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针刺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2012-06-09芮兴国
芮兴国
动态针刺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芮兴国
(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江苏 213000)
比较动态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将120例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动态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9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动态针刺是一种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的有效方法。
针刺疗法;肩凝症;刺法;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五十肩,漏肩风,属中医学“肩痹”、“肩凝”范畴,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体力劳动者。本病急性期病程约为1个月,亦可以延续2~3个月[1]。笔者自2003年至2006年采用动态针刺方法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60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6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2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均为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X线平片检查,排除肩关节肿瘤、结核、骨折、脱位及严重的颈椎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2 d,最长5个月;右肩32例,左肩26例,双肩2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3 d,最长4个月;右肩31例,左肩26例,双肩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患病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患者取坐位,医者依次检查肱骨大、小结节骨突部,肱二头肌长、短头附着点,三角肌前后及三角肌粗隆处,斜方肌,冈下肌等处,观察压痛和压痛点情况。患肩保持自然位,先令患者适度活动患肩,指出疼痛位置。常规消毒后,采用0.35 mm×50 mm毫针对准上述疼痛部位直刺,待有起明显的酸胀感时,作持续性、大幅度的提插、捻转手法以获得强烈的针感,行针5 s,针感以患者耐受为度。然后令患者做前伸、后伸、内收、外展等动作,当出现疼痛时,让患者指出痛点位置并保持该姿势,医者对准痛点针刺,待有强烈的针刺感后将针退至皮下行多向刺,保持强烈的针感。让患肢恢复到自然位,令患者反复活动患肩以确定新的痛点行上述刺法。每星期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取肩髃、肩贞、臂臑、曲池、外关[2]。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后,采用0.35 mm×50 mm毫针进行针刺,行提插、捻转手法,待有明显针感后留针30 min,期间采用TPD照射。每星期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治愈 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好转 肩部疼痛减轻,功能活动改善。
未愈 症状无改善。
3.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9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1
4 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关节囊周围软组织发生的一种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关节周围软组织广泛性粘连,限制了肩关节的活动。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关节畏寒、疼痛和某一方向活动受限为特征,此时尚未出现明显的“扛肩”现象。中医学认为年老体衰,气血虚损,风寒湿邪侵袭肩部致筋失濡养,筋脉拘急。其内因为气血虚损,血不荣筋,外因为风寒湿邪侵袭。
动态针刺法是在以肩关节炎症粘连导致动态失衡为理论指导下的一种针刺方法[4]。其特点是令患者活动(主动或被动)肩关节至最痛程度,适度超范围活动关节,保持该姿势,针对痛点采用针法“合谷刺”,即一针多向斜刺,每一针且都有明显酸胀感后稍作短时间地大幅度提插,然后出针不留针。痛点即反应点,反应点是气血循环受阻引起的。病越重,拖得越久,反应点越多[5]。该针法是以动制动,即让肩关节得病灶在最大牵引下通过动态针刺使其得到充分治疗。针刺疗法和运动关节配合运用,疗效好,痛苦少,无副反应,具有显著的联合增效的效果[6]。该方法可提高痛阈,改善局部循环,舒筋止痛。
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往往疼痛明显,甚至夜间痛醒,患者不敢向患肩侧卧,早期要悬吊患测上肢,借助外界力量来克服患侧上肢的重量,使患肩软组织不处于做功状态,让患部软组织得以完全放松[7]。这样可使血管舒张,促进血液循环,炎性物质得以更快消除。待疼痛明显缓解后,应加强功能锻炼。
[1] 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6.
[2] 杨长森.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93.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4] 俞剑虹.动态针刺法治疗肩周炎30例[J].中国针灸,2005,25(7): 503.
[5] 周光廓,苏燕燕.最新针灸疗法300例[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 1999:7.
[6] 赵明华,徐邦杰,赵文华.针刺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31-33.
[7] 张神贵.颈肩腰腿痛奇效验法[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4:117.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n Dynamic Acupuncture for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in Acute Stage
-.
.7’,213000,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dynamic acupuncture and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in acute stage.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acute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60 in each.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dynamic acupuncture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by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evaluated after 3 treatment course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0%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96.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0.01).Dynamic acupuncture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in treating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in acute stage.
Acupuncture therapy; Frozen shoulder; Needling methods;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1005-0957(2012)07-0496-02
R246.2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2.07.496
2011-12-09
芮兴国(1969 - ),男,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