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0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2012-06-21

海南医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类固醇后遗甘草酸

李 宁

(延安市博爱医院皮肤科,陕西 延安 716000)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为“缠腰火丹”、“串腰龙”,俗称“蛇胆”、“蜘蛛疮”。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所致,一般以沿单侧神经走向分布的簇集性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现将我院诊治的110例带状疱疹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0例中带状疱疹患者中男58例,女52例,男女之比为1.3:1;年龄9~85岁,其中9~19岁5例(4.55%);20~39岁23例(20.91%);40~59岁38例(34.54%);60岁以上44例(40.00%)。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其中春季43例,占39.09%;夏季9例,占8.18%;秋季38例,占34.54%;冬季20例,占18.18%。

1.2 诱发因素 带状疱疹有明确诱因者75例(占68.18%),包括劳累过度、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精神紧张、酗酒、创伤等免疫功能低下。

1.3 皮损分布 胸部肋间神经受累61例(55.45%),三叉神经受累18例(16.36%),颈丛、臂丛神经受累14例(12.73%),腰骶神经受累12例(10.91%),股神经受累5例(4.55%)。

1.4 皮损类型与年龄关系 皮损类型寻常型69例(62.73%),特殊类型41例(37.27%),其中大疱25例,血疱型15例,坏疽型1例,见表1。

表1 年龄与皮损类型的关系

1.5 皮疹与疼痛关系 先有神经痛而后起皮疹者77例(70.00%);皮疹与神经痛同时出现者18例(16.36%);先有皮疹而后出现神经痛者6例(5.45%)、多数皮疹出现1~3 d内发生神经痛、多见于青壮年;皮肤痒后起疱疹4例(3.64%),多见于青年。无痛有疱疹者5例(4.55%),多数为儿童。多数皮损面积越大,疼痛越重;年龄越大,疼痛也越重,均为单侧分布的皮疹及神经痛。

1.6 合并症及并发症 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者5例;糖尿病3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并发病毒性眼结膜角膜炎10例,皮损处细菌感染7例,Ramsay-Hunt综合征1例。除4例合并症发生于50~59岁外,余均发生于60岁以上患者。

1.7 后遗神经痛与年龄的关系 疼痛超过28 d未缓解者,有16例(14.55%),其中50~59岁4例(25%),60岁以上12例(75%),以老年人为多见,其中有8例疼痛超过3个月,未超过半年。

1.8 误诊情况 误诊18例,占16.36%,均为先有神经痛而后出现皮疹者,患者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就诊于内科、外科、疼痛科、妇科,分别误诊为冠心病、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肩周炎、胆囊炎、胸膜炎、阑尾炎、腰腿痛、肌肉痛、肋间神经痛、附件炎等。

2 治疗及预后

给予患者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根据情况口服或者静滴1~2周;伴有神经痛者予消炎痛、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口服;另给予维生素B12、维生素B1,肌注或口服。对中老年人皮疹发生在7 d之内,无皮质类固醇激素禁忌证的患者口服强的松30 mg/d,连续服用5~7 d。有皮质类固醇激素禁忌证者,给静滴复方甘草酸苷连用10~14 d。合并感染者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严重者辅以理疗。除大疱、血疱、糜烂面较大的患者局部湿敷外,其余均给予一般处理。通过会诊或相应科室积极治疗并发症及合并症。经过上述处理,患者一般在用药1周内疼痛明显减轻;2周疼痛基本消失,皮疹基本消退,治愈58例,占52.73%;3周治愈30例,占27.27%;遗留色素沉着5例;皮肤疤痕1例;后遗神经痛16例占14.55%,主要为中老年患者。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门诊随访,所有患者均在半年内疼痛全部消失。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具嗜神经及皮肤的特性,它潜伏于脊神经后跟或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某种因素使机体免疫功能减退,此种潜伏的病毒再次激活、播散,从而诱发本病[1]。在本组病例中,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50岁以上76例,占69.09%。可能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机体免疫功能减低有关。该病一年四季均见,以春秋季多发,其次是冬季;与气候干燥、寒冷、易患感冒、上呼吸道疾病有关,这些因素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本组病例有明确诱因者75例(占68.18%),与焦健等[2]的报道相符。皮损分布以肋间神经分布区域最多见,本组为61例占55.45%,其次为三叉神经18例(16.36%)、颈丛、臂丛神经14例(12.73%),腰骶神经12例(10.91%),与文献相近。皮损类型以寻常型为主,69例(62.73%),其次特殊类型的皮疹多见于老年人、因体质虚弱及合并基础疾病的情况下皮疹范围广,易引起大疱、血疱、坏疽型。110例患者有5例无疼痛、4例皮肤痒感,余101例均伴有神经痛,其中先有神经痛而后起皮疹者77例(70%),因此对于首发疼痛,单侧、不伴有皮损者,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同时,因根据发病部位,疼痛性质,在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的同时应门诊随诊。神经痛的程度与年龄关系较大,年龄越大,疼痛相对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后遗神经痛与年龄关系密切,本组有16例后遗神经痛见于中老年以上患者(50~59岁4例,60岁以上12例),其原因可能由于由于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先有疼痛后出现皮疹的发病率较高,给发病早期的诊断带来困难,易造成误诊、外院转诊、患者不及时就诊,老年人受累神经节或神经根水肿、变性或坏死后发生粘连与纤维化,神经组织再生、修复缓慢且不完全等有关[3]。对无激素禁忌的中老年患者,在发病早期(起病5~7 d内)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可抑制受累神经细胞炎症过程,减轻神经节的炎症过程,对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值、降低胶原纤维的合成、抑制炎症后纤维化有明显的作用,能有效缓解疼痛并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4]。有皮质类固醇激素禁忌证的中老年患者,为了避免皮质类固醇激素副作用发生,给予静滴复方甘草酸苷,复方甘草酸苷主要成分甘草酸苷呈现皮质类固醇样作用,发挥了同样的作用,明显缓解疼痛并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此外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抗病毒及免疫双向调节等作用,它对带状疱疹病毒的增殖有灭活作用;可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使皮肤干燥结痂[5]。临床观察中发现,对于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根据不同情况,早期合理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者复方甘草酸苷,可以迅速缓解他们的疼痛,及时控制病情,有助于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60.

[2]焦 健,刘金耀.116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29(2):90.

[3]王国光.去炎松和普鲁卡因混合注入治疗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临床皮肤科杂志,1985,14(2):152.

[4]祁怀山,鲁智勇.得宝松局封联合UVB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49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3):154-155.

[5]施以梅.复方甘草酸苷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药房,2008,19(3):234-235.

猜你喜欢

类固醇后遗甘草酸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疼痛的临床观察
超声引导腕管注射类固醇治疗腕管综合征及其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人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的实验研究
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混合制剂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的止痛疗效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