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业合作组织的融资方法创新研究

2012-06-04宋晓梅潘焕学

现代管理科学 2012年6期

宋晓梅 潘焕学

摘要:文章在分析我国农业合作组织的融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农业合作组织融资难的内部原因。认为合作组织资本形成的核心问题是用户或供应商的会员利益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为了解决这个内部矛盾,农业合作组织需要创新。接着在分析评价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组织的资本来源与创新的基础上,基于我国的农业发展特点提出了改进合作组织制度,实行一人多票, 增加资金预留,积极发展股份合作组织;并应在加强合作信贷与其监督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农业合作组织使其具备一定银行功能等。

关键词:农业合作组织;融资创新;内部原因,股权积累

在许多发达国家,合作组织找到了创新方法调动其成员的资本同时,保留了合作的重要特性。但是会员融资在我国发展却不太成功。随着新农村建设与林权改革的深入,及相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补助与优惠渐渐消失。为了生存与发展,农林业合作组织必须从他们的成员或者商业渠道筹集更多资金。那么如何提高农林业合作组织资本,将是我们主要研究的目标。

一、 研究综述

回顾国外的相关文献,资金缺乏也是困扰欧美发达国家合作组织发展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合作组织资金不足的问题,国外的合作组织不断探索与改革,以适应市场的需要。Kim, Young-Chul(2004)认为在市场自由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合作方式是最好的手段之一,以保护农民免于恶劣的经济影响。为了实现农业金融体系的整体改善,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必须解决以下问题:(1)通过银行服务和技术的不断改善,增强资金市场灵活性,并通过改革,使农业信贷与非农业信贷统一起来。(2)通过有效的监测和评价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并发展成本效益的金融创新模式。(3)加强信用体系的监管。Cook(2004)从产权改革的角度研究合作组织的改革,总结了NGC(新一代合作组织)为解决资金缺乏而采取的各种合作制度的改革。Zofia. Hacherova(2003)对农业合作组织的资本结构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资本结构应该增加股权资本。Bekkum(2006)分析世界范围内50多个有代表性的农民合作组织所有权制度改革的案例,总结了应对资本短缺和管理结构问题的改革方案。

国内的相关文献,也认为资金缺乏是困扰我国农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瓶颈。孙雷、李配法(2007)认为农户融资难现象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是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目标。对蒙阴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融资功能进行了分析, 认为其较好地解决了农村信贷市场上供需错位问题。王欣欣(2008)认为农民合作组织在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资金的缺乏使其呈现不稳定性和波动性, 这其中有合作组织自身的原因, 也有政府和金融体系等方面的原因。应该建立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增强合作组织的内部融资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完善国家金融体系出台具体实惠的支持。杨盛桃(2010)运用融资供求模型分析了其资金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由此看见国外学者对于农业合作组织的融资问题研究较多,国内对于农业合作组织的融资问题研究仅限于提出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或者发展政策支持体系等,并没有从合作组织的内部原因分析。如何从合作组织内部出发研究解决农业合作组织的融资问题将对我国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二、 我国农业合作组织融资现状

合作组织的组建原则与私有企业的不同,因此合作组织面临的特殊问题就是筹集资金。农业合作组织的资金来源以内部成员股权融资为主、政府扶持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为辅。合作组织从多种渠道获得组建和发展中所需的资金需求。其中,内部成员增资、政府扶持资金以及信贷资金成为主要的融资方式。而内部老成员增资以补充资金的合作组织的比例较高;其次,利用政府扶持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获得资金的合作组织的比例次之。与此同时,部分合作组织通过吸收新社员、吸收外部投资等方式进行融资,比例相应较小。

目前,政府和捐助者的资金正在减少,因为这些机构目前面临的预算限制和新的优先事项。与此同时,经济改革已经取消了对市场限制和一些合作组织享受的垄断。这导致了许多农业合作组织资金不足以资助其业务和投资的增长。虽然部分地区金融机构采取了多项措施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但总体而言,由于大多数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主要以内源融资为主要资金来源,从金融机构获得外源融资的能力有限。由于自身实力不强,融资条件不足,制约着金融支持的广度和深度。在对海南福建等农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中发现,主要体现在:(1)合作组织普遍资本实力弱。许多样本合作组织成员出资总额就是其资产总额,缺乏资本积累,抗风险和偿债能力较弱,难以满足金融支持所需条件。(2)抵押担保的匮乏制约了合作组织获得信贷资金的能力。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资产大部分是农村产权,如土地、房屋、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主要产权无法实现确立,不能达到金融担保抵押要求。(3)管理观念落后等。目前农业合作组织经营运行对政府支持依赖程度高,地方农业部门与政策性金融部门沟通不够。(4)信贷融资的渠道较为单一,农信社占主导地位。(5)农业贷款风险大,信用主体信息资源建设跟不上,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信贷大额资金的投入。因此目前信贷支持仍然以小额农贷、联保贷款等信用保证类传统信贷产品为主。这种分散的、小额的信贷模式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的大额资金需求,不利于合作组织统一调配资金,发展壮大。

三、 农业合作组织的资金压力内部原因分析

我国农业合作组织资金缺乏的原因既有合作组织自身的原因,也有我国金融体系、政府等方面的原因。在这里我们主要从农业合作组织自身出发研究其原因与改善方法。

农业合作组织自身缺陷使内部融资有限,从其自身来看,一人一票原则带来的投票权与人股的份额不成正比关系及权利和责任的不对称等问题,使社员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这样,社员必然只愿意交纳最低的入社股金。所以,整个合作组织在吸收股金方面存在天然的缺陷。资本报酬有限和合作组织不营利一方面使社员不愿意交纳更多的股份,另一方面不利于外部资本投人,合作组织要吸收社会资本有很大的困难。合作组织员数量有限,且属于低收人群体,能够投人到合作组织的资金都是有限的。因此这就决定了合作组织内部的融资十分有限。

农业合作组织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寻找新的融资方法来应对竞争环境。现在部分农业合作组织已经学会为了适应生存,要求所有成员都进行投资(这意味着利益的持续性),且他们已经找到了新的适用的合作方式与原则,这些创新和成功使他们的成员都认为合作组织值得使用和投资。他们认为,成员的利益和合作组织的利益可能出现分歧,而以前,成员与合作组织的利益被认为是非常高的和谐程度。协调成员和合作组织的利益的关键是有效的资本化。而合作组织资本形成的核心问题是内在矛盾:供应商、成员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冲突造成至少三个重要问题:水平界限问题,组合投资问题和内部搭便车问题:

1. 水平界限问题:水平界限问题就是由于目前成员的压力,合作社会增加目前的支付,而不是继续投资于合作组织,而这些投资会创造更大的未来投资利益。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合作组织将缺乏竞争力。大家不愿意投资于合作组织可能有几个原因:现在获得收益比现在进行投资而未来得到更多的钱更重要;他们不信任合作组织,或长远而言,不认为这种持续的风险投资将有助于增加他们的财富;他们仅认为自己是合作组织的用户或客户,而不是合作组织的管理者。

2. 投资组合问题。当会员不能在合作组织里构建他们认为对他们自己最好的投资该组合时,投资组合问题出现,这降低了会员投资合作组织的积极性。所有合作组织的投资者都以土地、牲畜、农具、储蓄等不同形式持有各种资产,他们可以选择如何管理和提高其资產的价值。如果合作组织的股份分红很低或者更本没有分红,投资者就会抱怨并且不再有投资热情。投资组合往往与生命周期有关,随着成员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寻求合适的储蓄方式,这些投资在他们老了以后可以帮助他们。不幸的是,在合作组织的投资往往不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

3. 内部搭便车。随着合作组织的多样化调整,合作组织吸收了越来越多的新会员,新会员不需要为合作组织原有的资产追加资本,同时他们与老会员一样拥有同等的权利。由于个体数量的增加,共享共同资产的收益率是下降的,内部搭便车问题出现:(1)新成员提供非常有限的资本享有与主要投资创始成员同样的福利,这些创始成员长期投资合作组织的固定资产及营运资金;(2)当新成员的资助不能使规模经济合作更加有效,新成员的加入稀释了现有成员的回报,在这情况,新成员没有太大意愿提供资金,因为资金不会升值,其次,老会员也没有动力追加资金,因为该资金将使新成员受益过多。

四、 农业合作组织融资方法创新研究

由于合作组织竞争与市场条件的变化,创新正在发生,获得资金的新办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普遍使用的竞争力。且合作的结构也发生变化,合作组织领导人正试图协调资本的新方法与独特的合作身份。

1. 国外农业合作组织的资本来源。目前国外,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其农业合作组织的资金来源很丰富,为合作组织提供了竞争力,主要如下:

(1)会员直接投资:其主要包括会员股份,投资股份与会员费。在合作组织初期,投资风险资本是会员的一个基本职责,而且每个会员都希望在合作组织成功运作与发展中受益。会员的直接投资主要包括:会员股份的购买,投资股份的购买,费用支付等。不管会员投资多少,他只有一票表决权。这个限制是基于合作组织会员控制权结构制定的。

(2)债务资本:主要包括短期与长期债务资本。短期债务资本:大多数合作组织与贷款机构有年度的短期信贷,一般为循环信贷,允许合作组织年内借款或者还款一定数量。短期信贷一般用于支付供应采购,会员支付。当产品卖出后再偿还贷款。除了从机构的短期贷款,合作组织可能通过发行投资证书的形式从会员借款。长期债务资本:合作组织需要长期贷款主要是为了购买固定资产,或增加运营资本。长期贷款结构是多样的。

(3)租赁:有长期租赁与短期租赁,短期租赁一般为季节性使用某个设备。长期租赁更加诱人,一般租期为3-7年,根据资产的类型而定。融资租赁可以用于车辆,计算机,生产设备的购买。

(4)积累股权:一旦合作组织成立,他们希望积累充足股本(通过成功商业运作)以用于持续经营,支持成长,并建立合作组织的净资产。积累股权有以下几个方式:

①留存赞助偿还款:在合作组织财政年度终了时,会计核算决定了合作组织的收入与支出。通过缩减支出留下的收入,可以分配给会员或者作为未分配股份留存在合作组织。根据他们的赞助分配给成员的净收入被叫做赞助偿还款,如利息摊还,社股股息等。合作组织的董事会可能选择以现金的形式全部支付出去,或者部分支付出去。然而,合作组织一般会留下一部分已公告的赞助偿还款,作为融资股份继续商业经营或者企业发展。通过赞助偿还款再投资进行融资对合作组织而言是简单而又直接的方式,促使会员执行他们的义务,即根据他们获得的服务进行相应的商业融资。获得多少资本由合作组织每年的经营好坏决定。在好的年景,合作组织可以留存一大笔资金。在不好的年景,就会少很多。

②未分配股份:为了在财政年度终了分配一部分净收入作为赞助偿还款,董事会可能会选择留存一部分净收益作为未分配股份。不像留存赞助偿还款,未分配股份是股份资本,他没有分配给特别的会员。在好的年景,未分配股份可以给合作组织留存一大笔资金,不好,则相反。

另外还有单位资本留存,兑换会员权益,资本捐赠等等。上述这些积累资本的方式可以限制合作组织对会员直接投资的需求。然而,会员可能被要求在特定环境下,如灾害,大消费时进行投资。

2. 融资新方法评价。帮助合作组织提高竞争战略,合作组织需要寻找新的方法来资助他们的活动和竞争,同时保持他们的合作“特性”。至于为了产生更多的成员资本的新方法,使得合作组织越来越像有限公司,可能会有越来越大的争议。

这些新方法是加强合作,还是破坏团结,并加入竞争对手呢?答案取决于市场条件和选定合作组织的反映。成功应对竞争环境的决大多数现代合作组织的都选择适应和创新,从严格遵守传统合作原则转向更现代的合作特性。这个特性是基于对用户和投资者同样重要的认识,并且强调独立性和自主性。

合作融资在以各种形式变化着,有些已在欧洲,北美和澳洲,新西兰等经历了几十年了。他们都有相似的特征:民主控制仍然重要,在大多数的新企业中都有开放的社员制。会员很可能是用户,但他们作为投资者的角色通常更为突出。对于这有效的,股东会员必须获得股东的回报,这样鼓励他们投资。这些角色之间的平衡,减少或消除了传统合作组织面临资金短缺时经常会出现的水平界限(地平线),投资组合和搭便车的问题。

五、 解决我国农业合作组织融资问题的建议

在我国农业产权关系尚未健全的环境中,传统的小农户群体不仅缺乏相应的资产,而且往往缺乏企业家才能和精神,同质群体之间“搭便车”和相互观望使得该类农户存在“集体行动”的困境,从而难以达成某类合作的创新与改进。目前我国农业合作组织还处于发展初期,根据海南与福建等地的农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现状来看提出以下建议:

1. 从海南与福建的情况来看,少数核心成员与多数普通成员并存于同一组织之内,不同资源禀赋的成员之间必然产生“资合”与“人合”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使得合作组织最终走向公司制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走向公司制是未来农业合作组织创新发展的方向之一。

2. 在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进程中,如果传统的小农户群体能够在能人、大户的带动下迅速壮大实现自身实力,降低合作组织成员之间的异质性,那么,合作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再次实现成员之间的帕雷托改进,从而建立类似发达国家的、更具合作组织本质特征的农业经济组织。

3. 为适应农业中的环境变化,加强农业合作组织合作信贷,提高农业信贷供给效率,增强资本市场的灵活性,以抵消在我国银行业务的弱点。同时,在提供农业信贷方面,有必要建立所谓的信用监督制度。还可以进一步改革农业合作组织使其具备银行功能,不仅能提供农业信贷,而且还能提供非农信贷。尤其在农业金融市场体系中信贷资源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农业信贷合作组织增加供给已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农林对昂贵的私人资金市场的依赖。

4. 改进农业合作组织制度,增强合作组织的内部融资能力改进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治理结构, 在遵循一人一票原则的基础上, 应当有限制地承认股金在决策中的权益, 即允许根据持股量的多少增加其在表决中的权重, 实行一人多票, 以确保出资权与决策权的相对应, 并最大可能的吸收外来资本。改革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分配制度, 增加资金预留。在经济发达地区, 积极发展股份合作组织, 推动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产权合作组织的收人, 维持合作组织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J.D.Von Pischke & John G. Rouse, Mobilizing capital i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Rome,2004.

2. Kim, Young-Chul, Improving the Agricultural Finance System: The Changing Role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in Kore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Food & fertilizer technology center for the Asian and pacific region, September 1,2004.

3. Zhang Jing,Zhi Ling,Current Sitution and Prospect of Forestry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World Forestry Research,2010,(23).

4. HONG Yan-zhen, DAI Yong-wu, Probe into the Forms of Forestry Management after the Reform of Fujian Forest Right System, Issues of Forestry Economics,2009,129(12).

5. Hueth, Brent & Marcoul, Philippe,2007. The Cooperative Firm as Monitored Credit, Staff Paper Series 508,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

6. 余丽燕,郑少锋.中美农民专业合作社债务融资比较及借鉴.亚太经济,2010,(6):92-96.

7. 韩冰,刘现武.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论文,2008,(6):18-20.

8. 刘宇翔.农民合作组织成员投资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10,(2):110-118.

9. 于華江.试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资金短缺的解决途径.中国农村经济,2006,(6).

10. 杨盛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融资问题——对湖南省怀化市农民合作组织的探索.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5).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计划项目(项目号:RW2011-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10CGL046)。

作者简介:宋晓梅,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潘焕学,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收稿日期:201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