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保存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参数变化
2012-06-06邓梅英蒋利星
邓梅英 宁 芳 蒋利星
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科,广西桂林 541001;2.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心血站,广西桂林 541004
临床上有80%以上的输血患者需要补充的是红细胞而非全血。红细胞在贮存期间的质量变化直接关系到临床输血的疗效。国内外专家学者已从电解质生化指标、酶类和免疫分子的变化等多方面对贮存红细胞进行了研究,并对红细胞悬液在贮存期间的质量变化进行了评价。本文从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对贮存期的红细胞悬液进行观察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
标本来源于本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制备成的红细胞悬液。
1.2 观察对象
收集2008年5月~2009年2月264份库存红细胞悬液的血标本(献血员),分别以储存 0、7、14、21、28 d 和 35 d 6个时间段为6个观察组,即1组(储存0 d)血标本49份;2组(储存 7 d)血标本 48份;3组(储存 14 d)血标本 47份;4组(储存21 d)血标本44份;5组(储存28 d)血标本32份;6组(储存35 d)的血标本34份。
1.3 样本留取
取一根30~40 cm的无菌胶管,用无菌结口机 (泰尔茂SC-201A型)将其连接在已制备好的悬浮红细胞血袋上;充分混匀悬浮红细胞并灌注到无菌胶管内,热合然后分离于血袋。将灌注好悬浮红细胞的无菌胶管分成6断,分别在0、7、17、21、28、35 d 进行检测。
1.4 检测仪器
采用KX-21型全自动电子血细胞仪(日本Symex公司)分别对以上红细胞悬液的血标本进行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和红细胞压积(HCT)测定。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3、4 组 Hb、RBC、HCT 的含量其组间差异不明显。 与2、3、4 组比较,5、6 组的 Hb、RBC、HCT 的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库存红细胞悬液血标本中Hb、RBC、HCT 检测结果见表 1。
表1 各组库存红细胞悬液血标本中Hb、RBC、HCT含量比较(x±s)
3 讨论
红细胞悬液是临床输血中使用最多的血制品之一,主要用于纠正患者因红细胞数量减少而导致贫血引起缺氧现象,提高携氧能力。因此,红细胞在贮存期间的质量是临床输血疗效的保证。当血液离开人体血循环在体外保存过程中,红细胞的ATP含量、细胞结构及功能将发生一系列变化,K+、Ca2+、P、Mg2+等逐渐增高,Na+则逐渐降低。细胞内外离子平衡失常可导致细胞膜损伤,细胞破坏加速,细胞质量下降[1-2]。本实验结果显示,血液在4℃保存期间,血液中的Hb、RBC和HCT会发生变化,随着储存的时间延长,其浓度、数量和比值逐渐下降。从表1可见,血液在采集制备当天检测Hb为(151.0±11.6)g/L,RBC 为(6.02±0.49)×1012/L,HCT 为(55±6)%,当保存到第7天时Hb、RBC和HCT均开始下降,保存到28 d以后其各个比值已明显下降。观察保存了7、14、21、28、35 d的血液变化情况,发现其血红蛋白浓度已分别下降了3.3%、4.8%、5.8%、9.9%和15.3%;红细胞计数分别下降了3.5%、4.5%、5.8%、10.5%和14.9%;红细胞压积比值分别下降了1.8%、3.7%、5.8%、18.4%和17.5%。从下降的幅度来看,血液在保存7、14、21 d,其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比值变化并不明显;而血液在保存了28、35 d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比值与前三组结果比较明显的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变化提示,红细胞在体外保存的过程中,血液的质量将会发生改变。有学者观察到,保存期间的红细胞其代谢功能会受到贮存环境、时间、保养液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红细胞逐渐衰老,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裂解破损并释放血红蛋白,游离血红蛋白含量上升,溶血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红细胞受到破坏[3-5]。有研究提示血液在4℃保存中,红细胞损坏率每天平均为1%[6]。由此可见,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随着血液保存的时间延长而减少和降低,尤其是贮存后期的血液,将会影响到需要补充红细胞提高携氧能力的贫血患者的疗效。特别对于急性失血患者、慢性贫血患者和造血功能障碍患者的输血,应注意给予保存期较短的血液输注,以提高输血的治疗效果。此外,在血液体外保存的技术方面,如何能提高红细胞的保存质量,如何通过对红细胞的保存液、保存环境和保存条件等的观察和比较,了解保存红细胞与正常人体内红细胞在功能状态上的差异,了解红细胞功能的改变将会对临床输血效果产生何种的影响等,都值得我们继续探讨和研究[1,7]。
[1]李遥金,王翔,兰珂.血液保存对红细胞携氧功能及能量代谢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6):439-442.
[2]金文君,王笑颜,沈翠芬,等.不同贮存时间红细胞悬液蛋白质组学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36-38.
[3]田桂敏,王艳清,张松英,等.悬浮红细胞与全血在不同时间段溶血率的比较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4):291-292.
[4]李芳,范恩勇,孙海英,等.储存时间对库存血液游离血红蛋白水平影响实验研究[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9,11(6):453-454.
[5]徐传国,苗温,董茵,等.1.5UMAP保养液保存悬浮红细胞质量观察[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43-44.
[6]柏乃庆.近代输血[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66-74.
[7]周武,汪德清.红细胞功能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8):648-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