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例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临床疗效与分析
2012-06-21饶海波
饶海波
(湖南省常德市第六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000)
腹腔镜与电子胃镜类似,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器械,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将腹腔镜镜头(直径为3~10mm)插入腹腔内,运用数字摄像技术使腹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至后级信号处理系统,并且实时显示在专用监视器上。然后医生通过监视器屏幕上所显示患者器官不同角度的图像,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并且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1]。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进行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手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科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间125例胆囊疾病患者,均经B超、CT或MRI证实,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和开腹胆囊切除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82例,男49例,女33例,年龄16~65岁,平均40.2岁,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48例,胆囊息肉23例,慢性胆囊炎14例,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压病12例,冠心病4例。开腹胆囊切除组43例,男17例,女26例,年龄19~71岁,平均42.6岁,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28例,胆囊息肉9例,慢性胆囊炎6例;合并糖尿病3例,高血压病5例,冠心病l例,肺气肿2例。2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开腹胆囊切除组:患者平卧,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取经右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斜切口进腹,长约10cm,露术野,采用顺切法切除胆囊。常规探查腹腔脏器,分离胆囊周围粘连,先解剖胆囊三角,依次离断结扎胆囊管、胆囊动脉后,将胆囊从胆囊床上剥离,最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缝合胆囊床,是否放引流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采用常规三孔法技术操作切除胆囊,粘连严重的用四孔法穿刺,CO气腹压力控制在10~12mmHg,置入腔镜及器械,镜下探查胆囊、胆囊三角、胆总管解剖及炎症、粘连程度,分离胆囊周围粘连,提起胆囊壶腹部,紧靠胆囊颈部解剖出胆囊管,距胆总管约0.5cm处胆囊管近端使用两道钛夹,动脉远端用一道钛夹。从中间剪断胆囊管,在胆囊三角内紧靠胆囊处钝性分离出胆囊动脉,胆囊动脉远端电凝切断,将胆囊从电囊床上电凝剥离后从上腹部穿刺孔装袋取出,最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缝合胆囊床,是否放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1)手术效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道反应性,可以帮助确立哮喘。过敏源皮肤检查或测定血清特异性IgE可增加诊断哮喘的可能性[2],以及在具体某一患者确定导致哮喘症状的危险因素。同时应注意与以下疾病的鉴别:(1)咳嗽变异性哮喘;以慢性咳嗽(常在夜间发生)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测定肺功能改变及气道反应性,尤其重要[3]。(2)运动诱发支气管痉挛:8分钟跑步方案运动检查可明确诊断哮喘。(3)5岁以下儿童:不是所有喘息的年幼儿童都是哮喘。在此年龄组,哮喘的诊断必须依靠临床判断,并应随着儿童生长定期复查[4]。哮喘的长期控制治疗是治疗哮喘的关键。哮喘治疗的调整是在以患者哮喘控制水平变化为主导的一个持续循环过程中进行,主要环节包括评估哮喘控制水平,治疗以达到哮喘控制,监测以维持哮喘控制[5]。医生和患者及其家庭看护者应该共同制定一个医疗上恰当而可行的书面的个人哮喘管理计划,识别危险因素,减少对其暴露,为维持控制,并确立最低阶梯和治疗剂量,以达到花费最小和安全性最大化,必须进行连续监测及评估。通常情况下,患者应该在初次就诊后1~3个月复诊,以后每3个月复诊1次。一旦出现加重,应在2周至1个月内就诊。药物的调整应遵循以下步骤:(1)在执行目前治疗方案后,若哮喘未获控制,则需要升级治疗。一般情况下,在1个月内应看到病情改善。但应首先审核患者用药技术,依从性和危险因素避免情况。(2)如果哮喘获得部分控制,则考虑升级治疗,取决于是否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可能采取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花费,以及患者对获得此水平控制的满意程度。(3)如果哮喘控制维持了至少3个月,则逐渐减少治疗以降级。目标是将治疗药物降至能够维持控制的最低水平。即使获得控制后,监测仍然是必要的。因为哮喘是一个变化的疾病,必须根据失控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周期性的调整、症状加重或恶化提示失控。
表1 2组手术临床效果比较(±s)
表1 2组手术临床效果比较(±s)
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与开腹胆囊切除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治疗组 82 121.5±11.6 142±65.8 32.2±7.5 4.5±1.5对照组 43 125.2±38.5 240.4±82.6 35.8±10.1 5.5±2.8 t 4.45 7.03 3.98 5.60 P <0.05 <0.05 0.05 0.05
[1]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中国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23~127.
[2]向莉,熊珍谊,任亦欣.哮喘儿童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分布特征[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5):577~581.
[3]尚云晓.咳嗽变异性哮喘[A].见:袁壮主编.儿科急重症与疑难病例诊治评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5~78.
[4]尚云晓.小儿咳嗽及喘鸣的鉴别[A].见:魏克伦主编.儿科疾病鉴别诊断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102~140.
[5]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