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植物诱抗剂对小麦纹枯病防治效果研究

2012-06-04王正明王文刚

湖北植保 2012年6期
关键词:菇类水剂抗病性

王正明 陈 明 王文刚

(枣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441200)

近年来,随着小麦播期的提早,品种的更新和施肥水平的提高,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逐年加重。植物诱抗剂利用诱导因子激发植物自身的抗病性,使其产生抗菌物质,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为植物病害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了充分发挥植物诱抗剂的抗病作用,我们进行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择在湖北省枣阳市随阳农场王湾队,小麦品种为衡观35,土壤质地为黄壤土,有机质含量1.67%,碱解氮85.4mg/kg,有效磷6.5mg/kg,速效钾87.1mg/kg,pH值6.4,播种前施尿素30kg,过磷酸钙40kg,氯化钾15kg,硫酸锌1kg,硼砂0.5kg,10月22日播种。

1.2 试验材料

0.1%S-诱抗素(四川龙蟒福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20%寡聚酸碘可湿性粉剂(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生产);

5g/L氨基寡糖素水剂(广西北海国发海洋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5g/L几丁聚糖水剂(山东省青岛金华海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生产);

5g/L菇类蛋白多糖水剂(河南省安阳市振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处理

处理 A:0.1%S-诱抗素 100ml/667m2;

处理B:20%寡聚酸碘可湿性粉剂100g/667m2;

处理C:5g/L菇类蛋白多糖水剂200ml/667m2;

处理D:5g/L几丁聚糖水剂200ml/667m2;

处理E:5g/L氨基寡糖素200ml/667m2;

处理F:清水空白对照。

以上每处理重复3次,共18个小区,小区面积30m2,小区采取随机区组排列。

1.4 施药方法和调查方法

于2月21日施药,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用水量30kg/667m2,分别于施药前、药后30d、药后60d调查小麦叶片,小麦长势,调查病株率和严重度,计算病指和防效。收获时,每小区单独收割后脱粒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小麦的安全性

根据施药前和施药后的目测观察小麦叶片叶色及长势、长相,各处理未发现异常现象,说明对小麦生长安全。

2.2 不同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药后30d,各处理表现出明显防病作用,其中以处理B防治效果最为显著。随着时间的延长,防病效果更为显著,药后60d,处理B效果可达81.6%,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处理E、处理C防病效果也在70%以上。各处理经新复极差分心,处理E、C之间不存在差异显著性,其他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表1、表2)。

表1 不同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效果

表2 不同处理新复极差分析结果

2.3 不同处理对小麦的增产效果

经实际测产,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均表现出明显增产效果,增产幅度均在13%以上,其中以处理B效果最好,比对照增产 22.6%(表 3)。

表3 不同处理对小麦的增产效果

3 小结与讨论

以寡聚酸碘为代表的植物诱抗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寡聚酸碘防效最为显著,药后30d和60d防效分别为63.5%和 81.6%。但施药时间和施药剂量有待进一步优化。各处理对小麦的增产原因除了控制病害,还是兼有生长调节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试验。以寡聚酸碘为代表的一类植物诱抗剂具有对人畜无毒,环境相容性好,使用方便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孙王祥、王瑞霞、周燚等。植物诱导抗病性研究进展。中国植保导刊,2010,30(10):15-17.

[2]孙长贵、唐银东、黎黎。1%菇类蛋白多糖水剂毒理学和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5,26(10):26-27.

[3]刘峰、慕卫。植物系统获得抗病性与化学诱导抗病剂[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1,22(增刊):37-38.

猜你喜欢

菇类水剂抗病性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新型耐盐性堵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菇类到底要不要洗
菇类到底要不要洗
菇与人
核壳型含氟硅丙烯酸酯无皂拒水剂的合成及应用
水剂法提取腰果油工艺条件研究
一种抗温抗盐交联聚合物堵水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研究发现菇类自身可生成对流气流传播孢子