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普罗胺冠状动脉造影对患者肾脏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2-06-06陈晨
陈 晨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品管理科,河南洛阳 471003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造影剂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造影剂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已成为医院获得性肾衰竭的主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1]。如何选择高效低毒的造影剂是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关键。我院分析探讨了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肾脏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行碘普罗胺冠状动脉造影患者3 95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冠心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梗阻现象;病程4~12年,平均(6.48±2.19)年;其中,男 2 262 例,女 1 691 例;年龄 35~72岁,平均(47.59±11.43)岁;体重 45~89 kg,平均(66.28±10.95)kg;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 693例,高中1 052例,初中及以下1 208例。全部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前均行肾功能检查,结果提示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造影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焦虑自评量表(VAS)评分为(58.21±11.15)分。排除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功能衰竭、药物过敏等患者。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1 d禁食、禁饮,并将手术区域进行备皮。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必要时服用安定类镇静剂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免对手术造成不利影响,并进行碘过敏试验。选择股动脉、肱动脉或桡动脉等位置作为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巾,进行局部注射麻醉,注入造影剂。穿刺后将鞘管插入动脉,指引导管到达病变冠状动脉。通过指引导管将导丝送过冠状动脉的梗阻部位,再经此导丝,将球囊扩张器送入梗阻部位,气囊充气后冠状动脉受到扩张,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梗阻解除。
全部患者均使用碘普罗胺370注射液(商品名:优维显,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生产,规格:100 mL∶37 g,国药准字H10970417)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剂,使用剂量为75~150 mL[2]。 分别于造影前、造影后 24、48、72 h 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清BUN、SCr水平检测,以比较造影前后患者肾功能的变化。
1.3 判断标准
如造影后患者SCr值高于造影前44μmol/L或与造影前比较上升超过25%,则提示发生该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造影前后肾功能比较
全部患者中422例患者造影后发生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0.68%(422/3 953),其中388例患者造影72 h后恢复正常,恢复率为91.94%(388/422)。发生肾功能异常患者造影后24、48 h BUN、SCr水平明显升高,与造影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72 h患者BUN、SCr水平恢复至造影前水平(P>0.05)。见表1。
表1 肾功能异常患者造影前后BUN、SCr水平比较(x±s,n=422)
2.2 造影前后焦虑程度比较
采用VAS评价患者焦虑程度,以标准分50分为临界值,得分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严重。造影后患者焦虑程度明显改善,与造影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x±s,分)
3 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临床用于诊断和治疗冠心病最直观的方法,具有创伤小、直观等优点,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了较大的便利。该项操作必须向冠状动脉内注射造影剂以充分、清晰的显示血管影像,这期间造影剂所致不良反应在所难免。近年来,冠状动脉造影剂对冠心病患者肾脏功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已引起临床的重视,成为心脏科和放射科医生共同关注的问题。一般认为非离子型造影剂的肾损害作用低于离子型造影剂,安全性较高[4]。目前造影剂引起肾脏功能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其肾损害作用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①造影剂可引起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开始阶段血流暂时性增加,之后由于血管舒张和收缩的不平衡而迫使血液从肾髓质流向肾皮质,引起肾髓质缺血;②造影剂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脱水,其中所含的电解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造成肾小管阻塞;③造影剂有直接毒性作用,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溶酶体增多。在高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造影前肾功能不全等高危因素影响下,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应用造影剂时应注意适应证的掌握[5]。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尽量缓解或消除其焦虑情绪,防止不良的心理状态对不良反应的促进作用。检查后或术后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液量,从而促进造影剂的排泄,最大限度地减轻造影剂造成的不良反应。
碘普罗胺是一种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进入静脉后易于扩散,在血循环中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也不参与机体的代谢过程,始终呈游离状态,因此,其对组织和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碘普罗胺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一般有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心脏骤停、精神异常、腮腺潴留、肾功能异常等[6-7]。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碘普罗胺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剂对患者肾脏功能影响较小,其肾损害多为一过性,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1]徐传金,张文忠,孔素丽,等.碘普罗胺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10(5):322-324.
[2]严红,全国莉,靳立军,等.碘普罗胺与碘帕醇用于行冠脉造影的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毒性对比[J].广东医学,2007,28(8):1303-1305.
[3]李艳华,张丽莉,赵春雁,等.等渗及低渗造影剂对高危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4):683-686.
[4]胡云珍,卢晓阳.碘普罗胺致急性肾衰竭[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13(3):183-184.
[5]张鹏飞.碘普罗胺冠状动脉造影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7.
[6]李俊凤,黄叶莉,李莉,等.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碘普罗胺注射液过敏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10):96.
[7] 王菊荣,张玉江.碘普罗胺不良反应[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4):997-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