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60例

2012-06-09邓小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4期
关键词:抽液胸膜炎结核性

邓小云

(湖南省新宁县人民医院内一科,新宁422701)

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60例

邓小云

(湖南省新宁县人民医院内一科,新宁422701)

目的探讨尿激酶在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治疗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正规抗结核治疗。实验组在抽出胸水后,应用尿激酶注射液10万u+0.9%生理盐水20~40ml稀释后,于包裹性积液腔内注入,间隔24小时于同一部位再次行穿刺、抽液;对照组患者每次于抽液后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积液腔内注射。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有49例治愈,8例有效,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方面,37例治愈,10例有效,有效率为78.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膜平均厚度方面,实验组为(2.51±0.21)mm,对照组为(3.47±0.32)mm,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治疗过程中,在正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可于胸腔中注入尿激酶治疗,可以加速消除积液,减轻胸膜粘连、增厚,是一种改善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预后的有效方法。

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痰饮;尿激酶

对于结核性胸膜炎来说,胸膜粘连及包裹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因为胸膜的增厚粘连而引起胸膜纤维包膜形成,对肺脏造成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这就要求在对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正规抗痨治疗,还要促进胸膜积液的吸收过程,防止胸膜肥厚粘连的发生,以免对肺功能造成不良的影响[1]。笔者就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治疗做相关的研究,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3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120例,其中78例为男性,42例为女性;年龄为24~81岁,平均为49.5岁;在病程方面为5~100天不等,平均为18.5d。均按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结核病分类法,确诊为肺内无活动性结核病变的单纯性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均为单侧,经B超和/或胸片证实为中、大量胸腔积液。无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无明显肝、肾功能障碍及其他合并症。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胸水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2HREZ/4HR方案行抗结核治疗。实验组在抽出胸水后,应用尿激酶注射液10万u+0.9%生理盐水20~40ml稀释后,于包裹性积液腔内注入,间隔24h于同一部位再次行穿刺、抽液;对照组患者每次于抽液后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mg积液腔内注射共2次。观察2组患者的平均胸膜厚度。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P<0.05被认为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按照WHO的标准评价疗效[2]:B超显示分隔消失,胸水吸收,无胸膜增厚为治愈;分隔减少,胸水吸收>80%,部分胸膜增厚为有效;B超显示分隔未消失,胸膜肥厚,引流失败为无效。有效=治愈+有效。

2.2 治疗效果实验组有49例为治愈,8例有效,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37例治愈,10例有效,有效率为78.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在胸膜平均厚度方面,实验组为(2.51±0.21)mm,对照组为(3.47±0.32)mm,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1 2组治疗效果对比情况(n,%)

表2 2组患者胸膜厚度的对比情况

3 讨论

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多表现为胸胁胀满、咳嗽、胸痛、喘咳息促。根据《金匮要略》“痰饮”所云:“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可将其归属为“悬饮”、“支饮”的范畴。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要比单一使用西药治疗的疗效高,可迅速改善症状,消除胸水,并能避免复发,减少由该病所致胸膜粘连肥厚并发症的出现。王淑英[3]等将10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采用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加服扶正涤痰散结汤,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减少胸膜粘连肥厚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副作用少于对照组;2组胸水吸收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胸膜炎时壁层胸膜每日产生的胸液中含有的蛋白质,仅1/3由脏层胸膜回吸收,剩余的蛋白质只能依靠胸腔抽液排除出。因为结核性胸腔积液内的蛋白含量一般较高,容易形成纤维凝块、纤维分隔,如果治疗不够及时,会引起胸膜的增厚粘连,这就使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高达30%[4]。胸腔穿刺抽液往往一次很难抽净,受每次抽液量的限制,需要反复穿刺,且每次持续时间长,随着胸水量的减少,肺复张后容易造成胸膜损伤,出现胸膜反应、胸腔感染、气胸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5]。尿激酶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使之转化为纤维蛋白溶解酶,后者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蛋白水解酶,可溶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凝块,如此可减轻胸膜增厚和粘连。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后,所引流的积液生化分析示有高含量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高水平的纤维酶活力,即胸膜腔积液中确实发生了纤溶活动[6]。当胸腔积液时间未超过6周,纤维蛋白尚未广泛沉积、粘连及分隔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对预防胸膜增厚有较好效果[7]。

综上,笔者认为在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治疗过程中,在正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可于胸腔穿刺过程中行尿激酶治疗,可以减轻胸膜增厚、粘连,是一种安全、行之有效的改善疾病预后的方法。

[1]赵亚丽,孙圣华.中心静脉导管负压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6,8(10)∶1378-1379.

[2]尹怡平,罗土光,李纯正.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04,12(5)∶84-88.

[3]王淑英.扶正涤痰散结汤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7)∶438-439.

[4]王魏,庄玉辉.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防痨杂志,2001,23(5)∶312-316.

[5]勾红峰,侯梅,朱江.细管胸腔闭式引流与常规胸腔穿刺控制恶性胸腔积液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05,8(5)∶459-461.

[6]Bouros D,Schiza S,Patsourakis G,et al.Intropleural streptokinase versus urokinase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ed parapneumonic effusion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7,155∶294-295.

[7]丁冬,邓益群,张怀岭.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预防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膜增厚和包裹性积液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32-34.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4.033

:1672-2779(2012)-14-0048-02

:苏玲

2012-05-16)

猜你喜欢

抽液胸膜炎结核性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提高地浸矿山潜水泵使用周期的方法
更正
超声对胸腔积液定位的诊断体会
复合式胸腔穿刺针在结核性脓胸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胸腔穿刺置管术对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影响因素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探讨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
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加用激素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