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疗效观察

2012-06-21蒋达锦

中外医疗 2012年24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血肿

蒋达锦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人民医院脑外科,江苏苏州 215129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发病率高,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达40%~70%[1],为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预后常不良,影响患者生活能力。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为HICH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使病死率、致残率明显降低。该研究对2006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来该院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小骨窗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 75例,男 34例,女 41例;年龄42~73 岁,平均年龄(56.32±1.56)岁;均有明确的高血压史,清醒5例,嗜睡 12例,浅昏迷 21例,中度昏迷 18例,深昏迷 19例。所有患者入院予头颅CT检查,基底节区出血42例,皮层下出血11例,原发性脑室出血7例,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9例,小脑出血6例,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7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扫描检查,确定出血部位、血肿量。计算出血量,手术均采用全麻,观察组:在血肿体表做长直小切口,颅骨钻孔扩大骨窗直径约3 cm左右,通过脑针穿刺血肿部位,抽吸部分血肿液后,再通过切开脑皮质用低负压大口径吸引器吸除血肿。不要伤及周围组织,注意止血,术后给予尿激酶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对照组:在额颞部做马蹄形切口或耳前弧形切口,常规骨瓣开颅,将血肿清除,术后血肿腔内放置引流管,术前有脑疝者去骨瓣减压,血肿破入脑室者,术中清除脑室内血肿,侧脑室内放置引流管,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抗感染、营养支持。两组治疗后随访4个月评定疗效。

1.3 评价方法

术后随访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中国脑卒中量表(CS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MESSS)及临床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文献[2],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0%,病残程度0级;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5%~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病残程度4级;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足18%,病残程度5级以上,甚至出现死亡。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分析数据。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数据行χ2检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CSS和MES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CSS和MESS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SS和MES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CSS和MESS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CSS和MESSS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CSS组别 例数MESS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38 37 40.53±6.56 40.78±7.54 21.41±5.74*#30.12±5.62#22.52±4.57 22.89±4.18 66.54±4.98*#56.32±4.75#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 讨论

大脑半球深部基底节的壳核处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出血量较大,可破坏内囊的上下行纤维和基底节区主要的神经核团,使得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的机率增大,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3]。及时和尽早清除血肿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神经功能。患者逐渐接受手术治疗,其目的可降低颅内压,清除血肿,恢复受压神经元,挽救生命[4]。

手术现已成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首选,患者手术必须严格手术适应证,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手术,大脑出血量在30 mL以上,小脑出血量在10 mL以上,出血部位比较浅的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5],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可在脑出血后较短时间内清除血肿,迅速解除血肿对周围组织造成的压迫,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毒性损害,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此手术患者耐受差,创伤面积大,出血多,会再次损伤脑组织,术后恢复较慢,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理想,小骨窗开颅术创伤小,能较好地保护周围脑组织和供血血管,清除血肿较完全,迅速解除压迫,止血也较彻底,无需切除骨瓣进行减压,术后脑组织功能恢复较好,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也相对较短。

该研究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术治疗后,患者CSS和MESSS评分较高,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小骨窗开颅显微术优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但微创手术要求较高,应密切监测血压,防止再次出血,综上所述,小骨窗开颅显微术能加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利于远期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段国升,朱诚.神经外科手术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10.

[2]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谢云杰.高血压脑出血外科学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7):134-135.

[4]文旭东.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26):43-44.

[5]李翔.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心得[J].中外医疗,2011,30(11):52-53.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血肿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双侧平衡去骨瓣对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观察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