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推拿治疗婴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2012-06-15罗冠君刘振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年7期
关键词:脑性脑瘫手法

罗冠君,刘振寰

随着围产期重危儿存活增加,小儿脑瘫的发生机率有所升高。目前,脑瘫已成为继脊髓灰质炎基本控制后造成儿童肢体残废的主要疾病之一[1]。Vojta疗法对脑瘫高危儿早期干预的有效性及重要性[2]已渐被国际脑瘫康复界所认同,但也发现其存在一定不足。我们在Vojta疗法基础上加入中医传统推拿手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7月~2009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瘫婴儿60例。婴儿早期脑瘫诊断标准:①年龄0~12月,符合脑瘫定义;②具备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反射异常、肌张力异常四要素;③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或)CT 异常[3]。

按随机数字将婴儿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性22例,女性8例;月龄3~9个月,平均(4.93±1.86)个月。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7例;月龄3~10个月,平均(4.90±1.97)个月。两组性别(χ2=0.09,P=0.77)、月龄(t=0.67,P=0.946)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Vojta疗法治疗,治疗组在Vojta疗法基础上加入中医推拿。

1.2.1 治疗组 第1步:依次取阑门、关元、中脘、膻中,手法以揉按、旋转平补平泻,强度以患儿耐受为度,揉按至腧穴处皮肤红润为合适;再点涌泉、太溪、阴陵泉、足三里、脾俞、肾俞(均以补法),点按大冲(泻法),补脾经、补肾经、揉小天心、运水入土、运内八卦、摩腹。

第2步:脑瘫按摩被动操[4]。

第3步:Vojta疗法,按出发姿势、诱发带刺激、出现的反应,诱导反射性腹爬、翻身出现进行。

第4步:以揉、滚、摩等放松手法对背部紧张的伸肌群及四肢内侧屈肌群行手法放松;点揉四神聪、百会、风池穴,并以轻叩、扫散头部结束整套手法。

治疗时间:6个月以下每次约30 min,每日1次;6个月以上:每次约40 min,每日2次。连续治疗15~20 d为1个疗程,15日后再行第2个疗程治疗,共进行3个疗程。

1.2.2 对照组 仅完成治疗组第3步内容。疗程、治疗时间安排同治疗组。

1.3 评定方法 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3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Gesell发育量表进行评定,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对上肢肱二头肌、旋前圆肌,下肢内收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进行评定,取均值。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评定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

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GMFM A区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B区与C区在治疗结束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3。

治疗后,治疗组Gesell发育量表社会适应、个人社交发育商优于对照组(P<0.05),精细动作及语言发育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动作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表8。

治疗结束时,两组M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9。

表1 两组治疗前后GMFM A区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GMFM B区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GMFM C区评分比较

表4两组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社会适应发育商比较

表5两组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语言发育商比较

表6两组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个人社交发育商比较

表7两组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大动作发育商比较

表8两组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精细动作发育商比较

表9两组治疗前后MAS评分比较

3 讨论

脑瘫的早期诊断一般是指出生后6个月内作出诊断,3个月以内诊断称为超早期诊断[5],均属婴儿期脑瘫范畴。在临床中,婴儿脑瘫诊断实际上是对具有高危因素的脑瘫危险儿或脑损伤危险儿的早期诊断,其意义不在于确定脑瘫的诊断,而在于判断是否应该作为早期康复的对象[6]。研究表明,理想的早期干预是在出生后3~9个月,病程6~9个月的高危儿或脑瘫儿如能得到积极系统治疗,康复的可能性很大[7]。

小儿脑瘫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及特效治疗方法,多主张综合治疗。姚凤莉等以中西医结合方法对42例重度脑损伤高危儿行早期干预治疗,无1例患儿在1岁后发展为脑瘫[8]。

Vojta疗法通过诱导刺激,不断强化突触传递功能,促进递质释放,增加突触电位,激活或建立新的突触联络,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但在临床应用中,Vojta疗法尚存在以下不足:①刺激量大;②对严重肌紧张患儿,治疗人员如体弱无力,往往达不到治疗目的;③在降肌张力及改善患儿坐位功能方面效果欠佳[9];④Vojta疗法是由末端向中枢的一对一促进治疗,患儿自主精神发育容易被阻止[10],对不随意运动型及联合反应明显脑瘫患儿的躯干控制能力改善效果欠佳。

脑瘫属传统医学“五迟、五软、五硬、内风”等范畴[11],多由先天不足、肝脾肾亏损、瘀血内阻所致,其病变部位在脑。在现代康复技术中加入推拿按摩,可滋补肝肾、舒筋活络,使经络舒畅,脏腑阴阳平衡,提高小婴儿的抗病及机体患病后恢复能力。同时,温和的揉、推、按、滚、摸等手法能减少患儿治疗时紧张、哭闹,避免手法过重诱发的痉挛加重,并能使患儿配合完成治疗;可改善皮肤呼吸,利于汗腺的分泌,使皮肤产生类组织胺物质,促进关节周围血液、淋巴循环,促使韧带弹性的活动性增强,消除关节挛缩痉挛[12]。推拿可加强骨骼肌蛋白合成[13],减轻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增生,有效调节运动系统中肌肉关节的功能,促进肌肉形态结构的恢复[14]。推拿刺激通过外周组织能促进患儿脑干和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可以改善脊髓前角细胞和骨骼肌的功能活动[15]。目前推拿是脑瘫康复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大众公认的现代康复疗法的重要补充[16],在Vojta疗法中融入中医推拿治疗能缓解肌紧张,增强脑瘫患儿的体质,同时可以改善Vojta疗法的不足,提高康复疗效。

中医认为脑性瘫痪所涉及的脏腑包括脾、肝、肾、心、脑窍,多为本虚标实之症。根据虚则补之的治则以及推拿以调和气血以达治病之功的特点,第1步推拿手法以“补气调神”为重点。任脉为先天精气之通道,通过任脉穴位(关元、中脘、膻中)的点按,能激发脏腑经气,有利于下一阶段得气补泻。

脑瘫患儿多为肝强脾虚,筋脉和肌肉失去血液濡养而致筋骨拘挛。推拿手法应紧紧围绕肝脾二脏,健脾手法以补脾经、运内八卦、摩腹、揉足三里、脾俞、阴陵泉等,配合泻太冲、揉小天心等以泻肝气。精血同源,精气不足,阴血不生,血虚生风,故手法中以点揉涌泉、太溪、肾俞以补益元阴(肾阴)以治疗阴虚风动型患儿,并与第1步的补气调神法相呼应,以达气血双补之功。

Vojta疗法多以重刺激手法以激发诱导反射性动作出现,故治疗后患儿局部肌肉易紧张及疼痛,缓解紧张、滑利关节、舒筋活络为推拿手法的一大优点。Vojta法后配合揉、滚、摩等推拿手法,能使患儿紧张的肌肉在推拿后得到充分放松,再进行下一步的功能训练,不仅训练幅度有所加大,而且也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疗效。

脑瘫患儿多伴智力障碍。中医学认为:“头为精明之府”、“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推拿按摩头部可以达到调理全身、纵贯阴阳的作用。头皮针疗法将头皮分为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平衡区等,按摩头部相应穴区可以治疗相应区域障碍引起的疾病,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增加病变区域的氧供给与营养,有利于智力及运动功能的提高。故在综合疗法中加以头部按摩,是在运动功能康复的同时,促进智力提高,使患儿全面康复。

[1]Hayasi M,Arizono Y.Experience of very early Vojta therapy in two infants with severe perinatal hypoxic encephalopathy[J].Brain Dev,1999,31(6):535-541.

[2]汪志国,邱洪斌,鲁向锋,等.小儿脑性瘫痪病因学的研究进展[J].疾病控制杂志,2004,8(1):52-55.

[3]吴丽,战立功,孔峰,等.早期脑性瘫痪的康复评价标准研究(附320例报告)[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7,12(1):17-18.

[4]刘振寰.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按摩[CD].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影像出版社,2005.

[5]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2):65.

[6]胡莹媛.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问题[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9):777.

[7]燕铁斌,罗向阳.脑性瘫痪康复在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J].新医学,2004,35(5):261-262.

[8]姚凤莉,肖红池,黄捷婷,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早期症状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2):1892-1893.

[9]冉茂群,任永平.上田法对脑瘫儿运动功能改善的疗效评价[J].重庆医学,2001,30(5):398-399.

[10]黄苡萍.神经运动发育与引导式教育结合对脑性瘫痪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86.

[11]黄霞.小儿脑瘫的传统医学治疗进展[J].中国康复,2003,6(18):381-382.

[12]郑卫国,吴夏勃.点穴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05,18(8):492.

[13]石葛明,王学礼,李桂桐,等.按摩对肌肉损伤修复作用的形态学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1,10(4):20.

[14]尹立,马健.推拿对肌腱断裂伤术后修复及粘连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9,1:17.

[15]冯兆才.推拿按摩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16例[J].中医研究,2007,20(4):59-60.

[16]王加亮,王雪峰.小儿推拿疗法增强脑性瘫痪患儿体质的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6):766-767.

猜你喜欢

脑性脑瘫手法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层递手法
儿童脑性瘫痪的病因研究进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