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人性化护理分析

2012-06-09熊瑛罗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4期
关键词:肺源内科人性化

熊瑛 罗丹

(四川省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乐山6140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人性化护理分析

熊瑛 罗丹

(四川省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乐山614000)

目的探讨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我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组,其中对观察组28例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6.4%、7.1%,对照组分别为71.4%、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内科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人性化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我国呼吸系统的常见病,是由于肺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及结构异常,使得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而引起右心室扩大,甚至伴有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种心脏病。本病进程缓慢,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治疗过程中,加强对肺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优越的疗养环境与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树立疾病治愈信心,增加治疗配合度,提高预后及疗效,十分重要。本文对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其结果达到了预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38.5~84.7岁,平均65.8岁;病程3~40年,平均18.5年。其中合并症有慢性支气管炎21例,支气管哮喘5例,肺结核3例,支气管扩张4例,高血压11例,糖尿病、冠心病各6例;并发右心功能衰竭27例,肝功能损害13例,肺性脑病7例,肾功能损害4例,自发性气胸3例,下肢静脉血栓、上消化道出血各1例。56例中有长期吸烟史31例,占55.4%。所有对象均符合我国1977年制定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标准。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临床症状依次表现为咳嗽、肺部湿罗音、咳白粘痰、发热、呼吸困难、肢端及口唇紫绀、双下肢浮肿、肝肿大、黄脓痰、干罗音及哮鸣音、意识障碍、心房纤颤、胸水等。

1.3 护理方法

1.3.1 入院护理当患者来到病区时,责任护士应主动迎上为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并带领患者及家属熟悉病区、住院规则、作息时间、陪护制度等,消除因环境陌生而带来的紧张情绪。

1.3.2 住院期间的护理①综合患者年龄、家属文化程度等因素制定患者临床整体护理方案。通过“一对一”教育、小组教育、挂图教育等形式,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及预后等,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②对缺氧的肺心病患者要做好氧疗护理,包括对氧气湿化瓶及吸氧管的消毒、更换,湿化呼吸道,注意氧疗的浓度及流量等[2];③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严格记录其24h出入液量,并注意配伍禁忌及输液滴速。

1.3.3 出院护理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根据其综合情况填写详细的家庭护理档案,内容涉及患者病情、康复目标、计划、防治措施(如饮食、作息、锻炼、用药等)及复诊时间等。

1.4 效果评价方法按照《基础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2006年)护理效果评估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种。并根据我院自身实际情况,从基础护理、护理态度、安全管理、健康教育以及沟通交流、修养环境等方面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问卷在患者入院、恢复期或出院随机发放,每项均设有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1.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治疗14d后,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效果及复发情况比较(%)

3 讨论

“以人为本”是现代护理发展的重要内容,它要求临床护理模式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纯技能护理向以人为中心的优质整体护理转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由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引发[3]。笔者通过对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2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的28例相对照,其结果表明,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内科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1]孟巧霞.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19(3)∶1254-1254.

[2]杜彦丽.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观察与护理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09, 6(34)∶159-160.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4.094

:1672-2779(2012)-14-0137-01

:苏玲

2012-05-13)

猜你喜欢

肺源内科人性化
陈朝金教授运用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内转科型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伴2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包装色彩人性化设计观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66例临床观察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