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台新春“攻炮城”

2012-06-04林长华

龙门阵 2012年2期
关键词:炮手城垣焰火

林长华

“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这是老人们的一句口头禅。新春佳节,要是没有鞭炮,节庆气氛肯定大打折扣,这也是许多地方禁放鞭炮未能成功的原因。说到鞭炮,笔者便会想起闽南和台湾正月里的“攻炮城”游戏。这“攻炮城”并不是动用大炮去攻城堡,而是一项独具情趣、场面壮观、融娱乐与竞技于一体的群众性年俗活动,自古以来就是风俗相同的闽南和台湾民间正月里的主轴节目。

节日期间,一些商家或团体常常自设或赞助“炮城”供民众娱乐。每当“攻炮城”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响起,不少人经不住诱惑,会放下手中的活计,寻声前往娱乐场所,欣赏那扣人心弦的场面。

“炮城”一般有方有圆,采用竹木、麻线、铅线等材料扎成骨架,然后在四周环绕一串长长的鞭炮,在鞭炮外面糊上红纸,装饰得像古代的城垣。在台湾,有的“炮城”骨架扎好之后,要由专业的焰火师傅设计并制作多种焰火图景,层层布置在“炮城”的周围。这些逐层往上的精彩节目各有名堂,有一种叫金龟磨的“炮城”,是在一个米筛大的竹环上捆扎无数个“鼠仔”(即装满焰火药料的斜口芦竹细管),并用一条火药芯彼此连接。一旦火药芯被攻城的炮仗击中引燃,所有“鼠仔”同时迸出五光十色的焰火,并推动竹环迅速旋转,变成五彩缤纷的飞轮。还有一种仙人祝寿“炮城”,当鞭炮点燃火药芯时,焰火便燃烧出仙翁形象,其手中扎成的一捆画幅会突然向下展开,展示出一个斗大的“寿”字。再如满天星“炮城”,一经点燃,在尺余长篾条上缚着的数十个“鼠仔”同时升空,最后又在空中爆炸,犹如节日向空中发射的焰火。其他如双狮抢球、孔雀开屏等也异彩纷呈,欣赏性很强。一切完备后,在街头巷尾空旷处立根柱子,把“炮城”高高挂起,约有三层楼高。每座“炮城”设主持人1~2人。攻城的炮手不受年龄、性别和人数的限制,有本事把“城”攻破(即点燃里面的鞭炮),不但能得到奖品,而且会赢来人们赞羡的目光。

高高悬挂在杆顶的“炮城”引来众人“轮番进攻”。年轻的小伙子自己买来各式各样的鞭炮串,点燃后奋力对准吊在空中的“城垣”抛掷,利用爆炸的威力炸破红纸,再以火花引爆“炮城”内的鞭炮,其场景真如万炮齐轰,蔚为壮观。围观者纷纷出点子,帮助寻找攻城捷径。炮手们在众人面前,各显神通,人人竞勇。有些年纪小或女性炮手力不从心,点燃手中的鞭炮后慌得往前面一抛了事,不敢向上扔,离“城垣”还有老远的距离,引来一阵嬉笑。有的鞭炮串抛上去没挂住,掉落下来,被接住后重新抛。遇到这种情况,炮手没有眼明手快加胆量是不行的。有时点燃的鞭炮快把“城垣”炸完时,却会意外地出现“夹壳哑炮”。这时,人们往往会扼腕兴叹。但攻城者的情绪高昂,加上围观的人群呐喊助威,总会把“攻炮城”活动推向高潮。在台湾,“攻炮城”早已由男女老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发展成了一种有组织的团体比赛,以此考验人的胆识和智力。参加者须事先向承办单位报名,每队参加人数为3至5人不等,每队设队长1人。承办单位提供给每个报名队伍鞭炮若干串,限定时间“攻炮城”,以各队在限定时间攻下“炮城”的数量计成绩。如果出现两队攻下“炮城”的数量相同,则用时短者为优胜。

改革开放前,闽南的“攻炮城”活动局限性很大,因为鞭炮品种少,人们也没有多少钱买鞭炮。炮手大多采用单发鞭炮“攻城”,技术要求很高。尽管炮手众多,还是经常出现一整天攻不下一个“炮城”的情景。另外,那年头“攻炮城”活动多由文化馆牵头举办,由于群众文化生活很贫乏,再加上节日活动经费有限,有的文化馆怕“炮城”被攻下后就不热闹了,便事先把鞭炮药芯浸泡盐水然后晒干,这样往往屡攻不下,直到节日活动接近尾声才挂出没有造假的“炮城”。

时下,鞭炮品种琳琅满目,炮手大多使用长串的连珠炮来攻城,只要鞭炮一挂上“城墙”,利用不断爆炸的威力,就能炸开“城墙”引爆“炮城”内的鞭炮,使“攻炮城”的速度大大提高。但如果没抛准,一大串连珠炮滑下来,常常炸得“城”下的炮手们四处躲避,这便是“攻炮城”的一大乐趣。由于现在的鞭炮威力很大,炮手们攻城时一般都会穿旧衣服,戴上帽子、手套和眼镜,做好防护。如果炮手技术高超,出手顺利,抛上的鞭炮火焰触发了“城垣”的炮芯,霎时,城如山崩,“噼噼啪啪……”炸得粉身碎骨。那五颜六色的碎纸犹如天女散花,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围观者欢呼雀跃,欢声雷动。此情此景,不亚于观看一场精彩的拳王争霸赛。

关于“攻炮城”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在闽南沿海一带操练水师,准备收复台湾。郑成功的部将洪旭为防士兵过年时开小差,想出妙策,订造了大量鞭炮,扎成一个个“炮城”,又发给士兵鞭炮,鼓动官兵全心全意“攻炮城”,攻下者给予重赏。这样一来,既增添了节日气氛,消除了士兵思家情绪,又让士兵锻炼抛掷、瞄准技巧,提高作战能力。后来,这一有益有趣的军营游戏随郑成功军队传入祖国宝岛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的爷爷、祖籍闽南的著名台湾史志学家连横(1878~1936)在其撰写的《雅言》中就记叙了“攻炮城”这一活动:“台湾也有‘掷炮城之戏,架竹为橹,高近两丈,上置炮城,掷者以鞭炮燃火投之……”数百年来,这一独特有趣的东方奇观在闽南和台湾盛行不衰,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驻足观看。

(压题图:新年“攻炮城”盛况)(责编:冯 梅)

猜你喜欢

炮手城垣焰火
鲨鱼(节选)
龙山时代中原与江汉地区城垣建造技术比较
续写《炮手》
焰火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焰火
能大能小
《白日焰火》中英片名从虚到实的顺应
寒冬腊月
憶山水城林·魅力都城——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
能大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