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2-06-09孙振永慕玉莹陈日棉
孙振永 慕玉莹 陈日棉
当今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等患病率不断增加,室性早搏患病率也随之有上升趋势[1]。引发心肌缺血甚至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室性早搏,尤其以频发室性早搏最为严重,对患者生命产生严重威胁。因此,防止心脏猝死,有效治疗室性早搏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对患者生活状况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笔者所在医院自2009年1月开始采用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频发室性早搏患者4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患者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1.5岁,伴冠心病12例,高血压11例,其中冠心病合并高血压5例;对照组组患者中男14例,女9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1.6岁,伴冠心病11例,高血压12例,其中冠心病合并高血压6例。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服用胺碘酮,3次/d,0.2 g/次,服药1周后改为1次/d,0.2 g/次;对照组患者服用冠心丹参片,3次/d,3粒/次。所有患者治疗第1周每天采集心电图,了解心率、Q-T间期等,治疗30 d后复查动态心电图。
1.3 疗效标准 患者心悸、胸闷症状全部消失,24 h动态心电图示患者室性早搏减少幅度超过90%为显效;心悸、胸闷症状有所好转,24 h动态心电图示患者室性早搏减少幅度超过50%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中,10例显效,8例有效,总有效率78.26%;对照组患者中3例显效,4例有效,总有效率30.43%。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者中出现Q-T间期延长2例,但未达到停药程度,将药量降低后,出现剑突下烧灼样不适者3例,采取对症下药治疗方案后,病情均有所好转。
3 讨论
临床中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便是室性早搏,其治疗效果因病情差异有很大不同。我国制定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主张对室性早搏先进行危险分层,再根据危险的不同程度进行救治。对器质性室性早搏患者,尤其是室性早搏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治疗力度要加强[4]。胺碘酮是治疗心律失常的特效药,胺碘酮具有直接细胞膜效应,抗交感神经。胺碘酮能够升高心室致颤阈值,同时降低心室颤动发作频率。胺碘酮还可扩张冠状动脉、提高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肌做功、减少心肌耗氧量等。
在器质性心脏疾病中发现有室性早搏现象存在,在非器质性心脏疾病中同样也有室性早搏现象的存在;神经体液因素也可以对室性早搏产生影响,室性早搏可以由交感神经张力增加所致,其减少可由迷走神经张力增加所致;心率变异性降低与早搏的发生有紧密关系[5]。
研究表明,治疗组患者中,10例显效,8例有效,总有效率78.26%;对照组患者中3例显效,4例有效,总有效率30.43%。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胺碘酮能够导致Q-T间期延长,但是Q-T的离散度被显著降低,表明胺碘酮能够延长动作电位时间,使心肌复极过程趋于一致,减小尖端扭转型室速发生几率。治疗组患者中出现Q-T间期延长2例,但未达到停药程度,将药量降低后出现剑突下烧灼样不适者3例,采取对症下药的治疗方案,病情均有所好转,因此患者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且可救治。
总体来说,胺碘酮对频发室性早搏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控制早搏,且不良反应可治愈,可应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
[1]李国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68例近期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4,33(1):43-46.
[2]李咏梅.胺碘酮静脉给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6,35(5):101-105.
[3]王洪军,赵明,程光文.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疗效观察[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6(3):10-14.
[4]廖真,傅禹林.频发室性早搏24 h分布的变异性[J].临床心电学杂志,1997,6(2):117-121.
[5]潘三葱,秦中胜.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2006,29(6):43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