分为黑夜,经线L为30°,则直射点所在经线可能为
A.0° B.60°
C.90° D.180°
(2)若阴影部分和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经线L的时间不可能为
A.10点 B.14点 C.18点 D.22点
【解析】试题提供的信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很简单,既没有说明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第(1)题也只是补充了两个显性信息“阴影部分为黑夜(隐性信息是分界线为晨昏线)”和“经线L为30°”(隐性信息为30°E或30°W),设问句提供了一个显性信息“直射点所在经线(隐性信息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解答时可以进行图图转换:将抽象图转换为具体的俯视图——以南极为中心和以北极为中心(如下图)。
从四幅图不难看出,直射点所在经线为30°或90°,故第(1)题的答案为C。
第(2)题转换了设问的角度,而且只提供了一个显性信息“阴影部分和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隐性信息是分界线为日期分界线)”,设问是求经线L的时间。解答时也应该进行图图转换,把两种可能的示意图都画出来,答案C也就出来了(如下图)。
当然考试的时候,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把每一幅图都绘制出来,只需要在图上示意一下,进行推理就可以了:①如果与L相差30°的经线为0点,则L可能为2点或22点;②如果为12点,则L可能为10点或14点。
三、知识迁移,追“根”溯“源”
“以能力立意”是目前高考的总原则。高考注重在新的情景下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近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往往以地理图像为信息载体,侧重于地理图表分析处理能力、地理空间位置的判断能力和地理原理推理应用能力的考查。
【例3】读图,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现象。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解析】天气和气候是历年高考必考的主干知识,天气系统图的判读主要与等压线相结合。本题考查的空间是一个特殊的地方——杭州,而教材中没有专门讲解杭州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天气系统。教材中主要讲解影响亚洲的气压中心——冬季控制亚洲大陆的气压中心是亚洲高压(蒙古-伯利亚高压)、夏季影响亚洲的气压中心是大陆上的亚洲低压和海洋上的夏威夷高压,介绍我国雨带移动时,结合锋面的移动与降水区域的对应关系。杭州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国东部。把影响亚洲和我国的气压中心和锋面的相关知识迁移到影响杭州的天气系统,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种思维方法属于由“普遍”迁移到“特殊”。而知识迁移的“根源”就是天气系统的基础知识和等压线判读的基本能力。由图可以判读如下:①图中杭州南部有一准静止锋,此准止锋到达长江流域时,应为每年的6、7月份,形成梅雨天气。锋面没有到达,说明时间要早于6、7月份,应为春季;②图杭州以东的太平洋上有一范围广大的强高压存在,此高压为夏威夷高压,受此高压控制,杭州会出现伏旱天气,说明此时为7、8月份,应为夏季;③图杭州西北部的亚洲大陆上有一强盛的高压,说明此时亚洲受亚洲高压控制,应为冬季;④图杭州东南部洋面上有台风并将受到台风影响,说明此时应为9、10月份,应为夏末秋初。由此可得出答案应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