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曲酶治疗糖尿病足20例

2012-06-09王绍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4期
关键词:巴曲坏疽糖尿病足

王绍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安康门诊内科,牡丹江157000)

巴曲酶治疗糖尿病足20例

王绍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安康门诊内科,牡丹江157000)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联用巴曲酶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比同期常规治疗的另20例患者,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和治疗效果。结果巴曲酶治疗糖尿病足较常规治疗有着较好的治愈效果,临床有效率达到95%(P<0.05)。结论巴曲酶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糖尿病足;巴曲酶;治疗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及饮食生活结构调整,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已成为我国六大慢性病之一,该病到了中后期常常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而造成足溃疡[1],也称“糖尿病足”,国际范围内资料显示,15%糖尿病患者一生中发生至少1次足溃疡,我国大约10%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过足溃疡。有些患者血管硬化、基础病多、皮肤溃烂和感染经久不愈,严重患者可能需要截肢,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和负担,也给临床治疗与护理带来挑战,我院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巴曲酶,疗效甚好,下面就一些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糖尿病足患者40例,其中观察组(联用治疗组)男11例,女9例;年龄48~68岁,平均58岁;包括足溃疡14例,湿性足坏疽4例,其它2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4年。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50~68岁,平均59岁;包括足溃疡12例,湿性足坏疽5例,其它3例;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年。所有患者糖尿病均经2007年WHO诊断标准确诊,糖尿病足按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判定。2组在疾病类型、病程、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性不大,具可比性(P>0.05)。

1.2 糖尿病足WHO定义糖尿病患者发生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1.3 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因病程和病变严重程度而不同。轻者只有脚部微痛、皮肤表面溃疡;中度者可以出现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合并软组织炎;严重者在溃疡同时合并软组织脓肿、骨组织病变,脚趾、脚跟或前脚背局限性坏疽,甚者可以出现全脚坏疽。

1.4 方法

1.4.1 对照组常规进行糖尿病足的内科和外科治疗,包括控制高血糖:改善微循环和神经功能,进行局部清创,应用有效抗菌素,保证溃疡创面充分引流和创面清洁(具体略)。

1.4.2 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规格为0.5ml:5BU的巴曲酶静脉滴注,首次10巴曲酶单位,以后减为5巴曲酶单位,隔日1次,用100ml生理盐水稀释,静滴1小时以上,使用12周。

1.5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12周后对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显效:脚部疼痛、皮肤溃疡、瘀血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症状明显减轻,仍对患者有影响。无效: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体征无明显改善。

2.2 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不良反应使用巴曲酶的患者中有2例出现皮疹过敏,经对症处理消失。

3 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发病原因与神经、血管病变以及循环障碍、皮肤中促进皮肤生长的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减少相关,趾间或足部皮肤瘙痒、溃破等也是诱发因素,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毒物难以排出,高糖状态下细菌易于繁殖,致使溃烂处感染。

临床治疗方法和用药较广泛,但我们体会到,糖尿病足只有血管得到再通,同时溃疡创面有足够的血液供应,无感染和坏死,创口愈合才能加速,病情才能得到控制。我们在实践中联用巴曲酶治疗,由结果看出,较之常规治疗,其能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血液循环,促进溃疡愈合。巴曲酶是由矛头蛇蛇毒提取制得,具有降低血粘度、分解血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溶解血栓的作用[2]。其作用机制在于促进纤维蛋白溶酶的生成后溶解血栓,并降低血粘度,从而产生降低血管阻力以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使溶栓作用快速,缺血部位功能恢复,从而达到治疗和防止复发的效果。可见巴曲酶对于糖尿病足有着特效治疗作用。中医也认为糖尿病足是痰湿、血瘀的表现,需行逐瘀、通络之法。当然,使用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必须用足够量的输液稀释立即使用,并注意静脉点滴的速度,不宜过快。在给药前及给药期间应对患者进行血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凝集的检查,密切注意临床症状,一旦出现出血或可疑出血时,应立即中止给药。对于患有脑血管病后遗症及70岁以上高龄患者应当慎用。

综上,巴曲酶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1]李仕明.糖尿病足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2, 8(01)∶1.

[2]张玉华,万琪.巴曲酶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05)∶145.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4.021

:1672-2779(2012)-14-0034-02

:苏玲

2012-05-14)

猜你喜欢

巴曲坏疽糖尿病足
巴曲酶治疗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及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溃疡期糖尿病足及护理探析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巴曲酶在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
坏疽性脓皮病误诊为带状疱疹1例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