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意三章

2012-06-04方华

草地 2012年1期
关键词:枯荷残荷芭蕉

方华

落叶情怀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面对这样的秋景,许多人心头泛起的是感伤的情怀。是啊,经过春的萌发生长,夏的茂密繁华,到了秋天,枝头叶落,季节开始走向萧条,生命走向完结,怎不令人触景生情,感慨时光流逝,生命短暂?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片秋叶,在每个人的心中,感觉自然是不一样的,这恐怕要取决于个人的人生经历和处世态度。所以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高远胸襟,也有“须信道,颜色如花,命如秋叶” 的悲悯伤情。

落叶归根,这是千古的乡愁。正如毛阿敏的歌所唱“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秋风乍起,落叶飞舞,面对此景,多少游子遥望故乡,多少浪子把母爱思念?一片落叶就是一份浪迹天涯的情怀,飘飘荡荡,要落入大地母亲宽阔而温暖的胸怀。

站在缤纷的落叶下,忽然想起泰戈尔《飞鸟集》中的句子:“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心中莞尔。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生离死别。我们像一片叶子一般来到这个世界,也如一片叶子一样飘落凋零,匆匆走过虽漫长却又短暂的一生。从生到死的旅程,那些走进我们的人生、陪伴过我们一程的人,是多么值得珍惜。因为他们,我们有了相偎相依的亲情,相携相伴的爱情,相知相惜的友情……我们的人生也才如“夏花之绚烂”,值得留恋与回味。

席慕容在一首《美丽的心情》的诗中写道:“假如生命/是一列疾驶而过的火车/快乐与伤悲/就是/那两条铁轨/在我身后/紧紧相随//所有的时刻都很仓皇而又模糊/除非你能停下来/远远地回顾……”我们不能停下来,就像一片叶子一样不能停止生长与凋零,但我们只要曾经拥有,就可以诗意地说:天空虽然没有留下飞翔的羽痕,我已飞过!

悲欢离合,缱绻悱恻,挫折坎坷,激情梦想,那些曾经拥有的情感,让我们的生命之叶丰美而绚丽。如此回想,面对秋叶飘零,心中何不有“坐看新落叶,行上最高楼”之旷达情怀?

秋叶为琴

秋日听雨,别有一番韵味。因为,秋天的雨有了它特别的载体——秋叶。

草叶入秋,雨脚落在宽大的叶片上,不似春雨的润物细无声,也很少夏日的雨骤风狂。那秋雨若弦,秋叶似琴,于是,一段或疾或缓或刚或柔的旋律,入善感之耳,润诗意之心。

秋雨的最好载体有三种:芭蕉,梧桐,残荷。这是几千年来中国文人墨客用心挑选并传承下来的。古代文人,多的是多愁善感、怀才不遇,于是,芭蕉,梧桐,残荷这些秋叶与秋雨的结合,弹奏出的多是孤独忧伤,缠绵悱恻。

听大宋诗人晁补之吟唱:“江上秋高风怒号,江声不断雁嗷嗷,别魂迢递为君销。一夜不眠孤客耳,耳边愁听雨萧萧,碧纱窗外有芭蕉。”有人吟唱,最好有曲相伴,最贴切的当是古筝曲《蕉窗听雨》。曲初起,节奏舒缓,渐入夜色。稍后,风乍起,山雨欲来。曲渐快,雨从天边而来,风摇蕉晃。曲调力度速度再加强,雨打芭蕉声声急。忽然,旋律轻跳,雨稀渐止,晶莹的水滴从叶上淅沥滑落,夜色宁静,雨后的气息清新宜人。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秋寒夜深,灵魂袒露。记忆深处,那些曾经像雨滴被蕉叶弹起,成为穿透时空的回响,萦绕耳畔。而雨滴与蕉叶缠绵着、牵扯着,最后决然离去,揪心伤怀。真个是“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芭蕉叶枯而不凋,梧桐就不同了,秋风乍起时就开始飘落。这难道是古韵里,芭蕉尚有清新之曲律,而梧桐之词一片冷寂凄苦的缘故吗?你瞧,“可堪疏雨梧桐,空阶络纬,背人处,偷弹珠泪。”多悲愁;再看,“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多凄苦。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说到秋雨梧桐,不得不提白朴那出取自白居易此诗句的《梧桐雨》。安禄山反,唐明皇李隆基仓皇出逃,至马嵬驿,大军不前,兵谏请诛贵妃杨玉环兄妹。李隆基无奈,命玉环自缢。后李隆基返长安,在宫内悬贵妃像,朝夕相对。一夕,梦中相见,为梧桐雨声惊醒,追思往事,惆怅倍添。

“斟量来这一宵,雨和人紧厮熬。伴铜壶点点敲,雨更多泪不少。雨湿寒梢,泪染龙袍。不肯相饶。共隔着一树梧桐直滴到晓。”连九五之尊的皇上且如此长恨,何况那些多愁善感的才子佳人,难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相对于梧桐芭蕉的秋日意象,更喜欢残荷听雨的情境。“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的此首诗当写出了人生的一种崇高境界。你看,秋阴不散,暮色苍茫,山雨欲来,叶枯荷残,这样一种景况,多么让人易生凄凉悲伤之情?但诗人却以神来之笔,把灰暗的景色一抹而过,以潇洒平和的心境等待那落在残荷之上的天籁之音。

秋叶为琴雨作弦,从那或轻拢慢捻,或嘈切错杂的音符里,每位聆听者都会读出些人生的况味来。感谢秋天,感谢秋叶,感谢秋雨,在这样凋败却又美丽的季节里,让我们的情感有了一份特别的寄托。

残荷听雨

水,平复了躁动,也消减了几分碧色。一池的秋意,几枝残荷点缀其上,像一幅简约的水墨。

雨,如约而至,带着一丝凉意,似给满湖的秋韵来作诗意的诠释。冷清的水面、凋败的荷叶、单调的雨声,这些萧杀残缺的元素和在一起,演绎出自然的大美。

于是,在一千几百年前,一位诗人夜宿骆氏亭,面对残秋败荷,听雨思友,挥笔写下一首传世绝句:“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从此,“残荷听雨”便成为中国文人的一种精神体验,成为中国文化蕴涵里一个不可或缺的意象。

有残缺,才显美的珍贵,如断臂的维纳斯。有残缺,才是真正的美,如人生。

回到那首诗,我们可以想象诗人当时的情形——修竹环抱,湖水清澄,诗人置身在那清幽雅致的骆氏亭,颇有远离尘嚣之感。诗人一直在思念着远隔重城的朋友,由于神驰天外竟没有留意天气的变化。不知不觉间,小雨淅沥而下,雨滴点点击打枯荷,发出错落有致的声响。

秋阴荷枯,本给人一种残败衰飒之感,却因了不期而至的雨的敲打,变得充满生机而别有一番情趣。诗人“听”到的,已不止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及其蕴含的人生况味,恐常人难解其味。

有人说,“残荷听雨”极为悲凉,有一种无奈中挣扎的味道。有人说,“残荷听雨”意味着对叶绿花红憧憬的终结,这种自觉的终结体验,是一种更加真切的精神体验。也有人说,“残荷听雨”是一种对往事的追忆,这一种残损氛围中的回忆,别具温情。

从李商隐的文字语码中走出来,在秋雨萧瑟的日子,寻一处残荷写意的池塘,闭上眼,静静倾听着雨打枯荷的声音。在那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古曲神韵里品味,不想岁月冷瑟,不思时光萧杀,一种感悟便在心头油然而生,原来,残荷听雨的况味里也深藏着安逸平和的人生,这最平凡的声音,也是天籁之音。

猜你喜欢

枯荷残荷芭蕉
枯荷
残荷听雨
雨打芭蕉
留得枯荷
留得残荷听雨声
听雨的残荷(节选)
残荷新爱
一池枯荷一池秋—戴云亮国画作品选
等闲托谁题芭蕉
把相思卷在芭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