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战背景下装备信息化保障技术探讨*

2012-06-06李忠猛

舰船电子工程 2012年1期
关键词:手册装备数字化

张 炜 李忠猛

(1.海军702厂 上海 200434)(2.海军工程大学训练部教保处 武汉 430033)

1 引言

装备信息化保障就是在维修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各种信息平台,对维修资源实现优化管理与共享,对维修技术是新远程信息支援。装备维修信息化将对传统的维修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随着装备维修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完善和应用的深入,将改变人们传统的维修观念、维修方式。装备维修信息化是一种手段,是对现代化维修技术的完善、补充和提高,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武器装备的完好率和战斗恢复率。然而,装备信息化保障建设首先应明确装备保障的信息化需求,并应进一步明确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信息化技术,以及如何应用这些信息化技术去进行装备信息化保障建设。

2 装备信息化保障建设对于信息化的需求分析

装备信息化保障就是为了提高装备保障的效率,具体体现为有效缩短维修时间、提高维修效率、节约维修资源。要满足这一要求,其信息化需求可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装备保障资源信息需要数字化

装备保障资源信息的数字化是实现信息化的基本条件。当前,随着武器装备系统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以及与之配套保障设施、设备的剧增等,使得在整个武器装备的使用、维护和保障活动中,各种技术手册、工程图纸、说明书等的数量急剧膨胀。显然,要提高保障资源信息的快速获取,首先应解决的就是保障资源信息的数字化。

2)装备保障信息资源需要共享

维修保障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备件资源、战场地理信息资源、交战双方的战斗力信息资源等,只有通过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才能大大提高资源的获取率和利用率,从而达到资源最大效益化,让任何一个授权的终端单元能及时掌握所关心的各种资源,才能满足装备保障任务的需要。

3)装备保障的指挥与管理需要信息化和智能化

信息化战争瞬息万变,装备保障任务也将随之复杂多变。因此,装备信息化保障需要装备保障指挥与管理的信息化,即需要计划工作的信息化、决策与控制工作的智能化以及信息资源的可视化。

4)装备保障信息应安全可靠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必要要求装备保障信息的安全可靠。这样才能确保装备保障工作的万无一失,确保装备保障工作的及时有效。不然,一旦装备保障信息系统被敌人破坏或被窃取,那么后果将不堪想象。

总之,装备保障资源的数字化是基础,信息资源共享是目的,指挥与管理信息化是手段,信息安全是保障。其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装备信息化保障信息化需求关系图

3 装备信息化保障的信息化技术需求分析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装备信息化保障需要保障资源信息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共享、指挥与管理信息化以及信息的安全与可靠,然而这些信息化需求的满足需要相应的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具体看所需的信息化技术有以下六项。

1)交互式电子手册技术

交互式电子手册(Iteractive Electronic Technical Manual,IETM)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IETM从根本上为实现数据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实现数据的网络继承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它不仅作为一种电子手册,实现技术手册的数字化,还为交互功能,实现技术手册的智能化,可大大提高保障效率。

交互式电子手册直接取自采用CAD/CAM技术的工程数据,或通过扫描转换等计算机技术,按照CALS技术标准,将手册和文档的信息数据数字化。它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文件或多媒体数据库,而是把一套文档或手册的信息数据内容划分成许多信息对象,将其作为基本信息单元存储在数据库中,相互关联的信息数据按照一定的结构存储。存储时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定的的中性格式,不依赖于某个特定商品。读者阅读时,信息数据可以以文字、表格、图像、图纸、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表现,用户可以与计算机交互作用,信息数据相互参引,具有多种查询和导航功能查询所需要的信息,显示样式遵循统一标准。在可能的条件化,由承包商负责集成,并通过网络提供查询服务。显然,交互式电子手册是实现保障资源信息数字化的先进手段。

2)信息网络技术

装备保障信息传输必须通过装备信息网络支持系统实现,通过网络互联设备、服务器及工作站和相应软件系统构成一个星型的网络系统,实现装备保障各相关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支持,是实现保障资源信息共享和指挥与管理信息化的有力工具。

3)管理信息系统技术

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装备保障信息实施科学管理的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各级领导机关的管理水平,为领导机关的决策提供了有益的信息。显然,装备保障指挥与管理的信息化离不开管理信息系统技术。

4)信息化系统仿真技术

装备保障资源的合理调配、保障人员的合理安排等问题都需要科学决策。尤其是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装备种类多,保障任务要求高,要求指挥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决定,此时需要决策的智能化辅助,对保障系统进行实时仿真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所谓保障信息化系统仿真就是利用先进的仿真技术模拟保障流程,从而分析保障的需求、时间以及风险等保障指挥决策需要考虑的问题。

5)装备信息化保障能力评估技术

装备维修信息化保障能力评估技术是指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手段,分析、计算、评价装备维修信息化保障能力在平时和战时所能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装备信息化保障能力的评估是完成保障资源最佳分配的前提,通过对维修的需求分析,结合实际保障力量,给出一套最合理的资源配置和优化组合,可以是维修力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提高装备保障水平和保障效率。

6)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一般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实现双重加密体制。在保障信息按不同级别、不同权限实现共享。信息机遇网络传输,控制和共享自成系统,具有专门的应用软件和硬件加密系统。

以上六项技术可用于装备信息化保障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信息化保障需求,技术与需求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装备保障信息化需求与信息化技术需求的对应关系

4 结语

装备信息化保障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总结装备信息化保障的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其内涵及其本质,搞清其构成要素、建设原则,明确其重点任务,在此基础上,统一规划,分阶段实施,积极推进我军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装备信息化保障建设。

[1]宋建社.装备维修信息化工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10.

[2]王红光,郭秋呈,等.高技术条件下的装备保障[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1,15(1):3-4.

[3]张运,李志强,等.基于IETM的装备维修保障系统[J].工业技术,2011(10):97.

[4]段采宁,张维明,余滨,等.军事需求工程研究综述[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29(12):2197-2203.

[5]王凯,孙万国,等.武器装备军事需求认证[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67.

[6]肖丁,陈进军,等.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1,22(3):42-44.

[7]王保存.信息化战争及相关概念辨析[J].外国军事学术,2002,(11):23-26.

[8]张振忠,袁筱刚.装备保障信息化研究初探[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4,18(1):13.

[9]余高达.军事装备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56-58.

[10]李永杰,肖彬,等.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共享与集成应用的实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33(3):443-445.

猜你喜欢

手册装备数字化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防晒装备折起来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
School Admission择校
兔兔自杀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