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对PCI治疗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2012-06-06董艳妮李玉玲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18期
关键词:内观认知疗法质量

董艳妮 李玉玲

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48

冠心病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的疾病之一,它所带来的医疗费用以及身心功能障碍,给患者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是目前创伤性最小的冠状动脉再通术,在临床上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PCI治疗导致患者出现很多的相关问题,例如担心支架术后再狭窄和手术的效果、支架费用、社会功能受限等多方面问题[1],使患者过度思虑导致睡眠障碍[2-3]。内观疗法是一种源于东方文化的心理治疗方法,内观认知疗法是将内观疗法与认知疗法相结合并创新的心理疗法[4],刘佩佩等[5]报道显示,其主要用于身心障碍、神经症、药物依赖等方面的治疗,为改善PCI治疗患者的睡眠质量,本研究将内观认知治疗应用于PCI治疗患者,现将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连续入选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纳入标准:①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②以往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此次进行PCI术治疗的;③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精神性疾病病史者;②合并有影响睡眠的疾病者,如前列腺增生、糖尿病等。

1.2 研究方法

1.2.1 抽样与分组 对就诊时段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2010年11月~2011年5月纳入对照组35例患者;2011年6月~2011年12月纳入干预组35例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遵从患者入院就诊治疗的自然顺序选择患者进入对照组和干预组。部分患者因为病情进展或各种原因不能参与测试,最终共计65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见表1。由表1可以看到,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医疗费用及宗教信仰等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1.2.2 干预人员及方法 研究干预人员由研究者本人及统一培训后的护理人员共7人组成。所有患者均进行PCI治疗方法的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在研究人员和照顾者的协助下进行分散内观认知治疗干预[6]。方法如下:①干预治疗环境:将患者安置在二人间病房,干预时用屏风遮挡患者,屏风内只有患者一人且要求患者保持安静,除大小便外,按照内观认知主题和对象,进行回忆、思考,不能读书、看报、听音乐或做与治疗无关的事情。②干预治疗时间:时间为7 d,每天两次,14:30开始16:40左右结束,18:00开始20:10左右结束。前5天对他人进行内观,第6天患者用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进行内观,第7天进行认知治疗。研究人员间隔1 h与内观患者谈心1次,每次5~10 min,了解患者回忆和思考的情况,对内观情况进行肯定和指导。内观者在《内观认知疗法指导手册》上记录重要事实和感受,研究人员每次接受咨询后要写指导语。③内观对象:由患者自行确定,选择自己最亲近的人4人(爱人、父母亲、兄弟姐妹、子女、朋友、姨姑伯舅、老师、同学等),讨厌者确定1人。④内观主题:对方替我做的事情,我替对方做的事情,我给对方添的麻烦。⑤认知疗法:在内观疗法反思和领悟的事件基础上,辨别并纠正存在的自我中心主义立场和各种各样的非理性认知。

1.2.3 资料收集 所有问卷调查均在研究者与患者保持良好的关系下进行,解释研究目的和意义,使用相同的指导语。让观察组患者熟悉和理解内观认知疗法里面的内容,所有患者均在PCI治疗后3 d和干预结束后依据自身的感受独立或在他人帮助下完成问卷。

1.2.4 研究工具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由19个项目构成,内容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每个项目按0~3分计算,累计各项目评分为PSQI总分,其范围在0~21分,PSQI总分>7分,表示存在睡眠紊乱,分数越高表明睡眠越差[7]。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睡眠PSQI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睡眠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基本相同。见表2。

表2 干预前两组PSQI评分结果(x±s,分)

2.2 干预后两组睡眠PSQI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干预组睡眠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总分,两组患者睡眠情况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结果(x±s,分)

3 讨论

3.1 PCI治疗患者睡眠紊乱的因素

良好的睡眠能促进人的生理功能更加旺盛,促使疾病康复;睡眠相对不足可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充足有效的睡眠是PCI治疗患者的首要需求,如果出现睡眠障碍,患者容易发怒、产生中等程度以上焦虑、过度紧张并伴有身体疲劳[8-9]。研究证实,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睡眠状况分值均超过1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状况均较差。睡眠紊乱可能有如下几种原因:①疾病因素对患者睡眠的影响。身体不适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CI患者由于放置了支架,患者担心支架移位而产生较大压力和过度紧张,身体运动受到制约从而出现睡眠障碍[10-11]。②噪音。主要是由于医生和护士的说话声、操作治疗发出的声音、科室人员和患者及探视者的脚步声和手机铃声等,这些噪音让患者的交感神经激惹程度加强,表现出心率加快、疼痛加剧,血压升高,从而间接影响患者的睡眠。③心理认知因素。多种因素造成了患者焦虑、孤单[12],让其注意力完全专注于自己的疾病,表现为全身不适及入睡困难等现象。

3.2 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对PCI治疗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

PCI治疗措施具有危险性、复杂性和结局不确定性,困扰着患者睡眠状况。除此之外,干扰患者保持良好睡眠的因素也比较多,经济因素除外,很多因素是可以控制的,例如控制探视时间、保持和维持病区安静,将科室噪声控制到最低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前提。分散内观认知疗法是众多心理治疗方法中的一种。研究结果提示,未进行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的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对睡眠起到改善作用,能显著提高睡眠质量。说明分散内观认知疗法改变了PCI治疗患者的非理性信念,进一步验证了内观认知疗法的心理机制是改变患者的自我中心主义认知模式以及其核心理论为对非理性认识的辨别和矫正[13-14]。内观疗法使患者暂时摆脱现实生活中各种因素的干扰,把患者带入自我的内心世界。患者的心理过程围绕内观主题一步步展开,通过换位思考围绕主题将自己以往的生活事件进行认真思考,重新梳理自己多年来生活经历所积淀的认知体系,打破自我中心主义的非理性认知模式。认知理论疗法可以使患者找到形成原认知偏差的自动性思考的特征,让多年来积淀的非理性信念产生根本动摇,随即形成理性信念,各种身心症状得到改善[15]。

综上所述,在改善PCI治疗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上,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干预优于对照组;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可应用于PCI治疗患者的护理中。

[1]Lisspers J.Long-term effects of lifestyle behavior change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Effects on recurrent coronary event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Health Psychology January,2005,24(1):41-48.

[2]马文莲,邹春莉,王丽.术前心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5):443.

[3]Fernande Z,Ritin S.Persistence of coronary risk factorstatus in participants 12 to 18 month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J].Th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2006,21(5):379-387.

[4]冯秀娟.内观认知疗法对单亲医学生心身症状及心理行为问题干预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0:3-5.

[5]刘佩佩,毛富强,刘霞,等.医学生内观认知疗法疗效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7):800-802.

[6]曹桐,毛富强,田红军,等.内观认知疗法对40名大学生心身症状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4):234-237.

[7]杨华林,牛立堂,杨月丽.脑震荡129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J].武警医学,2007,18(10):749-753.

[8]陈兰英.住院冠心病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8):78-79.

[9]居蓓华,朱胜春.内科住院患者睡眠关怀情况调查与对策[J].护理学报,2010,17(2B):10-12.

[10]冼志莲,许少英,刘婧,等.舒适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睡眠质量及疲劳症状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28(6):710-711.

[11]王虹,李奉珍,康怀兰.认知行为干预对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1A):44-45.

[12]孙学霞,李孝芳.音乐放松疗法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睡眠及舒适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6):100-101.

[13]高艳杰,毛富强,陈玉辉,等.短程内观认知疗法对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治疗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4):402-404.

[14]刘霞,毛富强,赵朋,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内观认知疗法效果随访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0):1206-1209.

[15]曲鸿儒,毛富强,陈玉辉,等.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对30名硕士生心理社会功能影响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73-76.

猜你喜欢

内观认知疗法质量
内观疗法你听说过吗?
积极认知疗法对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分析
老年慢性病患者精神症状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
『青年艺术100』总监彭玮解读:IN/OUT的内观与反思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内观疗法在抑郁症康复期中的应用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述情障碍干预研究
质量投诉超六成
认知疗法在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