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无痕语文”教学中成长

2012-06-04李凤

新教师 2012年10期
关键词:培养对象梯队导师

2008年,机缘巧合,朝圣路上,南通市名师培养第一梯队向我开启了大门。回眸三年虔诚修炼的成长之路,从心而出,外啄里啐,合契同情。

一、导师点拨

平心而论,我是用功修行之人。20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教育教学的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此刻,我亟须高人在主张、方向上的指导、点拨。

“好雨随风”。导师团云集了南通市教育界在全省乃至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一批德高望重的大师。团队实行导师制,为每位培养对象安排了两名导师。我的导师是曹津源先生和何广余先生。何广余先生耐心劝导,和我一起细细梳理、提炼。基于对我20多年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的关心与了解,曹津源先生提出“无痕”是我语文教学的显著特色。导师团开展一次次听评课、个别访谈、集体会诊活动,帮助我确立了教学主张。

二、团队激励

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加入一梯队专业发展共同体,让我更多地聆听到领导、导师们语重心长的教诲。一梯队的成员各怀绝技,他们绝大多数是省特级教师,还有一些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和这些优秀的教师在一起,压力不小,动力也大。导师团给我们下达的考核指标涵盖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要求之高曾令我发怵。好在有压力,更有舞台,有关爱与激励,让我有勇气在三年中承担了国家级、省市级公开课30多节,讲座30余场,在与西藏、新疆、上海、四川、陕西、甘肃及省内诸多县市教师和学生们的交流中,加速成长。

“教育呼唤人格健全的教师,这样的教师现在不多。”朱嘉耀团长说,“李凤老师具有全面和谐的人格,厚实的学科专业理论,和谐的人文品质,人文品质引领专业品质发挥作用。‘无痕的教学追求,换个人,不行。李凤,自然的,出自本真……”在一梯队,我们时常受到这样的激励。激励的心理过程,就是由人的需要、动机、行为、目标相互作用的过程。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说过:“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赏识性的激励,带给我崇高的精神体验,转化为更加努力的强大内驱。

三、啐啄同时

鸡蛋欲孵化时,小鸡在里边啐,母鸡在外边啄,这啐啄之机亦是师对弟子最好的教育法。任何事情必须有内因“啐”,外因“啄”,才能成就,内因与外因、啐与啄,缺一不可。我和导师们因教育而结缘,遇到啐啄同时的好因缘。

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课堂是教师成长的基地和起点。我的心志在此,创意在此,快乐也在此。我迷恋课堂,喜欢思索,不满足于重复、单一的教学。于是,我反思语文教学现状,琢磨、认同、坚守学生发展及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根,在时尚流行元素上驻足,在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脑科学中找依据,向教学的高标“无痕”走近、再走近。

“自在、自由、自主是李凤‘无痕语文课堂的显著特质”,导师何广余如是说。力虽不逮,心向往之。我力求每一次教学都有新感觉,新鲜、有激情,流畅、有技巧,率性、有深度……课堂成为我和学生的幸福向往。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师的思路,啐啄同时,边学边做边悟,在教学中成长,体悟幸福人生。

猜你喜欢

培养对象梯队导师
国庆70周年阅兵式空中梯队解读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上海市护理学会2020年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培养对象验收评估已完成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当前国企深化改革形势如何构筑人才梯队
V eraW an g
基于李代数sl(m+1,R)的多分量扰动AKNS孤子梯队
导师榜
江苏启动档案人才“151工程”
本刊编委吕建新、周翔天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卫生领军人才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