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定市公园绿地空间格局分析研究

2012-06-15吴杨哲

河北林业科技 2012年5期
关键词:城市绿地保定市城市公园

吴杨哲,刘 丽,卢 燕

(1.保定市植物园管理处,河北 保定 071000;2.保定市公用事业局,河北 保定 071000)

保定市公园绿地空间格局分析研究

吴杨哲1,刘 丽2,卢 燕2

(1.保定市植物园管理处,河北 保定 071000;2.保定市公用事业局,河北 保定 071000)

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分析法,可以对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研究,主要景观指数能够更加直观的评价空间格局问题。同时,利用研究分析结果可以制定出更加符合城市生态园林要求的公园绿地系统模式。

空间格局分析法;公园绿地系统规划;保定市;公园绿地

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绿化二维指标相近时,不同的城市绿地结构和布局也会产生不同的绿地功能。当绿地覆盖率小于40%时,绿地内部结构和空间分布会更显示其重要性。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指标,在现代景观生态学指导下,对城市公园系统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分析、规划和建设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1]。

1 分析范围、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取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分析法。空间格局分析法除了一些传统的统计学方法,还包括一些专门解决空间问题的格局分析方法[2]。分析景观结构或空间格局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1)收集和处理景观数据,包括实地踏查、测量、遥感、图像处理等。

(2)将景观数字化,选择适当的格局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3)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综合。

本文研究的区域范围是保定市外环内建成区范围内的公园绿地。对1999年和2008年的保定市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景观格局优化的主要方向。

2 数据处理

2.1 数据收集

利用保1∶30000城市现状数字地图、保定市区航空真彩图、保定市人民政府编制的《保定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0—2020年)》的相关图纸资料,利用AUTOCAD和ARCVIEW GIS 软件进行统计见表 1、2、3。

2.2 指数计算

各公园绿地指数计算结果见表4。

2.3 结果分析

1999~2008年,保定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区面积由1999年的69.95km2增至2008年的107km2,城市人口由1999年的69万人增至2008年的125万人。与此同时,城市绿地总面积由1999年的880.5hm2增至2008年的3510.67hm2。其中,主要公园绿地由1999年的9个103.8hm2增至12个243.1hm2,但数量和格局仍然存在明显问题(表 5)[3]。

表1 1999年保定市主要城市公园绿地汇总

表2 2008年保定市主要公园绿地

表3 1999年与2008年城市绿地主要指标

表4 保定市主要公园绿地景观指数计算

表5 1999年与2008年主要公园绿地指标对比

2.3.1 公园绿地总量不足 公园绿地总量依然不足,在城市绿地中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各类公园绿地的比例也不尽合理,总体布局尚不均衡。公园绿地系统缺少的大量区级公园、专类公园和滨水、道路带状公园,不能为特定群体提供更加丰富的活动空间。

2.3.2 公园系统布局未得到改善 1999年后新增的公园绿地,除滨河公园(15.2hm2)和龙潭公园(10.7hm2)外,均位于城市周边地带。尤其是面积达110hm2的植物园位于北二环路与北三环路之间,虽然规模很大,但距城市中心区过远,实际使用率不高。

2.3.3 缺少滨水带状绿地 保定市区内的河道十分丰富,古有“北四水环、南五水绕”之说,直接影响保定市防洪安全的大小河流14条,可以分为三大系统,即北部漕河系统,西部南部界河清水河系统,穿过市区的府河系统。作为生态敏感区和重要廊道,现有滨水公园绿地数量不足,且现有滨水公园绿地之间缺乏统一和联系,活动内容不连续,景观风格各异。

2.3.4 城市中心区公园绿地超负荷使用 由于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现有的城市中心区公园中,游人密度远远高于设计指标,位于旧城区周边的滨河公园(面积15.2hm2)平均日游客量甚至达到3万人次/天;过高的游人密度导致公园绿地破坏严重,景观效果下降,植物生长不良,同时导致公园功能不健全,活动设施和服务设施不能满足游客需求。

3 保定市公园绿地优化方向

保定市基于街区尺度的优化布局模式(见图1),优化模式公园绿地景观指数见表6。

表6 优化模式公园绿地景观指数

3.1 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格局应结合城市肌理

绿地系统规划描述的尺度过大,是造成绿地分布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应结合城市肌理,具体布置参照综合公园800m,社区公园500m,街旁绿地200m的合理服务半径,提出指导性更强基于街区尺度的优化规划模式,提高可操作性。通过分析此模式的用地指标和景观指数分析可知,绿地系统的各方面指标都得到了优化提升,更加符合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城市绿地规划指标要求[4]。

3.2 城市公园绿地尺度应“中小结合”

“中小结合”是指城市公园绿地主要由中等尺度的市级公园和小尺度的区级公园组成,大尺度公园可少量布置,不宜过多。在城市绿化用地指标体系内,过大的公园绿地斑块会导致实施的难度增大,同时挤占其它街区的绿地指标,不宜过多设置。10~30hm2的中型公园绿地适合保定市城市街区尺度(一般为300~500m),各方面功能全面,服务半径合理,应为城市公园绿地的主要构成。城市绿地面积为1~2hm2具有一定的增湿效应,面积达到3hm2降温增湿效果明显,面积大于5hm2降温增湿效果明显且衡定[5],应在人口密度高、热岛效应突出的城市中心区,设置区级公园。

3.3 城市公园绿地类型应更加丰富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对公园绿地的需求更加多样,应结合不同地块特点,设置不同类型的公园,做到公园景观和功能的多样性。景观生态学多样性、异质性、复杂性等观点同样适用于文化领域,作为最重要的城市开敞空间,公园绿地中应预留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如庙会、登高、赏月,祭祖等)的空间和设施。要引导、宣传生态美学观点[6],公园大环境植物群落要稳定、呈现自然景观,降低因景观过度人工化导致的高造价;重要细部节点要精致,内容要丰富,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在用地紧张的城市中心区,可结合文物保护单位、大型公共建筑、河道保护范围和建筑之间的零散地块等公共开敞空间增加公园绿地。在城市区域内,有众多文物保护区,是古城历史文化的载体和发展旅游业的资源,在无法单独增加绿化用地的条件下,结合这些文物保护区建设专类公园更加可行[7]。

4 结语

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具有占地面积大、整体系统强、持续生长变化、易受城区建设影响等特点,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比传统规划方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减少了主观随意性,更能体现生态园林思想,应成为今后规划编制的主要方法。同时,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也将成为推动景观生态学不断发展的动力。

[1]佟耕.沈阳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A].上海: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7.

[2]周志宇,玄凌海.景观生态格局法在城镇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9,(5):25-26.

[3]余蓉.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13-116.

[4]邓毅,蔡凌.基于可持续性的城市景观格局规划概念与方法[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12):95-99.

[5]吴菲,李树华,刘剑.不同绿量的园林绿地对温湿度变化影响的研究[J].中国园林,2006,(7):56.

[6]奥原健次.生态美景观设计[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4,(12):29-30.

[7]陈勇.城市公园改建中景观的延续与重塑[A].南京: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

S731.2

A

1002-3356(2012)05-0054-03

2012-07-30

猜你喜欢

城市绿地保定市城市公园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编制城市绿地养护规范和标准应注意的事项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城市绿地功能与作用的重新认识
论城市公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