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8例热性惊厥儿童的脑电图分析

2012-06-20王元青

中外医疗 2012年2期
关键词:家族史脑电图脑损伤

王元青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山东青岛 266555)

FC在儿科较为多见,发生率2%~5%,占小儿发作性疾病的30%[1],大部分预后良好,有少数发生不可逆的脑损伤。EEG在儿童惊厥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EEG已作为FC的常规检查。我们对158例FC患儿做了EEG检查,以探讨FC的脑电图表现,异常EEG与以后癫痫的发作、FC对脑功能的影响以及预防性治疗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FC患儿158例,其中男98例,女60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3.52±1.03)岁(<6个月或>6岁者发病甚少,无统计学意义)。初发年龄1岁以内25例,1~3岁95例,3岁以后38例。其中首次发作86例,反复发作72例。大部分患儿系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疾病,符合FC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记录好发热登记表,包括首发年龄、再发次数、最高体温、持续时间、发作形式、家族惊厥史。

表1 FC患儿不同性别、年龄、发作次数、体温、持续时间、发作类型及家族史与EEG分析(例)

1.2 EEG检查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7213型12道脑电图机,按国际10-20系统安放头皮电极描记EEG。采用单极与双极导联描记。3岁以下婴幼儿在服10%水合氯醛(每公斤体重用0.5mL)诱导睡眠下做EEG,检查时间30~60min。3岁以上儿童清醒安静闭目查EEG,并做睁闭眼及深呼吸3min诱发试验,检查时间10~15min。FC患儿于惊厥发作后1~2周进行EEG检查。结果按《临床脑电图学》标准并结合全国第5届小儿神经学会议《小儿脑电图诊断中的注意事项》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158例FC中首次EEG

正常108例(68.4%),EEG异常50例(31.6%)。异常者中发作性EEG异常(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13例(8.2%),其中广泛性9例,局限性4例,以颞枕叶部多见;非特异性异常37例(23.4%)。

2.2 FC发作的临床特点与EEG关系(表1)

3 讨论

FC是儿科常见病,国内对0~14岁儿童的调查显示FC的患病率为4.4%,男孩多见[2]。本组男性病例多于女性(1.63∶1)可能与男孩大脑发育的成熟度以及由此制约的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度差于同龄女孩有关。但从表1可以看出FC患儿男女性别间EEG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FC的发病与年龄有严格的依赖关系,首次发作年龄75%在6个月~3岁之间[3]。本组158例FC患儿6个月~3岁间发病120例(75.9%)与上述报道接近。多数学者认为这种年龄依赖性与婴幼儿大脑在解剖生理和生化各方面不成熟,脑的兴奋系统和抑制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关。6个月以下脑发育极不成熟的婴幼儿和大脑发育已趋完善的学龄儿童都较少发病。另外6个月~3岁也是极易发生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的年龄段。比较3岁内及3岁以上FC患儿的EEG异常率,前者低于后者,说明年龄越大,EEG异常检出率越高。常杏芝等[4]研究显示,反复FC在幼年大鼠可引起脑损伤。本研究发现,FC反复发作者比首次发作者EEG异常率高,发作持续时间>15min者EEG异常率高,提示反复惊厥发作及发作持续时间越长,发生脑损伤的可能性越大,EEG异常率越高,转归为癫痫的可能性越大。

分析高热组与低热组的EEG异常检出率,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婴幼儿大脑皮层对皮层下抑制较弱,各种神经功能处于快速发育又极不稳定状态,惊厥阈值低。高热时EEG异常检出率低,说明高热惊厥与脑损伤的相关性低,如患儿在低热时发生惊厥,说明该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稳定性极差,也可能大脑存在不同程度的潜在病灶,日后转为癫痫的可能性大。

本研究发现临床上FC患儿局灶性发作EEG异常率明显高于全身性发作,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说明局灶性发作容易造成中枢神经细胞的损伤。同时还发现FC患儿有阳性家族史者EEG异常率高于无阳性家族史者,两者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FC具有显著的家族遗传倾向。

综上所述,FC患儿EEG异常率与年龄、发作次数、体温、惊厥持续时间、发作类型及阳性家族史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大、发作次数越多、体温越低、惊厥持续时间越长、局灶性发作及有阳性家族史,EEG异常率越高,转化为癫痫的可能性较大,应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

[1]刘智胜.热性惊厥预后的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杂志,1992,7:272.

[2]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56.

[3]沈鼎烈.临床癫痫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6.

[4]常杏芝,秦炯,吴希如.幼年大鼠反复热性惊厥脑损伤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2,4(6):439~442.

猜你喜欢

家族史脑电图脑损伤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汤显祖家族墓后的家族史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脑电图在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视频脑电图在癫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脑梗死继发癫痫84例脑电图分析
中心突出,边缘失语:温州家族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