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武冈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2-06-14高志强
义 林,高志强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长沙410128)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过程和乡村文化资源,发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体验等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形态,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村环境、繁荣农村文化、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1]。近20年来,中国休闲农业迅速发展,在促进农民致富、农业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服务“三农”的朝阳产业[2]。本文在湖南省武冈市休闲农业调查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SWOT分析,提出武冈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1 武冈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对湖南省武冈市2011年休闲农业现状进行调查并经过数据整理和初步分析,得到表1数据。从表中可以看出,武冈市休闲农业总体情况为:2011年全市共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3个,全职从业人员960人,平均每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从业人数为15.2人;影响、带动周边1 450个农户,平均每个经营主体带动23户;2011年接待旅客51万人次,平均每个经营主体接待8.1万人次;2011年营业收入2 792万元,每个经营主体平均营业收入为44.3万元;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年营业收入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1 007万元,每个经营主体的平均农副产品销售收入16万元,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全市休闲农业2011年利润总额978万元,平均每个经营主体15.5万元;休闲农业上交税金109万元,平均每个经营主体纳税1.7万元,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总资产约6 229万元,平均每个经营主体投资98.9万元;经营面积249 hm2,平均每个经营主体经营面积3.9 hm2。
表1 2011年湖南省武冈市休闲农业现状数据
通过对湖南省武冈市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和相关职能部门现场调查考察和走访座谈发现,休闲农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进一步发展休闲农业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需要认真研究和妥善解决。一是布局简单雷同,同质同构现象明显,大部分休闲农业经营主体项目功能单一,缺乏创意和特色;二是缺乏专门化的经营管理队伍和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从业人员总体素质相对较低,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三是缺乏与产业发展相关的行业标准或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服务水平不高;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以满足乡村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2 武冈市发展休闲农业的SWOT分析
2.1 优势
(1)千年古城,文化底蕴深厚。武冈市位于湘西南部,地处雪峰山东麓,南岭山北缘,资水上游,是邵阳市西南5县(市)中心,素有“三省通衢,黔巫要地”之称。从西汉文景帝年间置县,至今已有2 200余年的建城史,“宝庆狮子东安塔,武冈城墙盖天下”的美誉亦由此而来。晋代名士陶侃(陶渊明先祖)曾在此任县令并建堂讲学;柳宗元的《武冈铭》至今仍刻于武冈同保岩;宋神宗亲笔题名的“宣风雪霁”古宣风楼仍存;王昌龄、文天祥等历代文人骚客都在武冈留下了久经传诵的墨宝;抗战时期黄埔军校二分校的迁入留下了诸多历史遗痕;著名文学家艾青、历史学家周谷城、教育家晏阳初等曾在武冈任教多年。历史的沉淀使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2)中国卤都,农业资源特色鲜明。武冈卤菜、铜鹅、脐橙等均为闻名遐迩的特色名产,远销国内外市场,武冈也由此被命名为“中国卤菜之都”。该市也是全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盛产优质稻米、生猪、玉米、油菜等农产品。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该市的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十一五”期间,全市年均农业总产值达到146 850万元,比2005年增加52 030万元,增长54.9%,年均增长10.9%;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59 6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 243元,比2005年增加421元,增长14.9%,年均增长2.9%,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3)交通条件较为完善,市场发展潜力大。境内公路2 055 km,其中省道S219、S220、邵怀高速武冈连线、洞新高速纵贯全境,紧挨娄邵、京广、湘桂、湘黔、洛湛铁路和G320国道。特别是近几年乡村公路建设迅速发展,水泥路面通达每个村,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随着私家车数量迅速增加,为城镇居民到农庄休闲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为休闲农庄提供了足够的客源和市场。
2.2 劣势
(1)品牌意识差,宣传力度亟待增强。多数休闲农业经营者品牌意识不强,不注重品牌建设,导致项目形象模糊,品牌影响力弱。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多为初级农产品,少有特色包装,难以吸引顾客。大多数休闲经营主体没有明确的创意策划,不重视对自身的宣传,导致市场影响力不大,整体效益不高。
(2)缺乏总体规划,同质同构现象明显。2011年农业部制订了《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要求各级政府制订地方规划,但目前武冈市尚未制订地方规划,使休闲农业在开发建设上缺乏科学的论证和合理的规划布局,经营主体同质化现象明显,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3)接待和服务设施落后,经营管理有待提升。武冈市休闲农业虽然整体发展较快,但经营主体的接待条件相对较差,服务水平跟不上去,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3 机遇
(1)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发展休闲农业。目前,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行业规划和指导,政府部门开始介入休闲农业产业的指导和乡村旅游业务的规范化管理,为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休闲农业发展实践和建设成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认为休闲农业已成为贯穿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态、生活功能,紧密联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3]。
(2)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完善。2006年,湖南省出台了《关于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和鼓励发展休闲农业,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邵阳市于2006年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市农村第三产业的实施意见》(市政办[2006]2号),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发展休闲农业的7项优惠政策。武冈市还专门成立了休闲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休闲农业的宏观指导和规范化管理,积极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3)发展前景广阔。我国自1995年5月1日开始实行的双休日制度,为城镇居民提供了足够的闲暇旅游时间,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大量客源;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4];近年来乡村公路的建设成果,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从而使休闲农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4 挑战
(1)投资需求量大,融资渠道不畅。休闲农业是一种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农业形式,同时又是承载农村文化事业的载体和平台。为了给乡村旅游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必须使其生产性项目形成规模效益,服务性项目达到消费者的基本需求,从而决定了休闲农业建设需要较大的投资。但是,目前休闲农业尚没有针对性的融资政策优惠,只能按农业生产项目或一般项目融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土地政策及其限制。2010年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休闲农业的用地政策可适用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的相关政策,文件中还明确规定“以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项目以及各类农业园区,涉及建设永久性餐饮、住宿、会议、大型停车场、工厂化农产品加工、中高档展销等的用地,不属于设施农用地范围,按非农建设用地管理。”面对这一界定,休闲农业经营者尚有质疑,对纳入非农建设用地管理的乡村旅游专用设施用地(尤其是永久性文化设施用地)是否能给予优惠政策,有待进一步探讨。
(3)同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加。近年来,武冈市周边的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如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的隆回县,其休闲农业的发展在全国的市县中首屈一指,整个邵阳市的大型农庄主要集中在隆回县,其投资过1 000万的有5家,如隆回乐欢天休闲山庄,总投资6 800万元,隆回九龙生态农庄投资2 600万元。因此,武冈市的休闲农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周边县市休闲农业发展较好地区的挑战。
3 基于SWOT分析的武冈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根据SWOT分析法的自身条件分析和外部环境条件分析,得出表2。根据这一分析结果,可以明确武冈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3.1 积极筹资,扩大休闲农业规模,深度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大力支持休闲农业的背景下,武冈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应主动加强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和交流,依托自身优势争取相关专项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平台,休闲农业的发展要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将农村的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整合起来,特别是利用荒山、草地、水库、溪流、河堰等,适度扩大休闲农业发展规模,提高资源利用率。
表2 基于SWOT分析的武冈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分析
3.2 以科学规划为基础,着重打造特色和品牌,提升休闲农业整体水平
政府部门应组织专家制订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以避免盲目发展和混乱发展,引导休闲农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武冈市的休闲农业发展应根据经济发展趋势结合本地区区位发展优势和特色优势资源重点打造特色农庄,开拓创新,以典型农庄为先驱带动休闲农业区域共同发展,形成“点上创新,面上推进”的开发体系。建设过程中可以联合其他优势企业(例如广告公司、营销策划公司等)共同打造企业的品牌以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市政相关单位应尽力帮助当地从业经营管理者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将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纳入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定期对从业人员按照不同的需求层次施才教学,补充他们的休闲农业管理和服务知识、乡风民俗知识和农耕文化、第三产业的服务意识及行业规范等知识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
3.3 坚持以农为本,拓展融资渠道,推动产业联盟
休闲农业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基地,以农民为主体,要坚持“以农为本,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原则。休闲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化,将推动休闲产业联盟纳入生态农业旅游的整体规划中,以规划为基础,市场为导向,产业为载体,形成“规模与数量、数量与质量、质量与效益”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专业化生产、商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
3.4 加大投资力度,着力开拓市场,规范行业行为
休闲农业是壮大农村文化事业的新载体、培育农村文化产业的新平台、拉动文化消费的新抓手、促进城乡文化融合的新舞台,发展休闲农业对推进农村文化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休闲农业是一种服务“三农”的朝阳产业,同时也是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公益性事业。休闲农业的公益属性,决定着公共财政投资的必要性。政府部门应加大投政投资力度,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行业支持体系,制定优惠政策。同时,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制定符合本行业的行为规范,引导行业的公平竞争,着力开拓市场,形成休闲农业产业发展集群,借助各种媒体加大对休闲农业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与其他休闲农业发展较好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1]严贤春.休闲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0-14.
[2]米晓妍,马忠秀.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11):10-10.
[3]农业部.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http://www.gov.cn/gzdt/2011-08/24/content_1931324.htm.
[4]高倩文,唐菊英,李 丹,等.湖南休闲农业的产业特征分析[J].作物研究,2012,26(1):56 -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