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障碍患者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研究
2012-06-15周泽慧
周泽慧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事件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 越来越被重视。众多的研究[1-3]表明,生活事件在某些特定类型抑郁障碍的发病中有着肯定的致病作用,临床观察发现,各类抑郁障碍患者在发病前常常遭遇到较多的生活事件。但是在总体上,生活事件在抑郁障碍发生上的地位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对于某些类型的抑郁障碍,如适应障碍中的各类抑郁反应,有人认为生活事件是它们的病因性因素。而对另一些抑郁障碍,如恶劣心境等,生活事件则被认为只是诱因,促发了某种潜在的状态,使抑郁提前发作而已[1]。生活事件毕竟是外因的一种,而抑郁障碍的发生还要通过内因等复杂的因素在一起而起作用。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的关系也有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抑郁障碍患者与其社会环境存在不良的相互关系则损害身心健康。基于上述认识,本研究试图通过对照研究来探讨抑郁障碍患者所经历过的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特点,探讨这些因素在抑郁障碍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①研究组:选择湘潭市第五人民医院 2010年 3月至 2011年 3月抑郁障碍住院病人,均符合 CCM D-3的诊断标准,且抑郁症状和精神病性症状缓解后能合作,进行量表自评,共收集 42例病人,其中男 19例,女 23例;平均年龄为(32.5± 11.4)岁;文化程度:大学 9人 (21.5%),中学 30人(71.4%),中学以下 3人(7.1%);已婚 26人 (61.9%),未婚14人(13.3%),离婚 2人 (4.8%);②对照组:按照入组病例的年龄、性别、文化等指标,在湘潭市第五人民医院部分职工、临时工,病人陪伴者等自愿者中匹配选取,共收集 42名正常人,其中男性 18例,女性 24例;平均年龄为(33.2±10.7)岁;③排除标准为:无精神病史,无神经系统疾病,无严重的躯体疾病,自愿参与合作者。所有研究对象都一直在湘潭市居住。大学 10人 (23.8%),中学 28人 (66.7%),中学以下 4人(9.5%);已婚 25人 (59.5%),未婚 15人 (35.7%),离婚 2人(4.8%)。两组数据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采用杨德森等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4]和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5]作评定工具。待病人正规治疗后,自知力完全恢复,由病人自评生活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答题时心理测验师在旁指导、督促,但不给任何暗示。对照组个别答卷,答卷后立即收回。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生活事件频率比较 抑郁障碍患者生活事件总数、负性生活事件数和正性生活事件数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且 1年内遭遇的生活事件大于 3件的有32例 (76.2%),见表 1。
表 1 两组生活事件频率比较()
表 1 两组生活事件频率比较()
研究组 对照组 t P负性事件数 5.27±4.10 1.23±1.93 3.21 <0.01正性事件数 2.43±2.53 0.79±1.14 3.10 <0.01生活事件总数 6.78±4.89 1.72±2.35 4.27 <0.01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生活事件严重程度比较 抑郁障碍患者的生活事件不论是总值、负性事件值、还是正性事件值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从生活事件的类型来看家庭问题和工作问题都有显著性差异,社交问题也有差异,见表2。
表 2 两组生活事件严重度比较()
表 2 两组生活事件严重度比较()
研究组 对照组 t P总值 (LEU) 67.64± 42.23 7.87± 9.46 5.24 <0.01负性事件 46.26±51.21 6.73±7.93 2.87 <0.01正性事件 20.23±25.22 2.93±4.96 2.78 <0.01家庭问题 44.66±32.46 5.53±8.94 3.89 <0.01工作问题 18.57±14.92 2.33±3.24 4.26 <0.01社交问题 8.71±12.89 0.82±1.66 2.06 <0.05
2.3 研究组和对照组社会支持量表评分比较 抑郁障碍患者的主观感受分、客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分、支持总分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 3。
表 3 社会支持量表分比较()
表 3 社会支持量表分比较()
研究组 对照组 t P主观感受分 17.52± 4.03 26.24±3.36 -4.98 <0.01客观支持分 8.65± 3.25 12.17±3.02 -3.00 <0.01支持利用分 6.42± 2.51 8.95±2.15 -2.84 <0.01支持总分 33.53± 7.67 47.7±7.52 -4.60 <0.01
3 讨 论
3.1 抑郁障碍患者与生活事件 本研究发现抑郁障碍患者较对照组在过去 1年内经历了较多的应激性生活事件,且生活事件的频度和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论是负性生活事件还是正性生活事件都与抑郁障碍密切相关,这与洪炜[5]的研究一致。但与以往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不一致。张明园[6]认为,只有负性生活事件与情感性障碍的发生有联系,正性事件不增加情感性障碍的危险性。朱丽萍等[7]认为,只有负性生活事件和独立性生活事件与情感性障碍发病密切相关。李凌等[8]认为,生活事件是老年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说明,生活事件可能是导致抑郁障碍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另外发现,研究组目前经历较多的 5个生活事件依次为:家庭经济困难、婚姻出现问题(夫妻关系不和、婚外恋 )、工作学习压力较大、家庭成员重病重伤、同事上下级关系紧张。某些发病率调查资料也发现有同样趋势,推测这可能与经济水平低,社会阶层低的人群,社会生活环境差,生活动荡,职业无保障等心理社会应激的负荷有关,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易发病。婚姻问题跃居第二,可能与当前比较高的离婚率和价值冲突有关,还有待以后详细的比较研究。
3.2 抑郁障碍与社会支持 许多研究认为,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有显著的影响。汪向东等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用于对深圳移民的心理健康研究,发现本地组社会支持总分高于迁居组。吕永良等[2]认为,有效的社会支持能增加耐受、应付和摆脱紧张处境的能力,阳性家族史、慢性应激和社会支持不足是老年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社会支持系统还有助于个体在紧张事件发生前提高自身的预见性和应付能力,从而提高心理功能的整体水平。张明园等调查认为社会支持不足可能在精神疾病中具有一定作用。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发现抑郁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为(33.53±7.67),低于健康组。
总之,遭遇生活事件后 ,社会支持不足或对社会支持利用不够,容易导致心理活动的紊乱而发生抑郁障碍的可能;因抑郁障碍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涉及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还与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等有关 ,即使同一事件对不同的个体的影响也存在明显差异,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事件反应也不相同。这也说明了生活事件对抑郁障碍的发病所起的复杂作用和机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Brow CW.Life event and affectiv e disorder replication and limitation[J].Psychosome-med,1990,55(3):248-259
[2]吕永良,吴爱勤,李鸣,等.老年抑郁症与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的关系 [J].中国临床康复,2004,12:2206-2207
[3]侯钢.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愈后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101-103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 ):102-106,127-131
[5]洪炜,姬雪松,马晓军.抑郁障碍患者的生活事件、防御机制与其发病关系的研究 [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1):20-22
[6]张明园.情感性疾病和社会心理因素 [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4(特集 ):46-48
[7]朱丽萍,龙彬,费明.情感性障碍与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关系[J].上海精神医学,1998,10(2):92-95
[8]李凌,李建明,李占江.生活事件与老年抑郁症发病的关系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46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