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不宜教“移就”

2012-06-04徐如松

新教师 2012年10期
关键词:修辞格罪恶梧桐树

徐如松

《新教师》杂志于2012年第4期刊登了《“拟人”还是“移就”》一文,作者曾扬明认为“世界不太和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和平之花”一句,采用了一种叫“移就”的修辞手法,而非“拟人”。笔者对此有些疑惑,特借贵刊一角一吐为快。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法修辞知识要点”里指出,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共8种。课标在“实施建议”中特别指出:“涉及语法、修辞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小学和初中语文,让学生了解的常见修辞格仅此8种,而且是为了“便于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现象和问题时称说”。换句话说,除此8种修辞格外,小学和初中语文没有必要对修辞格作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所以,曾老师给出的例句,如果不是采用“拟人”修辞格,教师就没有必要对学生解释和介绍“移就”。

“移就”这种修辞格,对学生来说非常陌生,就是对教师而言,也是不熟悉的。《语文知识千问》(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第一版)介绍了对偶、顶针等25种修辞格,但未收入“移就”。胡裕树教授主编的大学教材《现代汉语》也不介绍“移就”。笔者查阅百度文库得知:“遇有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原属甲印象的性状移属于乙印象的,成为移就。例如:她们被幽闭在宫闱里,戴个花冠,穿着美丽的服装,可是陪伴着她们的只是七弦琴和寂寞的梧桐树。(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其中‘寂寞的梧桐树中,‘寂寞原本形容‘她们,这里被移用来描写梧桐。”笔者觉得,“寂寞的梧桐树”语言颇具特色,具有很大的张力。我们鉴赏这句话,怎一个“移就”修辞格了得!

这样说来,我们指导学生理解《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的“世界不太和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和平之花”这句话的句子意思时,不宜在“是拟人,还是移就”上转圈圈、费时间,侧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细细揣摩“罪恶的子弹”和“娇嫩的和平之花”的形象化,以及饱含着的丰富的情感——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期盼上。唯有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逐渐提高。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猜你喜欢

修辞格罪恶梧桐树
雨中的梧桐树
罪恶
梧桐树下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阅读教程》三、四册修辞格分析
罪恶赎金
《罪恶赎金》
罪恶的官商“二人转”
那棵梧桐树
“奇问”修辞格的特点、功能及判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