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治疗脑梗死58例的临床分析
2012-06-21袁明启
袁明启
云南昆钢医院急诊科,云南昆明 650106
西医的大量临床实验证实明,脑梗死急性期病人的脑部在缺血后,会由脑下垂体分泌大量的β-内啡肽,导致脑脊液中 β-内啡肽含量明显增高,有证据指出 β-内啡肽与脑梗死的发病机理有关。纳洛酮是吗啡受体拮抗剂,可阻断吗啡类药物及内啡肽与阿片受体结合以逆转其作用,用于脑梗死的治疗时,可拮抗脑组织β-内啡肽的释放,从而使脑血流量增加,减轻脑组织的损伤,因此对脑梗塞有较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1月-2011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58例脑梗死确诊病患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患者均有,年龄在45~76岁之间。分别采用常规性治疗(对照组28例)和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进行治疗(治疗组30例),
1.2 方法
对上述病例按男女比例,年龄分布情况,出现的症状以及静脉注射纳洛酮的疗效进行分析。
2 结果
脑梗死患者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脑梗死患者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
脑梗塞患者的症状分类,见表2。
表2 脑梗死患者的症状分类
治疗组的治疗情况,见表3。
3 讨论
3.1 脑梗死患者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
这58个病例中,45~76岁的患者均有,且主要集中于60~70岁。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与年龄和身体状况有较大关系。
表3 治疗组的治疗情况
3.2 脑梗死患者出现的症状
在收集到的这58个病例中,我们观察到的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头晕头痛、语言不利、神志不清以及半身不遂等。
3.3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治疗情况
通过症状的缓解,神经功能恢复状况以及有无出现继发性脑损伤等对采用静脉注射纳洛酮的疗效进行评价。通过疗效的统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对患者的脑组织有更好的保护效果。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的症状消失,病况得以改善,部分患者的神经功能较快恢复,降低了继发性脑损伤出现的风险。可见,我们采用加用静脉注射纳洛酮在脑梗死的治疗具有更显著的效果。
近些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长,其中脑梗死更是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产生的病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开发运用更好更有效的治疗脑梗死的手段迫在眉睫。
纳洛酮作为一种中枢神经阿片受体阻断剂,通过拮抗内啡肽,可以有效控制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血流和脑代谢,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此外,纳洛酮在减少神经元坏死,改善血管痉挛,和保护脑功能方面也有较好的效果,对脑梗死昏迷病人有较好的催醒效果,还能稳定细胞膜,快速改善脑缺血和缺氧,使病人快速脱离危险期;能改善缺血区神经元的电活动,显著改善脑梗死病人的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果证明纳洛酮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1]孙荣华.老年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J].新医学,1992,23(8):461.
[2]孟庆林,檀桥.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急救医学,2000,20(2):123-124.
[3]王廷瑞,王振才.纳洛酮治疗急性期脑梗死79例观察[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8(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