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肝炎纤维化程度的临床分析
2012-06-07欧阳可勋黄洲李杰生董英超胡玉明
欧阳可勋 黄洲 李杰生 董英超 胡玉明
肝炎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各种严重疾病,威胁患者生命。 肝纤维化是肝炎病情进展过程中的常见病理变化,早期及时的诊断,有助于患者及早接受治疗,改善预后;而在治疗过程中对病情做出客观的追踪监测,有助于微调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目前病理活检仍是肝炎病情诊断及病情分级的权威标准,但其对患者的创伤明显,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病情监测时仍采用组织穿刺,对于病情严重患者来说不适用[1]。目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由于其明显的无创、准确、快速优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探讨相对合适的弥散敏感系数值,以便对病情监测提供更为客观的参考,回顾性分析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37例,男28例,女9例;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36.1岁。均经病理活检和血清学确诊,为HBsAg、HBeAg、抗HBc阳性患者。肝纤维化组织学Ishak分期:1期7例,2期11例,3期9例,4期6例,5期4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DWI检查。使用GE signa 1.5T MRI系统进行扫描,先行磁共振常规扫描,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肝或脾下极,扫描参数,带宽41.67 Hz,翻转角10°,层厚7 mm,层数20层,间距1 mm,矩阵128×130,视野380 mm×380 mm,采用8通道腹部线圈,T2W 抑脂横断位、冠状位、T1W同、反相位和FIESTA平扫。屏气梯度回波FSPGR序列获得T1W 图像,TE 2.3 ms,TR 205 ms;呼吸门控FSE序列获得T2W图像,TE 88.1 ms,TR 6000 ms。DWI采用 GRE-LAVA 动态增强扫描,弥散敏感系数b值为300、500和1000 s/mm2时,TR/TE 分别为 2500 ms/61.6 ms、2500 ms/72.5 ms、2500 ms/81.2 ms,单次屏气时间为16 S。所得图像采用 GE AW4.3工作站进行处理,选用b=0 s/mm2的图像分别与b=500、1000 、1500 s/mm2的合成图像分别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DC)值。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相关性采用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1∶30 s/mm2,b2∶500 s/mm2,b3∶1000 s/mm2,肝炎纤维化各分期与ADC值 b值相同时,ADC均随着病情分期的严重呈现递减趋势;病情相同时,ADC均随着病情b值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见表1。
表1 肝炎纤维化各分期与ADC值×10-3 mm/s,
表1 肝炎纤维化各分期与ADC值×10-3 mm/s,
ADC1 ADC2 ADC31 期(n=7)期别2.21 ±0.11 1.57 ±0.09 1.35 ±0.052 .39 ±0.18 1.89 ±0.15 1.71 ±0.122 期(n=11) 2.35 ±0.14 1.83 ±0.13 1.68 ±0.103 期(n=9) 2.31 ±0.15 1.76 ±0.14 1.52 ±0.094 期(n=6) 2.24 ±0.13 1.64 ±0.12 1.43 ±0.075 期(n=4)
2.2 相关性分析 病情分期与各ADC均有显著相关性,其中ADC2与病情相关性最大,提示b=500 s/mm2时相对来说最为合适。见表2。
表2 肝炎纤维化分期与ADC相关性
3 讨论
弥散是指组织中水分子的随机不规则运动,即布朗运动,物质的弥散特性可由D来描述,这是DWI成像的基本原理。在梯度磁场下,弥散运动分子中的质子以不同频率自旋,按照磁场梯度随机移动,产生不一致的相位位移,构成磁共振弥散图像的对比。不同的弥散强度以不同信号强度的方式被显示出来,形成组织对比,DWI图像为组织形态与运动状态的结合图像[2]。人体内的分子运动不仅包括水分子的布朗运动,还包括体内毛细血管或微循环或灌注作用,以及细胞膜通透性的方向改变,细胞的渗透性和温度变化和体液流动等。所得信号变化不能完全反映真正的弥散系数.因此常用ADC来代替真正的弥散系数(DC)。
DWI检测信号强度主要与弥散敏感梯度(b)和水分子自由度有关,弥散慢的组织,信号弱,ADC值低;弥散快的组织,信号强,ADC高;不同的分子环境和组织结构和对布朗运动的限制程度不同,其信号降低的程度与正常组织之间形成差别,通过DWI检测,可以发现病变,并且可进一步确定病情分级。肝纤维化是由于肝细胞发生反复持续的炎性刺激,导致肝内结缔纤维组织的异常沉积和增生,过多的胶原在肝内沉积,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因为体内存在纤维降解过程,肝纤维化是可以减轻和逆转的,肝纤维化时候采取治疗措施,病情尚可逆转,因此对病情做出追踪监测非常重要。
肝组织内胶原纤维的增生可以反映肝硬化和肝功能损害程度,是肝硬化的主要病理变化,肝纤维化的主要成分是胶原,其分子结合紧密,限制了组织内的水分子布朗运动,从而与正常肝实质形成具有明显区分度的图像,为DWI的监测提供了提论可行性。目前临床上争议较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DWI的检测准确性上,因为不同的b值,可直接影响对病情分期判断的吻合性。过低或过高的b值都不利于准确判断病情。采用低b值时,灌注对ADC值的影响比水分子弥散大,求得的ADC值偏高;采用高b值时,图像易变形,磁敏感伪影增加,信噪比下降,图像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目前一般采用300~1000 的b值。
本研究分别采用b值为300,500和1000 s/mm2,虽然各组b值均和病情分期有显著相关性,但b=500 s/mm2,相关性最好,有学者[3-5]的研究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当然,我们探讨的只是相对合适的参数,也有学者有不同意见[6],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DWI作为一项无创,准确的技术,在肝炎临床诊断和肝纤维化病情分级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1 吴秀颀.免疫细胞与肝纤维化发病关系的研究.河北医药,2011,33:1232-1234.
2 张雪辉,梁碧玲,赵继泉,等.肝脏常见病变弥散系数的初步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26.
3 杨洋,宋彬,吴蓥.慢性病毒性肝炎组织病理学分级和磁共振弥散成像的对照研究.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6,13:469-473.
4 杨正汉,谢敬霞,胡碧芳,等.肝硬化组织表观扩散系数改变及其可能机制的实验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849-851.
5 沈文,尹建忠,张龙江,等.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MR扩散成像及与病理对照、CT灌注参数的相关性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1000-1004.
6 王康,王之,王培军,等.磁共振扩散成像和门脉血流量测量在乙肝慢性肝病中的应用评估.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70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