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果糖预防肝硬化肝性脑病60例临床观察
2012-06-09王毅
王 毅
(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西 玉林 537600)
肝性脑病(helpatic encephalopathy,HE)又称肝昏迷,是肝功能衰竭或门体分流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精神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可以从人格改变、行为失常、扑翼样震颤到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和死亡[1]。肝性脑病是肝硬化(hepatocirrhosis,HC)最严重的并发症,由于病情复杂,临床疗效差,常反复发生。我们知道,乳果糖对肝性脑病的治疗已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能否通过口服来预防肝性脑病发生,笔者从2005年3月至2011年5月开始使用乳果糖制剂来预防肝性脑病的的复发,发现其亦有着良好的预防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反复发生肝性脑病的LC患者,近1年内均有1次以上肝性脑病发生,均符合肝性脑病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35~70岁。所有病例治疗前均至少有1次以上的肝性脑病发病住院,治疗好转,出院后均能成功随访,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每组3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肝功能、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
1.2 方法
两组病例均随访1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治疗,乳果糖组给予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加乳果糖治疗,起始剂量,30mL/d,分早晚各一次口服,24h大便次数控制在2~3次,大便次数过多者,则减为15mL/d,大便干及次数少者,可增至45~60mL/d,以软便为宜,观察两组应用乳果糖治疗前后肝性脑病的复发率。
1.3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肝性脑病复发率比较
应用乳果糖治疗前两组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11,P>0.5),应用乳果糖治疗后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5.01,P<0.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性脑病复发率自身比较
治疗组复发肝性脑病率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7.14,P<0.005),对照组复发肝性脑病率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42,P>0.5),见表1。
表1 两组肝性脑病复发率比较
3 讨 论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是复杂和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其中氨中素学说在HE的发病机制中占有主要的地位,如何减少血液中氨的生成及清除血液中的氨,仍是目前治疗肝性脑病的关键所在。胃肠道是氨的产生及进入血液循环的主要场所[3],一般来说,肠道内氨来源于肠道细菌对食物蛋白质的分解,非离子氨(NH3)有毒性,能透过血脑屏障。离子型氨(NH4+)呈盐类形式存在,相对无毒,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当结肠内的pH<6时,血液中的NH3从血液弥散入肠腔,和肠道内的自身产生的NH3一起形成铵盐从肠道随粪便排出。乳果糖是人工合成的双糖,包括乳糖和果糖,其在结肠中被消化道菌丛转化成有机酸,导致肠道内PH值下降,从而使血液中的NH3从血液弥散入肠腔并与肠道内NH3一起形成铵盐,另外乳果糖具有的促进肠道乳酸菌的生长,抑制蛋白质分解,由于结肠内PH值下降,渗透效应发生,肠道水分增加,粪便容积增加,从而发挥导泻效果。故乳果糖维持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血氨,降低HE的发生率[4]。本研究结果提示乳果糖治疗组和对照组肝性脑病复发率存在显着性差异(P<0. 005),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5),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5),正是表明LC患者维持乳果糖治疗能有效地预防HE发生。
[1]王吉耀.内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22-526.
[2]2000年全国肝病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病杂志,2008,8(6):324.
[3]张丽华,崇雨田.亚临床肝性脑病的研究现状[J].临床荟萃,2002,17(21):20-11.
[4]卢海林.乳果糖联合乙酰谷氨酰胺治疗肝性脑病疗效分析[J].2008,13(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