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培育樟子松容器大苗技术初探
2012-06-21曹晓洁
延 草,曹晓洁
(陕西榆林市榆阳区城郊林场,陕西 榆林 719000)
1 引言
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litv)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速生用材林、防护和四旁绿化的优质树种之一。1956年引入榆林市榆阳区域城郊林场区,经过40多年的实验和生产实践证明,是适宜该区生长的一个优良树种,但由于该区自然条件差,造林成活率较低,该区科研单位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探索,结果证明容器大苗是提高樟子松造林成活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根据调查,2008~2010年西沙大墩梁成活率95.3%,小下纪汗林场昌汗界工区85.7%,红石桥乡89.8%,均在85%以上,因此大力推广容器大苗培育为我区樟子松造林提供了保证。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区概况
实验区位于榆林市榆阳区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属于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严寒,夏季燥热,全年日照时数为2 666.6h,年平均气温8.8℃,极端最高气温为38.6℃,极端低气温-32.7℃,全年大于10℃的积温3 217.6℃,无霜期平均为155d,平均降雨量为412.2mm,降雨少且集中在7~9月。
实验时间为2008~2010年。实验点设置在东沙石庄梁、红山、西沙城郊场苗圃,共3处实验点面积为6.7hm2。
2.2 立地类型选择
实验区典型农耕地,根据3个不同的立地类型分别设置了实验点,即东沙石庄梁为农耕地实验点,红山为沙壤土实验点,西沙城郊林场苗圃为新建苗圃实验点。移植前必须先灌足底水,保持土一定湿度,有利于作畦工作。
2.3 移植时间
一般移植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开始,(即在清明后半月左右)地温回升到15~20℃左右,移植成活率较高,樟子松顶芽萌动之前。
2.4 作畦
通常营养钵樟子松大苗作哇与移植同时进行,在平整好的地块上,根据营养钵的大小按东西或南北放线,宽2~3m,深30~40cm,将畦中土取出堆好。
2.5 植苗
(1)分株植苗将待植樟子松苗(2~3年)每袋一般有3~5株,先去苗木营养袋,再提起根部轻抖,根部土基本脱落,再将苗木放入盛水桶内,用手轻轻将樟子松苗每株分开,然后每株根部蘸饱泥浆,泥浆以黄绵土为宜,垂直植入营养钵内,用畦中土装致2/3处摇实,将植株扶植,再加满土为止。其优点为省苗,经济,成活后不需间苗。但缺点费工,成活率没有整袋移植高。
(2)整袋植苗法,先去掉营养袋,直接接将整袋植株植入营养钵后,将土装满,将植株扶植,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优点为省工,简单,缺点浪费苗,不经济,但近年由于苗价较高,人们大都采用分株移植法。
(3)摆放。将装好钵的植株根据营养钵大小按株行距30cm×30cm或30cm×40cm摆放在畦内。摆放要求平直,再将畦土回填至株行间隙处,填满、填实。
2.6 浇水
苗木全部栽植完后,要及时灌溉,让移植苗木充分与土夯实。灌溉后2~3d内根据地的干湿程度的人进地不鞋为好,进行检查,发现有缝隙及时回填土,有倒伏扶植株,及时扶植。
2.7 后期管理
幼苗抚育主要有松土、锄草、浇水、施肥、病虫妨害防治,从移植后至生长发芽每10~15d,浇水一次,以利其生根。当新稍开始生长,第一次追肥7~10kg/667m2,(尿素)以后根据育苗地干湿情况和天气情况每次浇水施肥10~12.5kg/667m2左右,如发现针叶发黄可在追肥时加入FeSO4,5~7kg/667m2根灌,也可用0.1%的KMnO4液与1%Fe-SO4溶液交替使用,或用1∶1∶100的波尔液防治病害,如发现地老虎,可用3911液根罐,注意防鼠、兔害,必须清除杂草。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方法
3.1.1 成活率调查
移植后第2年苗木生长满2个生长周期后,苗木成活稳定后进行成活率调查。即第2年6~7月份,按立地类型抽样调查一定数量(100株)。成活率标准为2次高生长明显,无枯梢、枯萎。
3.1.2 生长量调查
主要调查苗木高生长量,每种规格、类型、苗木各选10株以上固定观察,连续3年记录年生长量。
3.2 立地类型对樟子松成活率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表1),不同立地条件对成活率影响差异较大,农耕地成活率90%以上,沙壤地95%以上,新建苗圃地可达98%以上。分株植苗成活率高低主要取决于营养袋植株根系受损程度大小,对于农耕地、土壤的所含病虫害大于新建苗圃地,直接影响苗木伤口愈合导致成活率降低。
表1 樟子松成活率 %
不同苗龄分株移植后成长量差异较大,3年生苗木根系发达,植株健壮,移植后,能较快恢复生长,2年生苗根系较弱,恢复生长较慢(表2)。
表2 不同苗龄成长量 %
3.3 不同移植密度分析
在相同立地条件下,选择3年生和2年生樟子松苗木,采用不同分株移植密度进,生长量实验,调查表明,移植密度不同、生长量不同,移植苗木株行距小于30cm×30cm,当年和第2年由于植株分支没有形成,不影响其生长量,到第3年,由于移植苗开始分支、水分、光照以及养分不能够满足苗木生长需要,新梢生长量明显下降.株行距50cm×50cm移植苗3年内新梢差异不大.为提高出苗率,通常采用株行距30cm×30cm,30cm×40cm的移植苗法进行分株植苗(表3)。
表3 不同移植密度樟子松新梢生长量 cm
4 结语
不同立地条件对樟子松分株育成活率影响较大,育苗成活率依次为新建苗圃地、沙壤地、农耕地。新建苗圃地因土壤病虫害少,无农药残留,有利于苗木根系、伤口愈合、快速恢复生长。而农耕地因土壤中病虫害以及农药残留逐年增多直接影响苗木根系伤口愈合,抑制苗木生长。
不同苗龄樟子松分株育苗生长量差异明显,采用3年生樟子松分株育苗年生长量10~11cm。2年生樟子松分株育苗年生长量8.0~8.5cm,采用3年生樟子松比采用2年生樟子松生长量高出20%左右。
不同移植密度对樟子松分株育苗年生长量3年内影响不大,采用株行距18cm×20cm,年生长量10cm左右,采用30cm×30cm,年生长量为10.5cm左右,采用50cm×50cm,年生长量为10.8cm,为了提高出苗率,多采用30cm×30cm、30cm×40cm方法育苗。
实践证明,樟子松分株育苗有效利用了苗木,降低育苗成本,每株从原来2 000袋樟子松降低到700袋,苗木利用率提高65元,每亩成本降低了47%,极大地提高了育苗户的积极性,为该区建立十万亩优质壮苗基地奠定基础。
[1]孙时轩.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赵 忠.林业育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