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化实现原则的中美创意设计基础教学比较研究1
2012-06-08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文/ 王 怡 陈 青(浙江大学 城市学院,上海大学 美术学院)
一、以评价指标为导向的创意软实力演绎
汤姆·坎农2早在2004年在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上首次向中国国家管理者推介“创意城市”概念,即:“今后的城市发展,要建设创造性城市(创意城市)。创意城市的基础是人,而不是那些建筑。城市领导的作用是帮助人们过得更好,而不是他们可以想得更远。这是一个新的理念,能否接受这个理念是世界城市发展中的一个挑战。建设城市硬件没有错,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城市中居民的自信,建立他们的知识资本” 。由此概念倡导以后,“创意城市”的建设及其评价指数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地方政府所关注的一个重大议题。随后香港特区政府委托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为香港创意指数设计一个框架,2004年11月相关成果以《香港创意指数研究》(A Study on Hong Kong creativity Index)为题发表。这个框架界定了香港“创意指数”的范围并引入重要概念,按逻辑结构为依据构成所谓的“5C”模型。该模型具有两个主要形态:一是结构或制度、人力、社会和文化资本四种资本形式是直接影响城市创意增长的固定因素;二是上述决定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累积效应,是以创意成果或产出为表现形式的。“5C”模型指出,结构或制度由人构建,因此创意指数中最为关键的是人的因素。
对区域创意产业经济竞争力的评价,现今通用的标准是卡内基梅隆大学学者理查德·弗罗里达3的3Ts指标,其对美国的城市进行了创意评估与排名的研究,提出了美国创意评估体系的架构,即“3Ts”理论,以此来反映美国城市的创新能力。3Ts模型对经济发展的评估是通过一整套指数具体实现的, 详解如下:
1.“Talent” —人才: 该指数参照一个地区拥有学士以上学历人数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从事与创意产业相关工作的人员数量,来反映地区创意产业人力资源情况。
2.“High-Tech” —科技:该指数包含了创新指数和高科技指数两项。创新指数选择了人均申请专利数作为衡量的标准,高科技指数对该地区与高科技相关产业的规模和集中度进行衡量。
表1
3.“Tolerance” —宽容度:根据综合多样化指数,并参照波希米亚指数(Index of bohemia)和人口混杂指数而提出的。波希米亚指数是指对从事艺术创作的相对人口,作为该地区艺术财富创造者规模的直接依据、人口混杂指数是统计一个地区内外来人口的比重,反映了该地区对外来人员或移民的开放度。
通过运用“3Ts”理论,依据三项指标权重平权原则,理查德·弗罗里达对美国城市进行了评估与排名,研究表明,在美国具备创造力的人才喜欢住在科技(Technology)、才能(Talent)和包容开放性(Tolerance),即3Ts指标排名靠前的城市名列前茅的分别是旧金山、奥斯丁、圣地亚哥和波士顿。在此项研究中,理查德·弗罗里达揭示了创意经济的崛起和创意阶层的变化,使1950年至2000年间美国社会发生转型,指出北美地区创意阶层区域性集中的现象。理查德·弗罗里达认为,创意阶层极有可能成为未来产业经济的优胜者,从而促进高端就业和地区经济增长,进一步增强其所在区域竞争优势,促成人才、产业环境、经济良性循环。
除3Ts指标之外,另一相对通用衡量标准是由查尔斯·兰德里1查尔斯·兰德里,当代“创意城市”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其代表性著作《创意城市:都市创新的工具书》(The Creative City: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一书是关于创意城市理论研究的权威著作之一。提出的创意指标,其认为创意城市的基础是建立在下列因素上:人员品质、意志与领导素质、人力的多样性与各种人才的发展机会、组织文化、认同感、都市空间与设施和网络动力关系。查尔斯·兰德里提出了“城市活力”与“生命力”两个重要概念,城市活力是城市天然的力量和源泉,生命力指的是长期的自足、永续性、适应能力和自我再生。
通过3Ts指标及“创意指标”比较美国与欧洲发达国家的创意关系,得出相对参考结论(对欧洲创意指数的评估是在对美国创意城市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瑞典位居全球最有创意的国家,美国为其次,中国大陆名列全球第三十六位……尽管上述研究采用的指标分析与采样未必完全科学,但得出的结论却是具有指导性的,即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取决于其吸引、保留和发展创意人才的能力。
1.1 国内创意设计基础教学与文脉
细究上述创意人才聚集与积淀的地域差距而追本溯源,最直接影响与作用创意经济和创意人才阶层基数的,是林立于城市之中的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本科教学。新中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设计基础(或称工艺美术)教育定义为“图案”,但是基于“图案”的定义颇为复杂,暂不说日本原创此词的本义(表1),单看当时几位图案大师的观点,如雷圭元2雷圭元,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家。1929年赴法留学,研究染织美术和漆画工艺。1949年后,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陈之佛3陈之佛,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中国画家。1918年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学习,是第一个到日本学工艺的美术的留学生,1923年学成回国,曾创办尚美图案馆。先后在上海艺术大学、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授。他们的图案学体系就不尽相同,雷圭元一生的贡献,当以建立了新中国体系的图案学理论,随后亦可称之为设计基础教学理论。不幸的是雷圭元建立的设计基础教学理论——在对传统文化深刻认识基础上的与中国思想和图像文脉有血有肉关联的图案体系,由于历史原因未能够继承发展。取而代之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现代工业文明为背景的设计基础训练方法,整个课程体系都和包豪斯设计课程教学相类似,如今中国大陆各艺术设计领域任教的专业教师,无外乎由此体系培养塑造。但当下高校学界试图改变其沿用三十余年基础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呼声一再出现,普遍认为现行的设计基础教学“太实或太死”,其中一很大原因是教师由此根深蒂固体系培养,以致局限了创新思维。而应对构建起适应创意经济甚至“中国创造”时代背景的创意设计基础教学体系,对教学建构的局部改良,显然不能真正解决当下创意设计教学实际问题。
1.2 美国设计基础教学体系的建构
美国设计艺术教育发展曾经一直沿用欧洲的体制与培养模式,二战期间前包豪斯主要成员纷纷流亡美国,1938年在美国芝加哥创立了美国包豪斯后,使欧洲的建筑和设计中心转移到了美国,发展了非常追求形式的国际主义风格。由于二战期间美国不是主战场,大量欧洲流亡艺术家与设计师的积淀,对其艺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史无前例的推动作用。而今包豪斯教学体系、甚至极具美国精神的雷蒙·罗维1雷蒙·罗维:1893—1986,美国工业设计之父,20世纪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师之一、设计行业的先驱,其将流线造型与欧洲现代主义融合建立起独特的艺术价值;首开美国工业设计的先河,促成设计与商业的结合。(Raymond Loewy)设计观在当下美国设计教学中已被视为历史。美国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与课程设置目标,早已从重视培养基础设计表现技法与造型能力训练,越来越倾向于对下述九项能力的培养:
1、针对商业价值的批判能力培养(Criticalness Based on Market);
2、多样性创造能力培养(Diversity);
3、开放性思维(Accessibility);
4、设计与创造安全感(Safety and Security);
5、求同存异能力培养(Identity and Distinctiveness);
6、革新力培养(Innovativeness);
7、团队协作能力与增效培养(Linkage and Synergy);
8、竞争力促成(Competitiveness);
9、组织能力建构(Organizational Capacity)。
创意设计产业是具有极高附加值的“引擎”产业,其作用可以定义为完成满足功能性前提下的“溢价”,在上述九项能力培养指导下的美国创意设计基础教育,着重了现代设计艺术的创造性、多元性和多变性,稳固了美国当代世界艺术和设计教育中心地位。在与美国设计交流频繁之后,我们发现位于设计行业最发达地区之一的加州,以洛杉矶艺术中心学院2洛杉矶艺术中心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建院于1930年,是一所依托现代设计为基础的和艺术设计行业紧密相关的艺术学院,致力于培养以视觉艺术为职业的工作者以及艺术家。学校和世界很多大型的企业有着密切的合作,而这些企业也是学生学习期间研究和项目制作的主要赞助者,企业和品牌包括ADOBE、耐克、环球电影公司、现代、索尼、诺基亚、奥迪等。洛杉矶艺术中心学院学生有非常便利的条件在上学期间就可以接触这些未来可能的雇主和客户。学校也经常邀请著名的艺术家和专业人士来校讲座并与学生交流。学院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的知名度,原因是这所学校培养了诸多著名工业设计师,最擅长的是交通工具设计,包括宝马、奥迪、现代等多款经典车型设计均出自该校毕业生之手。(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主张大众理想教育、尤为重视市场实践的设计院校为例,其设计专业本科学生的造型基础与绘画能力远不如中国学生,可是他们的设计思维或创意表达却是妙趣横生,更为重要的是其学生最终能将妙趣横生的灵感落实到产业化、实现其创意设计产品(无论工业或视觉产品)的工业化制造与生产,并接受市场的检验,优胜劣汰。分析与细究上述差别之缘由,最后可归结为中美设计专业对创新设计基础教学之间的差别。
图1 思维与设计流程通过
二、基于产业化观念实现原则的创新设计基础教学概念提出
2.1 设计观念实现与产业化
创新设计与传统设计教学的差异在于,传统设计教学主要是针对技能技法的培养,创新设计更多的是关注灵感与概念的实现,完整的来说其思维与设计流程通过即图1,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创意设计而言,发现问题的意识与新设计理念(元素)的建构是最为关键的,并从创意设计学界延伸到创意产业(图2),最终获取利润与市场价值。虽然国内现在设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造型能力和设计表现技法(手绘或建模能力)普遍强于发达国家或地区,但创新性的设计灵感与构思比表现技法更为重要,这也是现行国内学界在创意设计教学中最为或缺的短板。
虽然包豪斯体系与思维在美国的设计文化发展史上有着空前的影响,随后衍生的国际主义风格过度强调了设计材料、技术和结构而忽视了个人的情感需要,在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设计教学中几乎淘汰了包豪斯体系,立足于雷蒙·罗维的实用与市场化设计观,逐渐开始重视人性、强调个性的设计概念,随之衍生发展出一套基于美国社会文化特点的设计教育体系。
美国的设计基础教学体系可以凝练归纳为“独立的、以观念实现为前提的、心手相应的教学体系”。近年间国内各设计学院纷纷成立基础部,但又在各专业、科系间种种不适应理由的反对下逐渐融解。这一嬗变的过程,让创意设计学界清晰的意识到:设计基础教学已经不是一种为进入“专业”学习前的“服务”,而是有独立思想的艺术设计思维启蒙,而最终需要培养的是以观念实现为原则的创意设计思维与表现能力。观念问题直接关联到艺术设计的本质:观念强调的是“思想与概念”,设计强调的是“实现,即解决问题”,而“以观念实现为前提”正是创新设计所必须的本质。当国内大多数设计学院还执着于设计基础要重视对“技法”训练时,美国的设计教育主要思路已视“观念”为首要、“实现”为前提,技法只是实现观念之一种途径而已。而其对“观念”范围的定义相对宽泛,涵盖传统、现代与后现代思潮、艺术风格流派、可实现技术等等,包含了比原来单纯的技法更广阔的“设计基础”,此项也正涵盖了理查德·弗罗里达对区域创意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3Ts指标中“人才指标”和“科技指标”的所需内容。
“心手相应”是立足于在观念基础上的技法表现,“基础”不再拘泥在“二维与三维”之中,美国设计类院校都相当重视对“workshop(工作坊)”的使用,当代设计艺术是一种广义的综合,一年级的学生不但在木工坊、金工坊、陶艺坊、摄影坊等之间自由来回走动,还有相当多的时间解决“流媒体和信息处理”问题,这对于任何一个现代设计师来说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设计基础”了。动手课程与“专业设计”学习的区别在于:它不是深入的,而是原理性的学习,需要明确培养和构建的仍然是一种设计的“观念”和“实现手段”,最终目标依然是“心手相应”。原来的技法训练并没有被抛弃,而是将其提升融合在类似“视觉表达”、“形式语言与表现”等课程之中,相比原本纯粹的技法训练(如素描、速写、专业绘画等)不同的是,它必定有一个“观念”的指引目标,引导如何运用不同的技法与技巧去实现“自发性”的观念,直至设计问题的解决。
图2 灵感源发现→概念提出→工程综合分析→观念实现→产业化实现过程设计案例
图3 洛杉矶艺术中心学院本科生学分体系建构(部分)
2.2 洛杉矶艺术中心学院创新设计培养模式
以洛杉矶艺术中心学院教学管理体系为例,一个设计专业本科生至少要修满120-135学分,一门设计专业课通常为3学分(图3)。课堂讲课教学时间相比国内较短,教师只讲授概念、思维、程序等,本科生需要在课外查阅资料(包括网络资源)自修学习,过程其中充分体现了个人对学习内容的研究性,若设计作品是重复已实现过的内容就不会得高分,这也促进和培养了学生们追求创新和独到的“观念”与设计精神,即理查德·弗罗里达在3Ts指标中“宽容指标”的内容。“设计作品评图”环节是设计基础课堂中非常普遍和重要的内容之一,此讲评项要求学生向其他同学和教师展示自己的作品,重点在于陈述自己的设计感受和创作过程。“评图”环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听到和表述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的艺术反馈和见解,而美国的专业教师通常采取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讨论。这对于学生表达个人观念与见解,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设计风格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学分制的学习环境中,洛杉矶艺术中心学院学生可以更多地从自我发展的方向考虑选择课程,也可根据教师的授课风格来选择最使之受益的课程。倘若教师讲授的某门课程内容乏味且陈旧,来注册选修此课的学生人数就可能达不到开课人数的要求,这门课程就可能被注销,从而影响教师的评价与考核。而学生成绩分为A至D四级,相当于国内五分制的5至1分。各门课成绩综合起来,就形成一个学生的平均成绩,即GPA,GPA的标准计算方法是将大学成绩的加权平均数乘以4,再除以100,美国的GPA满分是4分,即A=4、B=3、C=2、D=1、GPA的精确度往往达到小数点后1到2位,由此学生GPA不低于2.0(等同于C-),修满学分后就可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图4 综合型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模型构建
三、中美创新设计基础教学比较研究
3.1 教学目标的比较和思考
多元化时代的设计没有定性和惟一性标准,每个人都可能创作出个性化的成功设计,即立足于产业化观念实现原则的创新设计。创新设计及其基础教学是综合性的交叉学科,需要有综合性的丰富知识积淀,相关的人文学科知识是其重要的支撑内容,国内一线设计院校已经对此构建、实践综合设计专业培养体系(图4),探索适应多元化的实际设计需求。后现代创新设计和现代艺术联系紧密,美国创新设计与基础教学体系,致力于培养与发现人们生活和社会真正的“需要”。因此在设计创作培养与教学中,就不仅关注形式和表象,并且重视其设计中隐含的文化脉络和生发点,从而增强艺术创造力及形成个人设计风格。在后现代主义的社会中,美国创新设计教育的教学目标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学目标是教育内容实施的指引和方向,但教育目标在具体的创新设计实践环节上,不断发现生活和社会真正有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形成“观念”不断指导、完善最终达到“观念实现”。基于上述创新性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国内设计院校对“从业率”的关注必定强于现行的“就业率”。
3.2 教学内容的比较和思考
从教育的本质来说,教育是要最大限度地发展人的创造力,而创新型思维是设计教育相比其他学科培养的长项。美国在创新设计教学体系中启发创造能力的课程所占比重较大,设计概念性教学内容所占比例也不少。我国的设计专业很大程度上偏重于技能的训练,学生的专业基本功扎实。但其作品创新性、思维深度和美国同类院校学生相比则有很大的差距。基于一个多元化的世界,统一固定模式的创新设计教育内容已完全不能满足各种不同社会的需要。在美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中,有综合性大学中以概念性课程为主要对象的理论研究型学院,也有以社会项目课题为主的实践型学院(如洛杉矶艺术中心学院)。不同的市场需求就会派生出不同的学校,统一规范的艺术设计与创新教育模式在不同的学校也会有不同的教学体系,以此来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在国内当下市场为主导的社会,市场的设计人才需求多样化,设计学院也需要打造各自不同的专业特色、创新目标,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
3.3 教学方法和结构的比较和思考
教学结构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和内容的重要环节。美国创新设计与基础教学结构是以对话性为核心的,整个课程体系是连续、渐进和关联的。课程体系丰富多样,为合作性的对话探索提供了多重领域。其次,课程内容的渐进和循环,课程结构没有强加的起点和终点, 可以打破年级、专业,学生可以根据专业兴趣点、实际需要和所长选择合适的课程。最后, 美国创新设计与基础教学结构的相互关联性和互动性,促使整个教学结构中的教师、学生、学院、教材、人的观念等因素互动连接,从而形成一个高效的联动体系。
美国在创新设计与基础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工作室形式,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状态,教师绝少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学生身上,在培养其“问题发现”能力的过程中,体现了理查德·弗罗里达在 3Ts指标中“宽容指标”的贯彻。创新设计与基础教学方法更多是启发式和引导式:设计教师在课程作品创作中将“问题发现→概念提出→工程分析→观念实现→产业化实现”过程逐一融入,保证了学生的创意思维不被教师的固定思维打击和破坏,而学生创作过程中所需的是教师“基于设计产业化观念实现原则”的斧正,由此使创新设计教学目标得以完成,形成了一个教师参与、引导学生认识、体验和创作的教育教学模式。
国内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历来比较统一和模式化,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表单也是统一固定设置的,近年虽有变动调整,但更多的仅仅是课程名与学分的更新,授课内容基本照旧,教师人员依旧。中国大陆设计学院和其他不同科系、学部及学科间的联系比较少,不同学科背景和年级的学生绝少有机会一起上专业课并参与设计课题的研究,专业教师的课堂纯理论研究性讲述(Lecture)时间比重也相对多于美国。在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国内学生惯于教师为其确定设计方向和方案,自己的“问题发现”与“概念提出”却很少,甚至到了高年级一味揣测授课教师的专业口味与偏好。由此在创新创意设计能力培养与“问题发现→概念提出”环节中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导致了学生在通过大量设计专题训练后,技能技法的熟练度随之提高,设计思路模板化倾向严重,而问题发现能力普遍下降,甚至不如低年级,创新性观念与设计思维甚少。
四、结论
基于产业化观念实现原则的创意设计思维与设计教学,需要用先进、完善的设计理论指导和实践研究来提升,常规低水平的重复设计操作与实践,除了熟练表现技法与提升出稿速度外,基本不可能提高本科生创新设计思维水平,即“问题发现”与“概念提出”的能力。因此现行中国大陆设计院校科系,亟需汲取所处世界设计发达地区院校成功的创新设计教学方法与经验,融合中国国情切实的革新提升自身设计教学体系,为“设计概念实现”和“产业化实现”阶段打下实际的基础,从而适应国内庞大的设计市场和人才需求。
与此同时,加强艺术设计学部与相关交叉学科的融合以及着重创新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着力从设计专业(包含各设计方向)教学目标制定、模式调整、课程体系改革等务实层面,有效提高创意设计思维与设计教学培养质量是国内现行艺术设计专业与设计基础教学首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关于中国创意设计教育与设计基础教学的发展改革,将在今后有更多更深的研究和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